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社会背景下的北京城市发展研究

2010-08-15 00:50吴常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24期
关键词:工业

□文/吴常春

后工业社会背景下的北京城市发展研究

□文/吴常春

本文通过研究和考察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矛盾以及成功经验,力图梳理和总结进入后工业社会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在结合北京实际的基础上,对北京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如何加快城市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后工业社会;北京;城市发展;经验借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后工业社会。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8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三十年代,这是发达国家工业社会的形成时期;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是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七十年代以来,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进入后工业社会。下面主要以美国、英国、德国为例,分析这些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后城市发展过程中曾经面临的突出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一、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后的经验借鉴

(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功能向服务型转变。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纽约等美国大城市不遗余力地推动城市功能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已相继建成以商业和金融服务业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和以中央商务区(CBD)为代表的综合服务系统。目前,美国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第三产业的劳动已占总劳动的60%~70%,其金融业在世界金融业中占主导地位。在服务业成为美国支柱产业的同时,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也对全世界经济产生了强大的控制力。

(二)以建设“边缘城市”和“无边缘城市”来替代“卧城”。“二战”后,由于工业城市的拥挤、高犯罪率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加之高速公路与家庭小汽车普及,联邦政府对新购房子的减税与贷款等优惠政策,大量城市中产阶级迁移到了郊区,郊区产生了大量的“卧城”,这些“卧城”于是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对通勤交通也造成了很大压力。后来这些“卧城”在原有单纯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产业、基础设施、社会配套服务设施等很多原来只有“中心城市”才具有的职能,从而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功能齐全的新型城市,即“边缘城市”。“边缘城市”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疏解了美国在工业化后期城市中心区所承受的压力。“无边缘城市”是一种很低密度的、以办公空间为主的城市空间结构类型。“无边缘城市”比“边缘城市”距离中心城市更远、土地容积率更低、建筑密度更小、城市与周边乡村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边界。所以,从中心城市到“边缘城市”,再到“无边缘城市”,反映了美国从工业社会的“单中心”到“多中心”,再到后工业社会的“无中心”的演变。

(三)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都市工业,振兴城市中心衰落区。在工业化进程中,纽约以其临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大量移民提供的廉价劳动力和工业革命提供的先进技术,成为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美国制造业中心。在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随着纽约城区地价和商务成本的不断上涨,许多原设于纽约的公司总部纷纷迁往市郊或其他城市,城市中心区开始衰落。据统计数据表明,1965年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128家总部设在纽约,至1988年仅剩48家。于是纽约开始对传统工业进行调整,保留一部分有城市特色和优势的都市工业和高端制造业,主要包括期刊杂志印刷业、各种科学仪器的生产和以非标准化的半手工方式生产在美国和世界上都具有较大市场的时装、手提包、小皮件、裘皮制品等非耐用消费品。以服装业为例,大批量的生产被转移到了郊区,纽约市则侧重于流行时装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重要环节,服装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市的70%。

二、英国进入后工业社会后的经验借鉴

(一)住宅政策改革。英国自20世纪七十年代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随着整个西方经济的停滞,英国城市开始步入战后最萧条的时期。钢铁、造船、煤炭等传统行业不断衰退,大量老工业城市人口因失业而外流,同时郊区化的发展使中产阶级纷纷迁往郊区,导致城市内城财政紧张、不断衰落,沦为低收入、有色人种、移民聚集的贫民窟。内城的住宅问题主要集中在上个年代新建的低收入高层住宅区、老工业区和传统街区。为了解决所面临的住宅问题,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住宅政策,如制定政策资助内城复兴和住宅整治,鼓励非政府部门在城市环境与住宅方面的投资,大力推行政府住宅私有化,大力发展以市场为主导的多元化住宅建设方式等。经过20年的发展,后工业时期英国住宅发展呈现如下趋势特征:一是社区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和可持续社区出现;二是私人投资在住宅市场占主导地位;三是带来了如超前消费严重、低收入街区贵族化与无家可归者增加并存等新的社会问题。

(二)大力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英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钢铁、煤炭、造船等工业和传统制造业曾经支撑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这些传统制造业不断衰落,英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来刺激经济继续增长,于是开始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业在内的第三产业。通过进行金融创新改革、给予企业财政支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鼓励等措施促进了英国金融业和创意产业的发展。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英国的现代服务业已经十分发达,成为支撑英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以伦敦为例,金融保险业成为伦敦最大的就业部门、最大的经济部门,也使伦敦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与此同时,伦敦还被称作“创意之都”,2001年伦敦创意产业的总产值达到210亿英镑,约占英国创意产业总产值的1/4,创意产业人均产值约为2,500英镑,每5个新增就业岗位中就有一个来自创意产业部门。英国通过大力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了产业结构在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发展中的完美转型。

