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社会保障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0-08-15 00:48代利凤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案例教学法

代利凤,周 菲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案例教学法在社会保障学教学中的运用

代利凤,周 菲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科学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主要从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和引导归纳四个步骤实施自己的教学过程。它通过对一定情景的描述,有选择地把问题呈现出来,锻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社会保障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剖析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该课程教学时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案例教学法;社会保障学;运用

一、社会保障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它起源于 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学院,以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与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在国内,该教学法也被广大教师所广泛接受,并被列入了很多课程的教学改革计划中。

社会保障学是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建立和发展来自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处理的是与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结合具体的管理情境去分析,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因而要求社会保障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正是一种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所遇问题的重要教学方法。较之以传统教学,它具有以下诸多方面的突出优势:(1)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客观性。(2)深刻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3)注重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4)过程动态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现代教育过程。(5)目标明确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社会保障学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不仅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对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社会保障执业人员队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保障学案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一)教学案例不鲜活

案例教学法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质量。目前社会保障学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案例多来自于教材或教辅资料,这些“案例”本质上是原始资料的再加工,在篇幅上有限制,在叙述上有取舍,在视角上有倾向,虽有益处但甚为局限。因为现有案例教材基本上都是适合于传统教学的事例汇编或经验介绍,案例选择、编排和问题设置均不成熟,案例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也不够,缺乏实用性和规范性,不符合现代社会保障学案例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受学生的喜爱,亟待教材的改革。

(二)师资力量不充实

案例教学法成功应用的前提是教师队伍力量的充实。案例教学的课堂不是独幕剧,而是一台戏;不是独角戏,而是情境剧;不是台前剧,而是台前幕后戏;不是剧本的结果,而是随时可能涌现创意的过程。这些特征直接要求了教师的素质,作为教与学“双主体”之一的教师,其作用将体现在既能胜任“主演”,又能当好“配角”;既能当好“演员”,又能善于“导演”;既能写“剧本”,又能善于“剪辑”,需要具有较强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多学校现有承担该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以前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没有意识到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观念和方式上的一次深刻变革,没有真正转换教学思维,也就不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不会使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善。此外,由于社会保障学专业教育在国内起步较晚且为学科基础课,不少高校都选择让一些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担任这一课程的教学,由于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年轻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可能不够深入、全面,加之课堂组织能力的欠缺,以致学生的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讨论效果大打折扣。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案例教学的创新发展。

(三)学生参与不积极

案例教学法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和知识能力水平外,还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热情。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式重视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对教师存在着极大的依赖心理,学的知识也是死板的、静止的。案例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探索过程,力图把学生置于一个实践者的立场上,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决策,建立真实的实践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长期的“填鸭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他们不愿主动学习、不愿参与讨论的惰性。加之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少数思维敏捷、口才较好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得还算积极,可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收集整理材料,也不准备发言提纲,讨论问题不积极,回答问题不主动,让其发言时,敷衍了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发挥。

(四)教学体制不辅助

从事案例教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同时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不是有些教师所理解的举例子或简单例证),它需要一定教学计划中足够的学时保障。然而,一方面,在现行教学体制下,社会保障学课程学时与课时普遍较少,课堂讨论及案例难以有效展开;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在课程考核中没有加入平时成绩,仅以期末考试作为最终成绩。学生在分数指挥棒的指引下,一心努力提高期末考试成绩,教师难以在课堂讨论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外,随着不少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社会保障专业招生人数迅速增长,班级过大给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带来组织和指导上的诸多困难。

三、社会保障学案例教学法的障碍跨越

(一)精心选编实务案例

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现有条件下,案例的选取应该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一是针对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基本理论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而非一味求新、求异。二是难易适中,一眼就能看明白的案例不利于激发的创造性,太难的案例又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只有难度适中的案例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规范性,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在运用案例教学时要注意案例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应具有教师的案例准备、学生的案例准备、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和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环节,这种规范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案例及相关理论全面地掌握。

案例教学的重点还在于依托一个丰富、系统、规范的案例库,在案例库建设方面,下面的方法值得借鉴: (1)沿用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2)有计划地向在校生和毕业工作的学生收集教学案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问、教学实习以及对毕业生的追综调查获取案例; (3)收集学校所在地的一些有使用价值的案例,如企业在管理活动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保障问题,涉及不同群体的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典型事件等。(4)通过项目“申报、立项、结项”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成课题组进行选题、设计、调研、交流等方式对社会保障现象进行研究,自主撰写案例。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首先,教师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所谓教师、学生和案例三者积极互动,就是强调教师以案例为主要素材,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博大的情怀影响学生,以情带学,以平等的姿态带学生一起进行案例的分析和研讨。其次,完善案例研究,加强案例写作。社会保障学各种理论知识的更新比较慢,但相关的案例所涉及的个人、企业或公司的情况、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更新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科学的引导。再次,针对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系统的案例教学方法的学习和培训,让教师有机会走进社会提高实践认知能力。最后,借鉴国外做法,积极开展高校与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合作,聘请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传授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相关实务知识。

(三)提升学生适应能力

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提升学生适应案例教学能力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通过设定科学的案例教学程序,并坚持在实际教学中长期运用,逐渐使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适应新的案例法学习方式。现行教学条件下,一堂完整的案例讨论课,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课前准备阶段。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案例的背景及讨论问题的目的、意义,使学生产生应该认真对待和讨论的强烈愿望,同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独立思考,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2)案例分析讨论阶段。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固定的小组,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上台发言阶段。要求各小组分别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发言,每位代表发言结束后,下面可以有几个提问机会,以锻炼同学的临场应变能力。(4)案例讨论后的讲评与总结阶段。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有代表性的意见和结论给予适当的评价,肯定有价值的见解,纠正某些错误观点,指出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二是案例课一定要遵循“少讲多学重讨论”原则。即教师上课时少讲书本上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多自学,普遍进行大量阅读,上课则主要是讨论案例,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及课程研究项目。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及能说善讲的能力。

(四)推动相关体制改革

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及加强公共管理类课程的体系化构造,加大社会保障学的学分和课时比重,以便有充分时间进行案例教学。同时,基于该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在考评体系中,一方面在考试中要加大案例分析题的比重,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考试形式中走出来;另一方面更要加大平时表现分和实践分数的比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并积极投身到企业、事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调研实习工作中去。

[1]吴中宇.社会保障学 [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2]熊学萍,何劲.跨越管理学案例教学障碍的若干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7).

[3]莫姣姣.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刍议[J].科教文汇,2009,(6).

[4]卢智增.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方法路径选择[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M 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Social Security Study

DA ILi-feng,ZHOU Fei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Case study is a usefulmethod inManagement Science teaching.It carries out its teaching course by four steps:showing the case;raising the question;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drawing the conclusion.Through describing certain conditions and displaying intentionally-chosen problems,thismethod trains students abilities of problem-discovering,problem-analyzing and problem-resolving.Proceed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 of“Social Security Stud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when the case teachingmethod is appli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case studymethod;social security study;application

G424.1

A

1001-7836(2010)05-0060-03

(责任编辑:朱 岚)

2009-11-29

代利凤 (1982-),女,河南商丘人,助教,硕士,从事劳动经济、社会保障理论研究;周菲 (1983-),女,四川眉山人,助教,硕士,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案例教学法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