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异化问题再认识

2010-08-15 00:48刘雨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异化科学技术人类

苏 虹,刘雨春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哈尔滨 150080)

科学异化问题再认识

苏 虹,刘雨春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哈尔滨 150080)

现代科技不仅给人类带来辉煌和希望,也给人类带来了可怕的灾难与威胁,它越来越脱离人类的控制,甚至可以说科技已经异化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科技异化在给人类带来危机和负作用的同时,也具有积极的一面,即它以一种陷阱的形式隐匿在人类发展的道路上,时刻警醒着人类不要依赖技术而妄自尊大、称王称霸,不要依赖技术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破坏生态,时刻警告着人类要限制对技术的滥用。

科技异化;重新审视;积极意义

17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来塑造人类的历史,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它已经全面融入了生产、生活、文化等人类的各个领域。科学已经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工具、手段、途径和条件,是人类改变生存状态的“不朽引擎”。人类在科技的帮助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最大的自由,在浩瀚的宇宙间人类凭借着科技的威力达到了“舍我其谁”的境界。人类越来越依赖科技、相信科技,甚至发展到了迷信、盲从与膜拜科技的程度,对科技的认识与态度深陷迷误。正当人类还沉浸在科技带来的征服欲和成就感之中时,科技异化却悄然而至,它就像打开了的“潘多拉之盒”,给人类生存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危机,使现代人陷入了新的困境,成为人类新的异化力量。

一、“科技异化”的概念厘定和外在表现

“科技异化”本身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术语或范畴,它只是表达一些人对科技的一种态度和认识,它的基本观点是:科技已经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控制的,甚至是支配、统治人类与社会的外在力量,它导致了人的物化和自由的丧失,精神的空虚和人格的分裂,泯灭了劳动的价值,沦丧了生存的意义。人不再是掌握、控制科技的主人,而成为被迫适应社会要求的工具。“人类已经被科学抛弃了,反过来人类为科学服务,并作为外在于科学的东西从属于科学。”[1]总之,科技已经成为一种与人相敌对的甚至控制人与社会的异己力量,这就是“科技异化”。

科技异化首先表现在科技对自然的异化。进入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改造能力得到空前提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同时,这种发展观也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生态失调、资源枯竭;为追求高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导致酸雨、大气污染、臭氧层损耗、温室效应等现象严重。这一切表明,人类文明与自然界之间已经出现日益强烈的对撞。

其次,科技对社会的异化。毫无疑问,科技的进步带来社会的迅猛发展,但由于人们对科技的功能和价值进行片面理解,出现了“技术万能论”和“技术崇拜论”,认为科学技术可以一统天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迎刃而解,甚至,科学技术变成了政治统治的工具。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哲学家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由于技术进步扩展到整个社会控制和调节系统中,并创造了一些生活方式和权力形式,技术和理性变成了政治和理性,技术体系变成了政治体系,工具理性提供了统治的合理性,使得科学技术具有意识形态的倾向。同时,对科学技术的不当使用,带来了人口问题、能源问题、核扩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安定问题及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等社会问题。

再次,科技对人的异化。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大范围的交往对象的同时,也减少了人们之间面对面的交往与交流,使人们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疏远亲人和朋友,加剧人际关系的恶化。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看,科技的发展大大延伸,甚至代替了人的部分体力、脑力,减轻了人的负担,但是人们生活的技术化不仅影响人的自然机体的发展,而且导致人的精神空虚和自由的丧失,并进而导致人的伦理道德的畸变以及人文精神的失落,使人无归属感。

由上可知,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征服快感的同时,也让异化的科技把自己送上毁灭之路。弗洛姆认为:在现时代,一个新的幽灵正在我们中间徘徊,这个新的幽灵就是“一个致力于最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和消费的,由计算机所控制的完全机械化的新社会”[2]。人类虽已面临严重危机,然而大多数人仍未意识到这一点。因为趋利避害的本性使人类只喜欢科技带来的福利,而回避异化带来的危机。他们对异化或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或采取过分乐观的态度认为依靠更先进的技术完全可以将其控制,依然致力于对经济利益的进一步追逐和对自然的进一步控制。