三、德国进入后工业社会后的经验借鉴

(一)对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和重新利用。随着德国逐步进入后工业社会,城市作为制造业中心的作用基本被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基地和消费的场所,同时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趋势使得城市的许多功能从城市中心向城市郊区或更远的地方转移,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工业废弃地。这些废弃地对生态环境存在明显的污染,最初被视为经济衰退的标志而被彻底拆除,后来经过对衰退地区的考察研究后,德国对于一些城市工业废弃地进行了综合改造和重新利用,挖掘其历史价值。

(二)将发展创意产业和工业遗产旅游与区域振兴结合起来。最著名的就是鲁尔工业区的转型。鲁尔工业区曾以丰富的煤、铁资源为基础,依赖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成熟的工业技术与管理经验,迅速成为德国乃至欧洲近代工业发展的重工业基地。后来随着区域的衰落,出现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德国开始对鲁尔工业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大力发展LOFT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遗产旅游,既能充分挖掘老工业建筑物的利用潜力,又能很好地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现在鲁尔区从一个污染严重、只适合生产的工业区变成集休闲、娱乐、购物、疗养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鲁尔区是当今世界工业遗迹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区内80%以上的就业岗位来自于服务业,已经打出了“工业文化”的响亮品牌。

四、国际成功经验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启示

按照世界一般标准,判断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五项指标分别为:农业产值的比值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小于10%;二产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小于三产;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重大于60%;人口城市化率75%以上;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比重低于10%。与此相对照,2006年北京第一产业比重为1.27%,第二产业比重为28.72%,第三产业比重为70.01%,人口城市化率为84.3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6.5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4.5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68.94%,达到发达国家一般水平。按照普遍理解,自2006年以后,北京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

(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实现中心城区的产业振兴。借鉴美国和英国在后工业社会重新振兴城市中心衰落区的成功经验,北京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智力优势、首都地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尤其是以金融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和以都市工业、高科技为支撑的高端制造业,充分利用金融街、CBD、中关村等地信息、人才聚集的条件,打造像美国曼哈顿一样的黄金地区。

(二)搞好新城建设,防止城市过度蔓延。根据美国从工业社会的“单中心”到“多中心”的边缘城市,再到后工业社会“无中心”的无边缘城市演变趋势,可以判断北京目前正处于向边缘城市发展的阶段,即我们所说的新城建设时期。在这个时期,一要做好新城的规划和有序建设,通过新城来疏散中心城区人口、产业和土地的压力;二要走节地型的欧洲公寓式郊区化之路,而不是美国蔓延式的城市发展道路。由于我国地少人多的特殊国情,我们要对郊区土地进行合理定价,严格控制土地容积率,避免郊区土地的浪费和城市的过度蔓延,最大限度地节约农村土地资源;三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政策。美国郊区居住的蔓延主要由家庭小汽车的普及和独栋别墅规模的扩大造成的,而欧洲郊区的新城是以公共交通为主要通勤工具的,人们居住在以公共基础设施为主的公寓式住房里,所以郊区化的蔓延程度远不及美国,大大地提高了郊区与农村的土地利用率。因此,北京新城的发展应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和公共基础设施优先的政策,限制别墅式郊区居民点的蔓延。

(三)将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和重新利用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旅游结合起来。根据德国的经验,工业废弃地的改造和重新利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发展LOFT创意产业,主要是对工业建筑室内空间的改造和利用,是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二是工业遗产旅游,主要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北京目前对于工业废弃地的利用主要是以第一种途径为主,即发展LOFT创意产业。例如,北京著名的798工厂,原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个大型电子军工厂,是我国解放后近现代工业文明史重要的实体见证,承载了特殊的历史价值,现在被改造成著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并取得成功。还有原北京朝阳区酿酒厂被改造成阿拉里奥艺术中心,现已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而首钢的搬迁,恰好为北京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提供了载体和条件。

(四)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减少两极分化。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美国为了解决中心城市衰落的问题,开始了旧城改造与城市复兴运动。改造后的旧城区变的十分现代化,但是房屋价格却比原来高出很多,原有贫困居民根本没能力购买,只能迁往城市其他贫民区或者更远的地方。旧城改造反而导致城市两极分化的现象更为严重。这些教训是我们必须要吸取的。北京目前同样也面临着旧城区改造问题,已出现繁荣中心区与贫穷郊区的强烈反差,以及都市社会阶层分化加剧的趋势。我们应吸取美国的教训,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减少两极分化。旧城改造的“目的”不是为了赶走原居民或者穷人,而是为了让他们生活得更好。旧城改造能否成功,不能只看改造后的城区有多漂亮,取得了多少经济利益,也要看是否能减少社会两极分化,解决原有社会问题与矛盾。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

[1][美]Daniel Bel l.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日]驮田井正.后工业社会与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C].九州大学出版会,1995.

[3]孙群郎.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的形成及其成因[J].社会科学战线,2003.6.

[4]黄志宏.战后美国城市发展的新特点[J].城市问题,2007.9.

F127

A

猜你喜欢
工业
INDUSTRIAL EVOLUTION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融合的工业
锌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研究
“工业4.0”之思考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