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0-08-15 00:48姜晓军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观念校长队伍

姜晓军

(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54)

关于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姜晓军

(黑龙江省绥化市教育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54)

校长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导力量,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教育观念的更新、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对校长进行科学的培训是提高校长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和当务之急。

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我国是世界上基础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小学校长个体的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基础教育发展的大局。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加快,教育理念、教育结构、管理体制、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情况、新事物不断出现,对中小学校长的素质、能力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是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前提和基本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和当务之急。

一、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是校长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先导和动力,在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校长的观念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如果一个校长的观念没有转变,或者对转变教育观念认识不够,这无疑会体现在他对教育的各种认识、主张和各个管理环节中,现代教育观念就很难冲破传统教育的藩篱和枷锁而真正进入广大教师的头脑中。

转变教育观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的主题,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并使教育观念转变的成果真正体现在中小学的教育实践当中,使教育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

1.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目前我们中小学校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应试教育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事实上一些学校仍在围绕“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中考”、“高考”成功了,就“一俊遮百丑”,只为学生一天负责,不为学生一生负责,正确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缺失导致教育行为的偏离。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把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普遍发展作为教育的主旋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2.树立主体教育观念。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人正是运用其主体能力展开活动,从而使自己存在和发展。主体教育也可称为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简言之,主体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主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等。在教育实践中要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育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3.树立公平教育观念。现代教育是公平、民主的教育,也可以说是全民的教育,现代教育观就是要使教育在每个人身上得到最大的成功。教育民主化主要包括教育机会均等、提倡民主精神、尊重学生个性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在教育中强调平等与高质量兼得,充分体现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才能使每个人“有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中小学校的教育实践中,与此相悖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一些校长的教育观念缺乏宏观的高瞻性,仍然强调“精英教育”,热衷于对尖子生的重点培养,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需求,放弃了对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着教育歧视的问题。因此,在广大校长中解决好公平教育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改革管理机制是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管理上确实存在一些不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管理手段不够先进,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由于校长选拔制度、校长任用制度、校长培训制度、校长资格证书制度以及校长评价制度等不规范、不健全,使校长管理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有的地方在选拔任用校长时,把没有取得校长培训证书、不具备任职资格的人员安排到校长岗位上,还有的地方只通过理论测试来选拔校长,这样就影响了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1.推行中小学校长聘用制度。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小学校校长都实行聘任制,其特点主要是开放、民主,有的面向社会选聘校长。在我国,教育部 2002年印发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中就规定“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和校长聘任制度”。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推行校长聘任制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一些地方搞了探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广大教职员工对这种新的干部任用方式是接受和拥护的。所以,在“十二五”期间,应大力推广中小学校校长开放式的聘任制度,用三五年的时间,真正实现由任用制向聘任制的转变。一是要坚持开放性,打破学校之间的界限,更加广泛地吸纳具备条件的人员参与,提高教职员工的参与度;二是形成科学的校长聘任标准体系,对政治素质、管理能力、社会形象、民主和法律意识、工作效能等作出具体的规定;三是加大对聘任过程的行政和民主监督力度。

2.推行中小学校校长资格证书制度。推行中小学校校长资格证书制度是建设现代化、专业化的校长队伍的客观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第 8号)《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明确要求:“参加培训是中小学校长的权利和义务,新任校长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在职校长每五年必须接受国家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继续任职的必备条件。”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校长资格证书的取得与使用严重脱节,造成一种情况是没有校长资格证书也照样可以当校长,国务院令成了一纸空文。从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考虑,推行中小学校长资格证书任用制度已势在必行。

3.推行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现行的校长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其中一个重要弊端是以上级的行政考核代替各方面的民主评议,忽视社会和公众,包括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界的意见,考核结果可能失之于偏。实践证明,加强校长考评机制的建设,是促进校长队伍不断发展的有效手段。目前,不少地方仍存在着干部终身制的现象,校长能上不能下,不管干好干坏,没有严格的考评、监管机制,使有些校长滋生了人浮于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思进取的思想,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强化考评机制,激发校长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这就要求对校长的考核评价方面做到以下两点:

(1)要建立校长多元化考核机制。根据校长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内部考评机构、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对校长的工作实绩进行全面的评定。考核可以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记入个人档案,作为续聘、奖惩的重要依据。

(2)要建立校长免职、辞职制度。对群众反映不好、政绩平平、考核结果不合格或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校长,组织部门应当将其免职,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局面。对于身体状况不好、能力水平不高的校长允许其辞职。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4.推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学校是教育工作的窗口部门,而校长又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对校长行为的监督是非常必要的。就监督的内容而言,首先是对其履责行为实施管理,包括其工作态度、行为绩效、处理各种关系的和谐度等等。就监督的形式和手段而言,必须加强来自上级部门的行政监督,搞好学校内部的群众监督,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把校长工作纳入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推动教育事业建康有序的发展。

三、加大校长培训力度是校长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决策人、指挥者,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从过去的实践看,对中小学校长进行系统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提高校长这个庞大的管理群体的综合素质,国家对“十一五”期间的校长培训工作已经提出明确要求,对中小学校长必须进行三个层次的培训。一是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帮助校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熟悉教育政策与法规,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技能,提高适应新形势下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全面推进在职中小学校长全员提高培训工作。更新和拓展学校管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增强教育创新能力,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骨干校长培训,集中优秀教育资源,以多种形式对骨干校长进行重点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开拓创新能力强,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实施素质教育和领导新课程改革的带头人。

做好培训工作的关键还是要解决思想问题。无论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还是培训对象,都要从依法兴教的角度来认识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培训意识,由“让我学”转向“我要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校长培训中来。其次,必须加大对校长培训的投入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第 8号)《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指出:“中小学校长在培训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培训费、差旅费等。”在“十一五”期间校长培训过程中,有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因拿不出培训经费而不能及时参加学习,经费问题已经成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制约因素。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把校长培训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中小学校长能够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培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加大教育投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证,当然,也应该包括校长的培训经费。

总之,要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提高教育质量,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校长队伍。

(责任编辑:朱 岚)

G471.2

A

1001-7836(2010)12-0043-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2.018

2010-06-26

姜晓军 (1956-),女,黑龙江绥化人,教授,从事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

猜你喜欢
观念校长队伍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