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池项 梅
(1.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2.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以“交际”视角审视日语能力中的“阅读”能力及其教学
张文池1项 梅2
(1.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2.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日语学习,讲究交际能力。可一提到“交际”,很多人立刻会想到“听、说”。其实,作为外语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译”,“读”也是交际的重要一环。在当今信息社会,“五大媒体”中的网络、报纸、杂志等,均是以“文字话语”为媒介,通过“读”来实现着“读者”与“作者”的交流的。而且在新的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全面改革的要求下,对“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进一步要求教师要全面改变长期以来“重听说、轻读写”的局面。秉承“阅读即交际”的全新理念,以“交际”的视角,运用“预测”、“推测”的方法来全面审视日语能力中的“阅读”教学是当务之急。
交际;阅读;日语能力
作为日语教学的“指挥棒”,198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考的日语能力等级考试,其评价度、社会认可度均在同类考试中雄居首位。2010年,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实施了全面改革。其改革的主旨是:“その言語知識を利用して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上の課題を遂行する能力を測ります(检测大家运用基本语言知识,完成人际交往相关任务的能力)”。从这一主旨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被放到了第一位,“学以致用”,这个“用”就是“人际交流”。
其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提升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旧考试中,阅读是放在“阅读、语法”部分中,新考试将其单独分开。可见其地位的提升。二是“阅读”部分所占分值提升(以一级、二级为例)。旧考试中,“阅读”分值一般为110-120分(总分为400分),不到30%。而新考试中,分值为60分(总分为180分),占了1/3。三是“阅读”考试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注重“生活工作中的话题”、“社会评论”、“广告”、“网络”等。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生活,而不是“纯文学”式的纸上谈兵。
提到“交际”,很多人立刻会想到日语能力中的“听、说”。殊不知,在人际交往中,“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也是“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历史有约500-600多万年,而文字的历史仅五六千年。在文字出现以前,“听、说“成为人际交流的主要手段。而在文字出现之后,通过文字将人们的所言所见记录下来,大大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人们之间的交流。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流工具。
让我们来看看“听、说”的结构:说者——语音——听者,语音作为双方的媒介,稍纵即逝。这也是长期以来,语言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一个原因。
中国文学艺术理论认为:文学艺术基本形态分为三个阶段,即,创作——作品——接受,其中,“创作”分为“发生、构思、物化”,“作品”表现就是“文字话语”,“接受”即“观其言,知其心”。让我们据此来解析一下“读”的结构:作者——文字——读者,“作者”即“创作”的主体,“文字”即“作品”外在表现形式,“读者”是“接受”的主体。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读”与“听、说”的形式不同,但是,本质是相通的。笔者认为,“读”正是通过“文字”来实现人际交往,“读者”通过“作者”所写的“文字”,实现着与“作者”人际交往。“作者”必须考虑自己所写“文字”能否“传情达意”,而“读者”则必须具备在字里行间“一见钟情”的能力。回想我们的日常生活,报刊杂志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互联网媒体、移动网络媒体等不断地向人们传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报刊杂志媒体、互联网媒体等多是以“文字话语”形式出现的,如何通过这些文字实现与作者的交流,自然显得十分的必要与重要。
1.从“交际”的角度重新审视日语的课堂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局限于日文本文的翻译。教师在单词、语法讲解文章的基础上,全面翻译文章。结果,阅读课成了翻译课。学生一堂课学下来,感觉很有所得,因为记住了几个单词,几个句型,但也仅此而已。其实,如此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多地强调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想通过这些文字表达什么,想要说明什么,特别是日语作为一种“暧昧语”,让学生掌握从字里行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要让学生们通过文字实现与“作者”的交流,树立“阅读也是交流”的理念。一篇文章,虽然可能有生词、有语法不清楚,但很多情况下是不影响对文章理解的。我们应让学生从单词、句型这些细枝末节中跳出来,更多地关注全文,关注“交流”。
2.阅读方式的提示与培养。与人面对面地进行语言交往,我们常常会通过别人所言而思别人未言,即“察言观色”。这一点,同样适用于阅读。在日语的阅读中,我们要更多地教学生如何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发现作者的思路,发现作者的思想。通过读上句,去“推测”、“预测”下句。
下面以2005年日语能力等级考试阅读题为例,介绍一下笔者的授课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
イアン様
先日はお便り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こちらこそご無沙汰しております。卒業記念発表会のご案内状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ホームステイでわが家にいらっしゃったときは(略)。あの時はほとんど日本語は話せなかったので心配でしたが、発表会では大勢の人のまで日本語で話されるのですね。本当に驚きました。発表会へは家族そろって、伺うつもりです。(略)。
ところで、その後は何か予定がありますか。よろしければ一緒にお食事でもいかがでしょうか。ご都合をお聞かせください。(略)。
3月10日
田中よしこ
这段文章是书信体,在当代日本社会,书信依然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笔者估计此类题目在将来的新考试中将会不断涌现。
(1)看到“卒業記念発表会のご案内状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我们立刻就知道了“イアン”即将毕业,要举行个人所学的发表会。对日本学校制度有了解的学生马上就应知道,这个发表会的重要性,从而估计“イアン”可能是邀请了“田中よしこ”。通过看下文,果然证实了此点。
(2)读到“心配でしたが”,可以看到“が”这个日语中十分重要的接续助词,其作用一般是起着“转折”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前后两个分句是个完全对立的意思,而作者所想要表达的重点在后句。
(3)看到“ところで”,我们马上就应该想到如下文章与上文已不属同一文脉,因为此词在日语中起着转换话题的作用。
据此我们可以看到,依作者行文的字里行间的思想轨迹,进行“预测”、“推测”,进而“确认”,可以起到对文章理解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日语能力等级考试已经全面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以“为实现人际交往”的角度全面审视当下的“阅读”教育现状,秉承“阅读即交际”的全新理念,在不断的探索中摸索出一些切实的方法,以期更快、更全面地提升学生日语综合能力。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2]野田尚子.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日本語教育文法[M].くろしお株式会社出版社,2007.
[3]童庆炳.文学理论要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4]聂虹“.第五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刍议[J].学术研究,2009,(2).
[5]孙关龙.多渠道演化跃进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
2010-08-26
张文池(1981-),男,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