可喜的是,异化现象作为对人类妄自尊大的自负心理的惩戒,已引起许多关怀人类命运的人文学者甚至科学技术专家的深深忧虑,正由于科技异化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甚至是全社会、全人类的思考和讨论,人类开始对科技进行全新的认识和审视。

二、科技异化问题引发的思考——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讨论

以海德格尔为主要代表的德国思想家批判科学技术的非人化,认为科技在当代变成了框定人、支配人、决定人的“座架”,人成了自己创造物的奴隶。以社会批判而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则立足于社会来批判科学技术,从霍克海默、弗洛姆、马尔库塞到哈贝马斯,虽然具体思想有些差异,但都激烈批判科学技术及其异化,并试图寻求消除科学技术异化的途径。而生态学派则忧虑着威胁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生态危机,指责科学技术是一切灾难的根源。

西方学者的这些探索是极有价值的,对于沉浸于科学万能中的人类是一服清醒剂。但是,对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不能仅停于表面,不仅限于某一横截面,而应揭示其更深层的根由,相应地提出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使科学技术不偏离人的终极目的和长远利益。同时,对科学技术异化的批判不能满足于否定性的批判,根除科学技术异化的建设性措施才是科技异化批判的最终目的。探讨科学技术异化的根源和实质,自然涉及到确定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科学与社会中其他因素的关系等问题。这也正是辩证地看待科技异化,在面临灾难的同时冷静地思考问题,也许这正是研究科技异化的真正意义所在。

具体分析科技异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异化自身的原因。科技自身的原因表现为科技的两重性和科技的不成熟性。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统一体,绝对好或绝对坏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科技也如此。事实上,不存在什么绝对安全的技术或者无公害的技术,科技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是相伴而生的。科技是一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而不只是有利无害的“单刃剑”。因此,即使人们按照良好的愿望去使用科技,其负面作用也会同时产生。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曾指出,包括以“消解”自然界报复为目标的技术在内的一切技术都是有缺陷的。随着自然界某一报复现象的克服,新的报复又将开始。任何技术都将对自然造成破坏,从而对人造成危害。这与科技由谁来使用,如何使用无关。科技的不成熟性是指科技本身的发展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如果将不甚成熟的科技投入使用,往往会带来与预期相反的结果,或者将科技投入使用后在短期或某些方面是有利的,但从长远和综合的角度看则是弊大于利。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异化是科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但是也不能规避责任,把一切后果都归罪给科技自身。科技带来了异化,但是异化的根本原因来自于人类对其的不当运用。科学技术对人类是福或是祸的决定者是人,是社会。

第二,科技异化的社会因素。科技是人类的发明和创造,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可为人类所掌握和利用。因此,科学的自主性、独立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科技有一个从可能变为现实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由人的选择决定,受社会因素制约的。正如爱因斯坦所强调的:“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3]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是社会对科学技术影响的核心,而社会的政治、经济、信仰、价值观念等从各个角度承载着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具体地引导和规范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方向和应用性质。当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不合理时,就易导致科学技术的背离人性、异化,而要消除科学技术的异化,走出科学技术异化的困境,只有改变旧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代之以新的更合理的社会发展理念和社会发展模式。

科技异化的社会因素表现为:其一,政治因素。当今世界,科技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服从于政治和政府的需要。很多科技成果被一些政治力量所操控,成为一种威胁力量。如核能,其巨大的毁灭性,正是科技异化最为严重的表现,是善用还是恶用,完全取决于政府的理性决策。

其二,经济因素。人类各利益集团之间不断加剧的竞争使得技术的负效应不断放大。人们往往仅从经济效益原则来发展科学技术,而经济上合理的科技项目不一定就是合目的性的。因为它可能对人的安全形成威胁,可能对人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可能对人的精神造成损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是导致科技异化的重要原因。

