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探索

2010-08-15 00: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创新能力素质

赵 娅

(大庆石油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探索

赵 娅

(大庆石油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当前社会对高等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针对目前的发展形势,探讨了该形势下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高校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举措,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人才的需求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高等人才、特别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既成事实,再加上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各类人才激烈竞争的新形势的出现,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更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1]。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新变化,促使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必须发生改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当前形势下人才市场的需求。在此形势下,高等教育如何应对人才竞争、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研究和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

所谓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大学生应具有的与创新直接相关的一切内在品质。这些内在品质在学生所参与的创新活动中相互促进,形成新的力量,促使大学生产生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出新的概念和观点,从而造就出创新型人才。那么,创新型人才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创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强烈的求知欲。这里的求知欲包括:主动学习,发现潜在问题并积极探求问题结果的欲望。它是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好奇心、闲暇和思想自由是一切思想创新的必要前提。”这里的好奇心,就是强烈的不可抑止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就有了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意识,能够针对周边的事物提出疑问并试图解答;具备了求知欲,就具备了开放的头脑,就会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来汲取新知识,从而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知识根基,为探求问题答案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使创新型人才具备在已有手段或方法基础上通过想象式思考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法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方式。创新必须建立在想象之上,因为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爱因斯坦曾经有这样的论述:“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知识机理之后,其深层构造尚未把握,仍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这就需要通过思考来想象未知的部分。但是这里的想象,不是凭空想象,是有根据有类比的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知识进行了一定的转变,从而产生了创新。创造性想象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就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类比及转变,从而对未知事物作出新的勾勒和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三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怀疑批判精神以及追求新知识的坚韧不拔的攻关精神。作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不能一味盲目地去相信已有的知识是不可改变的绝对真理。能对目前的知识存在进行深入思索,并提出质疑,但是质疑不能凭空捏造,要给证据说出理由,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怀疑和批判中产生和完善。对于科学技术领域来讲,一些重大的创新从酝酿到突破往往要经历很多磨难,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攻关精神。要长期进行一项研究,除了要对其感兴趣,勇于进行实践研究之外,还必须在研究的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一直坚持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得到创新成果,才能具备提出新理论、新概念的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措施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创新教育来实现,而创新教育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以培养学生根据创新规律和创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新的构思、新的应用等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其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笔者经过深入思考,认为高校可以经由以下举措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从教学抓起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是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改善教学条件

高校应扩大硬件资源建设,增加教学基建投资,配备现代化的教学楼,并建设新型的各类实验室,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教学条件的改善,可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可靠的硬件保证。

2.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

3.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创新首先来源于人们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4.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营造与之适应的教育环境,这包括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利用等,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环境,把传统课堂讲授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建立良好的教学情景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勇于求新的心理取向,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积极投入到问题中,主动探究、质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释放最大潜能来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可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

(二)用实践及考试辅助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除了教学这个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还有许多其他途径来辅助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1.注重创造性实践

实践是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教师要重视教学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学习。学生可利用此机会把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深入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可在实践中获取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也需要通过创造性实践才能形成。

2.建立创新教育基地[3]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新型实践学习体系,针对不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创造性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探索未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3.设立创新基金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申请相关项目,并对项目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评选,评出创新奖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实践热情能够得到有效的释放,并能及时将创新思维付诸实践。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4.考试

这里所说的考试不是指学校传统意义上进行的考试,传统的考试是纯知识记忆性的,它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僵化学生思维。因此,创新教育必须在原有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方面大力革新,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要打破常规,让考试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导向作用,促成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从教师出发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推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能起的作用是其他环节所无法比拟的。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师自身应具备高素质

教师是教育目标的实现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体现在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等方面。因此,首先教师要具备专业素质,以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专业目标等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要确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塑造创新精神,做创新性的老师,着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后教师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中,正确处理创新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争做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实践者。

2.教师要负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要负责营造一个愉快、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标新立异、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应该始终以友好、宽容、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想法,畅谈自己的收获或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和自我鉴赏的机会,感受到思维劳动带来的乐趣。

3.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除了要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首先,教师自己要有真才实学。这不仅表现在学问的功底上,更重要的是在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时,要关注前沿科技,在问题意识及不断吸收新知识上为学生树立榜样;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能在学术批判上为学生树立榜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团队精神,能在不怕挫折和协作攻关上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教师的责任是做“伯乐”,在人才还没有冒尖时就发现他,助其成才,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得英才而育之”。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教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培养其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是大学生,因此,在教育中,要把立足点转移到学生上来,培养学生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发掘每一个学生智力资源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对于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失去了主体意识人就不可能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其自身来发挥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独立思考的机会与权力,让学生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接受知识和努力学习的主体意识。此外,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与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是以综合性、动态性、创造性、信息性为特性的现代思维取代了落后的传统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根基,故要加强问题形象化训练,诱导学生想象。此外,加强学生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对其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其中包括学生想象力、逆向思维、非逻辑思维、立体思维、综合性思维等多方面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突破传统思维习惯与逻辑规则,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解答问题,能开创意识新领域。

3.学生要加强自我提高

无论外在的条件有多么齐备,教学环境优良也好,教师素质很高也好,学生若没有提高自身创新素质的想法,没有自我提高的自觉性,培养创新素质也不会有实质的结果。学生在提高自我创新素质时,首先要认识到全面提高自身创新素质,对自身成才、对为国家和人民服务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对自身特点了如指掌,在总结前人创新经验及必备素质时,及时与自身相对照,查明自身的优势,找出自身的不足,以便进行创新时能发挥优势、改变不足;再者创新一定要大胆,充分利用培养创新素质的各种途径,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体会创新的奥秘。

三、小结

新形势对人才提出必须具备创新能力的要求,为适应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加速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务之急。江泽民同志曾明确地指出:“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应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时代的重任。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立足本职,切实注重落实能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能力的各种举措,为培养能够适应世界形势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努力。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大学生要从自身出发,加强自我创新素质的提高,敢于想象,敢于实践,开创科技新领域。

[1]张雅绮,王安国.关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国电子教育,2006,(2):57-61.

[2]朱清时.注重创新素质,培养成功的创新型人才 [J].中国高等教育,2006,(1):81-84.

[3]赵阳,张培茵.关于旅游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68-69.

Abstract:W ith the speedup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cess,it isof great importance to train undergraduatesπcreative ability and current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 emerges new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The demand of higher talent,especially that of high2quality in2 novative tal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trong.View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the paper discusses the quality an innovative talent should have in this situation.On this basis,it also brings for 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train undergraduatesπcreative abili2 ty.

Key words:creative ability;creative thinking;talent training

(责任编辑:孙大力)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Tra in ing of UndergraduatesπCreative Ability

ZHAO Ya
(Computer&Infor 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 163318,China)

G641

A

1001-7836(2010)01-0057-03

2009-11-05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11544016);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

赵娅 (1980-),女,河南漯河人,讲师,硕士,从事远程教育及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型创新能力素质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