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佰福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变迁及其启示研究
袁佰福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教师教育政策是引领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发展历程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主要可以分为恢复与调整阶段、巩固与提高阶段以及发展和创新阶段,并从中发现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在发展中呈现的一些特点,进而得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启示。
教师教育政策;发展阶段;发展特点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同样,教师教育政策就是教师教育的生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的加深,对于教师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强调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教师教育的顺利发展,促进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粗略的分析,总结出教师教育政策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并得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启示。
(一)恢复和调整阶段 (1978—1984)
1966年我国进入“文化大革命”运动阶段。在这场浩劫中,教育事业受到重创,大多数教师受到政治迫害,各级各类师范学校陷于瘫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师范教育从此进入了拨乱反正的历史发展时期[1]。
1978年 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师范教育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基本建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建立师范教育网,积极扩大招生,认真制定师范教育五年发展规划。1980年 8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作出规定:从实际出发,把长远的文化、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搞好当前教学工作的教材教法学习结合起来,加强教师的教学工作[2]。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
这一阶段出台的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和纠正自“文化大革命”以来的错误思想和做法,恢复师范教育,使教师教育事业步入正轨。
(二)巩固和提高阶段 (1985—1999)
1985年 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
1986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的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同年还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师资和师范教育规划意见》,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师资的要求和规划任务。
1993年 2月颁布了《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工作。自此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与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相关的政策文件,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1996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织,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等综合性教育政策文件。在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的作用下,我国的教师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顺利进入新世纪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发展和创新阶段 (2000—)
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
2002年 2月,《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也将师资培训目标进一步调整为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4年 3月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计划,其宗旨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2005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 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显著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007年 3月 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鼓励优秀青年终身从事教育工作。2007年 5月 9日,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编办、人事部联合颁布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师德水平,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等,体现了国家对于教师教育的重视。
在这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为了适应新世纪、新变化对于教育事业的新要求,国家、政府相继出台了这些教师教育政策,以此来保障教师教育的质量,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在这 30年左右的教师教育政策发展过程中,其大致呈现出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从提高教师数量到发展教师质量
“文化大革命”过程中,教师教育事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广大教师受到了严重迫害,这导致在改革开放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教师数量严重缺乏,教师质量更加不容乐观。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快速解决教师数量缺乏的问题,教师教育政策的重点在于扩大教师教育规模,增加教师数量,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事业对于教师数量的需求。到20世纪 90年代后期,我国的教师数量缺乏的问题已基本解决,教师教育事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对于教师质量的要求。因此,国家出台许多政策,如改革教师教育课程、革新教师培养模式、加大在职教师培训力度等,以此来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从重视师范教育到重视教师教育
伴随着国际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的步伐,我国的教师教育也取代了昔日的师范教育。随着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旧式的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教育教学需要,因此,国家出台的教师教育政策也在逐渐转向重视教师教育,要求以更加全面、更加符合现实需要的教师教育来替代日益落后的师范教育。
(三)从重视职前教育到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当时教育的实际情况,为了快速地培养出更多的教师,教师教育政策的重点内容在于职前教育,而对于教师的职后教育则不太重视。当教师的数量问题已不再是困扰教育事业的主要问题的时候,教师教育政策开始转到提高现有教师业务水平的方向上来。通过大力发展职后教育,促进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形成教师教育一体化。
(一)提高对教师教育政策的重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正因为教师在整个教育和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把教师教育事业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纵观三十多年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大凡重视了教师教育政策并且颁布了合理的教师教育政策的时期,教育事业必定有飞跃性的发展;相反,如果不重视教师教育政策甚至制定了不合时宜的教师教育政策,教育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后退。因此,要实现国家的大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辉煌,必须提高对于教师教育政策的重视。
(二)加大教师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
教师教育政策的执行是教师教育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教育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教师教育政策的成败。在教师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替换性政策执行、选择性政策执行、象征性政策执行、附加性政策执行、观潮式政策执行以及照搬式政策执行等一些有损教师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政策执行机关的素质,加大教师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保障教师教育政策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教师教育政策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三)规范教师教育政策的评价
教师教育政策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育政策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总结政策运行的成绩与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修订和完善教育政策,并为实现教育政策的更良性运行服务[3]。通过教师教育政策评价,人们能够对教师教育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师教育政策的执行效果作出全面评价,判断政策的基本走向,从而决定一项教师教育政策是继续还是调整、替代。除此之外,通过政策评价,人们还能吸取政策过程的经验教训,为以后的教师教育政策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1]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2.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 [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64.
[3]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21.
(责任编辑:朱 岚)
G520
A
1001-7836(2010)12-0035-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2.015
2010-05-07
袁佰福 (1985-),男,江西高安人,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从事教育管理与教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