沈阳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研究

2010-08-15 00:50□文/梁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县域信息化

□文/梁 丽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信息化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重要途径,在沈阳市明确提出发展县域经济宏伟战略的背景下,对县域经济化进行经济分析,研究信息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县域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建设对策,能够对沈阳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

一、信息化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研究

(一)信息化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管理生产要素、提高科研能力、进行外部协作、发展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全面而快速的服务、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产业中,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的污染,通过建设信息系统、信息网络,进行技术改造、流程重组、资源整合等,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使产品的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都达到发达国家所规定的环保要求,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出新产品,能够解决目前我国许多产品质量与产量不匹配,国内市场相对过剩,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二)信息化提升县域经济工业化水平。农业信息化对县域工业化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为农业信息化对农村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具有调整和升级的作用;农业信息产业化将为农村工业化拓展发展空间;对乡镇企业发展具有管理创新的作用;提高劳动力素质带动农村工业化。同时,一旦加速实现工业化又为提高信息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产业化急需信息化的支持与扶助,随着市场制度的日趋完善,信息的战略中枢地位日显重要,农业信息化必将引导农业产业不断走向高级化、现代化。

(三)信息化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进程。由于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过程中总是伴随着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如果我们的县域社会经济活动超出了县域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我们将面临的不仅是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甚至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

二、沈阳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沈阳县域经济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在经济、政务、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一些地区积极建设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和县域特色经济网站,为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和特色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沈阳县域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势头总体看来是稳步推进,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依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绝大部分县域经济信息化依然薄弱,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县域信息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别,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县域经济水平的需要。

(二)县域经济信息化基础薄弱。信息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农业大县,取消农业税后财政对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应用和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信息资源实用性和时效性不足并缺乏协调整合,尤其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

(三)信息化人才缺乏和县域居民信息化素质偏低。当前,县域农业信息人才比较缺乏,结构不够合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大多数地区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呈现出一定封闭性,情报嗅觉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

三、沈阳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对策

(一)强化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意识。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手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同时,广泛宣传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信息化论坛、信息技术讲座和展览等大型活动,培训信息化基本知识,宣传信息化应用的成功典型和取得的成效,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增强信息化意识,自觉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求。

(二)加强县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主要指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广播电视网、公共电话网、计算机网。信息基础网络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的基础。其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中要主要调动和发挥网络运营商的积极性,避免重复建设。各县域要根据当地经济情况对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进行规划。

(三)构建合理的政府组织保障体系。推进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应该明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组织推进、统一标准、政策导向的作用。在信息化程度提升的进程中,政府的责任重大,这一点不容置疑。但由于信息化建设投资很大,如果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无法满足资金的需求,必须引入市场运作的机制。要鼓励私营企业投资信息化,加速区域经济信息化的进程。同时,实施会员制是实现可持续运营目标的有效方式。

(四)提高县域经济信息化水平。建设县域信息化多媒体培训中心,加强对县域各级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多种形式培训,建设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对各级各部门进行全员培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企业管理者、劳动骨干及全体劳动者,提高全民信息化素质。引进各类人才以多种形式为县域经济信息化服务,聘请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参与县域经济信息化决策和规划。

(五)建立特色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特色产业是指具有鲜明地方特征、分工明确、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特色产业的特点:一是区域性,特色产业总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其孕育的土壤是区域比较优势,如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二是开发性,特色产业是开放市场体系产业分工的产物;三是相对性,特色产业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相对的,其特色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四是传统性,特色产业一般是地方的传统产业在市场环境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因此,特色产业服务系统也应体现特色产业的特点,针对本地的实际需求,建设满足特色产业发展的服务系统。

(六)逐步推进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根据不同县域的发展环境和特色产业,重点抓好一批县域经济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园区(基地)、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逐步实现县域信息化,促进全市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重点抓好示范性县域特色经济网站建设,通过互联网拓宽优质特色产业和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促进地方特色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各级信息产业与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模式,根据不同县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广。

[1]杨文平.关于唐山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EB/O L].河北经济信息网,2007.4.30.

[2]沈俊涛.信息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和作用[J].西部论丛,2007.3.

[3]寇有观,窦文章.县域信息化带动和谐县域建设[J].中国信息界,2006.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县域信息化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