其三,价值观念因素。科技发生异化,与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失衡有着直接的关联。现代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将一个物化的世界摆在人们面前,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扭曲。社会价值观念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科技价值观念上的功利主义盛行。这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使得一些人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片面追求物质利益,滥用科技,严重地忽视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忽视科技对人类自身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从而导致科技的异化。

其四,认识因素。人类社会对自然和科技自身以及科技应用后果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对科技的功能和价值进行片面理解,出现了“技术万能论”和“技术崇拜论”,认为科学技术可以一统天下,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迎刃而解,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此外,也导致了对科学精神的片面理解,出现了科学主义科学观和狭隘的功利主义科学观。在错误科技观的影响下,出现了类似人口问题、能源问题、核扩散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安定问题及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等问题。

三、科技异化的克服

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科技异化,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这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正确认识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始终共存于生物圈这个网络中。古代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家的“天人一体”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都强调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当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的负效应——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我们更应该强调人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面对科技异化所导致的各种生态危机,我们应倡导科学技术的生态关怀,树立生态科技观。

所谓“科学技术的生态关怀”,就是使科学技术有利于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科技的生态关怀,要求人类价值应该建立在自觉维护自然整体价值和促进自然进化的基础上,在促进自然的完整、健康和繁荣的同时来实现自己的发展。而生态科技观,正是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最高准则,以不断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宗旨的科技观,强调科技的发展不能只为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而要达到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努力避免生态负效应。生态科技观是对整个科技活动的一种向导。首先,要求我们在利用科技时,必须自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与自然协同进化,将自己的活动限定在自然界可承受的弹性范围内,这样才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正效应。其次,要求我们要加强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预测,将科技对自然的负效应减少到最小。最后,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运用科技新成果去改善生态环境,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二,加强科技主体的科技素养,规范科技主体的科技活动。在科技活动主体中树立责任伦理是规避科技异化的基础。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科学家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物理学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他不能对他的工作成果究竟对人类有用还是有害漠不关心。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一种玩世不恭。科技工作者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还负有努力使科学成果造福于人类社会的义务。科技人员没有权利逾越伦理道德和一切人类行为,包括科技人员的探索设定的底线,这就决定了一个有责任意识的科技人员在判定一个研究项目之时,必须前瞻性地顾及到实现其理论目标之途径的合法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自觉地回避那些可能给人类带来不幸的研究项目。这种前瞻性的责任伦理观念体现了当代社会的人类在技术时代所应拥有的一种价值诉求、精神气质与人文关怀。

第三,完善社会环境,建立合理的制度规范和科技评价机制。在全社会增强法律意识是规避科技异化的保障。一种新的伦理规范的建构单靠教育、舆论支持、道德示范是不够的。如果社会缺乏科技道德行为的奖惩机制,对社会心理就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只有对非道德行为通过法律与法制的手段坚决予以禁止,努力创造一个“缺德必惩”、“无德不富”的社会道德环境,新的伦理规范的实行才有保证。现代科技伦理的建构也是如此,需要借助科技立法与执法,才能规范科技行为。利用法律对科技活动有效调控的前提是有法可依。目前仍存在科技法规不健全的现象,在科技活动中钻法律空子的仍大有人在。只有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依法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才能规范人们的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的应用行为。

