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

2010-08-15 00:48黄世虎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研讨理念教学模式

黄世虎

(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98)

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模式

黄世虎

(河海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98)

研讨式教学以主体精神培育为原则,以师生平等对话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基本精神。在实践中,教师要有效地开展研讨式教学,必须做到准确定位师生角色,严格把握各个过程环节,选择恰当的研讨问题。

研讨式教学;教育理念;实践模式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一般认为,研讨式教学法以郭汉民教授提出五步教学法为典型[1]。目前该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使用得比较广泛,并取得了积极效果。本文将结合研讨式教学的实践,在探讨其所蕴涵的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力图发展和创新其实践模式,以期有助于增强本科教学的实效性。

一、研讨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研讨式教学的提出和实施,不仅仅是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传统教学理念向现代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基本精神。具体来说,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主体精神培育为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强调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客体地位,教师是教育话语权的掌控者,因而,教学过程只不过是一个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过程。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还是有其优势的,由于教师是知识传播的掌控者,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灌输的方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知识信息。但从真正培养人的角度看,该模式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它只注重教师的灌输效率,而忽视学生的接受效果;它只注重教师主体性的发挥,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因此,从教育的根本目的看,该模式是不利于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学理念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人的主体精神的培育。所谓主体精神,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调动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使其能在教学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探索的一种状态。研讨式教学真正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所提倡的主体精神这一根本原则。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有了科学的定位,即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基础,借助互动教学的形式,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以师生平等对话为基础

传统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不对等性,教师高高在上,他是命令的发布者,学生的职责就是听命于教师,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在这种不对等的地位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被置于一定的困境,即以领导者身份自居的教师,往往会失去自我批判和反思的意识,而以被领导者身份出现的学生,则会逐渐丧失自主意识,形成依附性人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它不仅违背现代教育的基本精神,而且也不利于培育具有现代特性的主体性人格。

研讨式教学是以师生平等对话为基础的,它体现的是一种团队学习、合作研究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传统的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一言堂的格局被打破,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一起交流和探讨问题,学生也可以公开质疑教师的观点和主张。在研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学术灵感,学生则可以彰显自己的主体性,形成强烈的知识探求欲望,并在教师的启发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2]。

(三)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

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简单地理解为机械灌输知识的过程,它只关注教师教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而不太关心学生是否具有转化知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因此,人们经常形象地将之称为“填鸭式”教学。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传统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信息,便于学生有效地应对各类考试,因而,该模式一直是教学界的主导模式。然而,就教学内容而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无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授人以鱼”,而不“授人以渔”;只教授知识,不教授思维,因此,该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体现。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知识和信息的量往往以几何级数增长。面对如此庞大的知识信息,研讨式教学提倡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它不仅是使学生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此外,研讨式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规律,它将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灌输过程,转变为一种饶有趣味的知识探索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研讨式教学的实践模式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但一个有效的研讨式教学的实践模式,还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构成要件:前提条件、实施过程和关键要素。

(一 )前提条件

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是实践研讨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研讨式教学的实践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定位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真正实现以上角色,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但观念的转变需要有实际工作能力作支撑,也就是说,教师如只有转变的想法或意识,而没有实际的工作能力做保证,其想法也只是空中楼阁。为此,一个有效的研讨式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具有若干工作能力条件,如广博的学科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学术的批判意识和研究能力等等。

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学生的角色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学生角色应由传统的客体地位、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变为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角色,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自主学习者。在研讨式教学的实践模式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加强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定位是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的。特别是学生角色能否准确地塑造,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效果如何。总之,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后,研讨式教学才能真正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二 )实施过程

一个完整的研讨式教学的实践模式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制订计划。为了保证研讨式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必须制订一个科学、完整的教学计划。制订计划前,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知识状况、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有一个整体认识。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研讨的主题、研讨的方式、阅读书目、时间分配等等。

2.示范讲解。教师在第一次课上要做好示范讲解。示范讲解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后面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所以教师务必精心准备。首先,教师要介绍课程的性质、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其次,教师公布教学计划,根据要求分配学习研讨小组,布置研讨内容。最后,教师示范小组研究、讨论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内容。

3.收集资料。学生在这一环节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内容、传授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和领会学术论文的书写格式、结构布局、研究思路等内容,培养他们把握学术前沿、追踪学术热点的能力。

4.分组研讨。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发表观点,之后其他同学对其发言内容进行评价。小组研讨结束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总大家的研究成果,总结小组发言情况,并代表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

5.全班交流。在分组交流的基础上,各个小组推荐的发言人在全班同学面前做小组发言,阐述本小组的研究情况。教师以及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针对发言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甚至可以是辩论。发言结束后,教师根据各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客观分析此次研讨活动中的优点和缺陷,指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三 )关键要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研讨式教学的全过程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教师所选择研讨的“问题”难易程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研讨式教学的效果。因此,“问题”是研讨式教学的关键要素。

就问题的类型而言,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的知识性问题、具有分析和启发精神的思考性问题和体现学科前沿的研究性问题。每个层次的问题设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是不一致的。对于知识性问题的设置,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这是最低层次的能力要求。对于思考性问题的设置,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研究性问题,主要培养学生把握学术前沿,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这是高层次的能力要求[3]。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开展研讨式教学时,不能毫无针对性地、随意地设置问题,否则难以达到研讨式教学的预期目标。

因此,为保证研讨式教学有效的开展,教师必须在制订计划阶段,充分了解所教授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研讨问题。一般来说,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于二年级的本科生可以设置一些基础的知识性问题加以研讨,三年级的本科生可以设置具有分析和启发精神的思考性问题加以研讨,四年级的本科生则可以设置体现学科前沿的研究性问题。当然,这种划分不可以绝对化,还要视学生具体情况而定,如教师可以根据同一年级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设置不同性质的问题,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1]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108.

[2]宋银桂,许峰.研讨式教学的人本理念 [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147.

[3]刘伟.研讨式教学模式建构 [J].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7.

On the Basic Idea and Practice Pattern of the Study-discuss Teaching

HUANG Shi2hu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ehai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The study2discuss teaching considers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subject as its pri miple,equal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its basis,and training studentsπability as its aim,embodying the basic spiritofmodern education.In practice,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study2discuss teaching,the teachermust give exact definition to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strictly control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choose appropriate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study2discuss teaching;education concept;practice pattern

G642.4

A

1001-7836(2010)01-0072-03

2009-11-10

“江苏省教育厅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与“河海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黄世虎 (1977-),男,江苏南京人,讲师,法学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郑龙云)

猜你喜欢
研讨理念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