第四,加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促使公众的自省自觉依靠两种文化的融合促使公众自身的自省自觉是根本。科技文化的凸现,人文文化的相对缺失,两种文化的分裂体现着人类自身的不自觉状态。近代以来科技的巨大社会功能使得人类对科技文化趋于非理性的崇拜,而置人文精神于不顾。不仅科学家、人文学者之间存在着两种文化的敌视与对立,而且在普通大众看来,科技的实践应用所带来的物质满足是有目共睹的,人文文化似乎给人们带来的只是一种“闲时”的调剂品。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科技的力量征服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沉醉于科技带来的物质文明之中,而没有或不愿自省,不愿反思自己。似乎只要充分探索和思考科技如何发达,就一定能解决所有人类面临的危机或灾难。殊不知,这样的情况造成的是人的自发性发展,最后导致科技统治人的局面。公众的自省自觉促使人们真正了解人类的现实需要,这种现实需要规定了人类的实践目的、实践观念、实践方式,同样规定着人的理性精神方向,既不是盲目乐观也不是极端的悲观,它带给人类的是更加合目的的理性行为,这种理性行为正是与自然和平共处,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和谐,更加合理地利用科技的谨慎的行为。只有这样通过全社会公众的共同进步和努力,才能更好地扬弃科技异化。

四、科技异化的启示

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科技,更不能一味地憎恨异化。我们要看到正是因为异化的凸现,才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科技的发展和运用息息相关;才使得人类更正确地认识科技,更有效地利用科技;我们正是在科技异化的惨痛经验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我们不能只是享受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权利和利益,更应该为使用科技过程中的过失承担责任。我们也并不奢望完全消灭异化,因为异化是伴随科技而来的,只要有科技的发展,就存在异化的可能。我们既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能消极以待。在难以彻底消除异化的情况下,换个角度探索科技异化对人类的积极意义似乎不无裨益。它促使人类反思:为什么自认为君临万物,是万物主宰的人类,比之其他一切反而更处于奴隶的地位?为什么在人对自然获得最辉煌的胜利的同时,人却成了自己的创造力的囚徒?因此,换个角度看异化其实并非十恶不赦,它的存在就像有狼的村落,时刻提醒着人们要事先就把“牢”加固,而不能等“亡羊”了才“补牢”。它就像我们行进路上的陷阱提醒路人注意防范;它就像河流中的暗滩时刻提醒着船家要“小心使得万年船”。科技异化提醒人类不要对科技滥发明、滥使用,提醒着人类要高瞻远瞩地把一个个滞后的堵漏过程转化为前瞻的预防过程,才不至于在撞得头破血流之后方知悔悟。正如弗洛姆认为的那样:“如果人们知道现代技术社会所要演进的方向,那么,我们就会立即采取适当的手段去打断这种演化的方向。”[2]如果人们没有意识到,那么在他们被惊醒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它们的命运已不可逆转了。正如荷尔德林所说:“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救。”[4]科技异化正承担着预示人类技术社会发展方向的使命。科技异化作为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以一种潜在的危险和正面的惩罚的形式警告着人们:科技的发展的确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信心,帮助人类摆脱了成为自然奴隶的命运,但是,人类也不要依赖科技而妄自尊大、称王称霸;不要依赖科技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破坏生态。在科技的研究与应用的过程中必须也应该要受到一定的、合理的制约,要与地球,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永存。

[1]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李小兵,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242.

[2]高亮华.希望的革命——弗洛姆论技术的人道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2).

[3]许良英.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46.

[4]达德利·夏佩尔.理由与求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232.

Recogn ition on Positive Sign ificance of the Alie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 Hong,L IU Yu-chun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80,China)

Modern technology,while bringing glory and hope to mankind,also brings terrible disaster and threats,increasingly going beyond the control of human.We can even say that technology has already become alienated as a constraint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Butwe should also see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the crisis of alienation and negative impact to mankind, but it also has a positive side,in that it exist in the form of a trap hidden in the path of human development,warning human beings not to be proud of our new technical inventions,not to rob goods of the nature,not to damage the ecology and not to abuse the use of technology.

alie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view;the positive meaning of alienation

B17

A

1001-7836(2010)05-0004-04

(责任编辑:孙大力)

2010-03-02

苏虹 (1983-),女,黑龙江伊春人,2007级硕士研究生,从事科技与文化研究;刘雨春 (195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异化科学技术人类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