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2010-08-15 00:47童琼玉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童琼玉 黄 波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也曾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中国人看来,“孝”是一切美德的根本,一切道德和善都源于对他人的关切和爱戴。一个要成就大事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由孝道教育来培养,不教孝道,其他的品德便无从谈起。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孝文化和孝道渐渐弱化,因此,在大学生中进行孝道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自我完善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表现

1.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艰辛,不能满足父母的成就期待

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只顾着享受玩乐,不仅不为自己考虑,也没有顾及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期望。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大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校门外的精品店常常人满为患,烧烤店则座无虚席。固然,很多大学生生认为自己是成年人了,应当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了,但据调查很多大学生常常恶意拖欠学费,经和家长联系才发现,学费早已被学生购买手机、时尚用品消费掉了,有的同学甚至参与赌博,不但输掉了学费,反而欺骗家长被偷了,甚至谎报学费。在学习方面,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对学习满不在乎,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更有甚者,因为一点小事视双亲于不顾走上轻生的道路,这更与儒家所倡导的“贵体全生”背道而驰了。

2.不尊重父母、对父母的生活和健康状况知之甚少,缺少对父母的精神慰藉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大学生平时处于失踪状态,很少会关心父母,总是到没钱时才想起父母,很多同学给父母打电话、致信就是要钱,很少谈及自己在学校学习的情况。一般不和父母进行交流、沟通,对父母缺少精神慰藉;更不用说主动了解父母的烦恼和内心需要了。至于主动照料过父母的饮食起居的就更少了。有些子女不仅不孝顺、孝敬父母,还把父母当成出气筒,有不顺心的事就往父母身上撒。有些大学生将自己的贫困归罪到父母身上,埋怨父母在经济上无能,没让自己过上好日子;更有甚者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方面存在孝德意识趋向于淡化,孝德情感趋向于淡漠,孝德实践存在着弱化的趋向,有一部分大学生甚至不知孝悌为何物,有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子女对父母只要做到食饱衣暖就算尽孝了,如果还能不断有钱给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了。在步入社会以后,许多本应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却患上了“无责任、无气力、无感动”的三无病,他们的消极表现令人失望。不少大学生只强调父母对自己的义务,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去感激别人,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而没有意识到亲子之间的权利义务应该对等。

二、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原因

1.社会历史原因

“孝”作为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千百年来在中国人的道德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孝文化”。直到19世纪末,传统孝文化开始受到质疑,新中国建立后,为了进一步清算封建文化毒瘤,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儒家孝文化的批判几乎达到了疯狂程度,以孝道为根基的传统道德被当作封建主义的毒素被全盘否定。从新文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儒家孝思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否定,在中华大地上被彻底瓦解。中国传统道德体系崩溃,新的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社会道德出现了真空状态,这让许多人陷入了道德的迷茫之中,以致人们在提及子女应对父母尽孝时,莫不怕被扣上封建孝子贤孙的帽子而讳言“孝”字,从而导致人们孝道意识的淡薄、甚至曲解。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孝道意识淡薄,对孝道缺乏必要的认知,这也是导致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深层社会历史原因。

2.西方价值观的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伦理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日益明显。以自由、平等为内核的西方个人本位思想的传播消除了我国传统孝道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造成我国当代大学生孝道观念发生诸多转变。我国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希望能够摆脱家庭束缚,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却不得不依附父母。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西方消费主义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却有了飞跃性的转变。他们不顾自己的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一味地追求高档次、高价位的消费。据调查、目前职业青年一代中的“月光族”日益增多,许多没有走上工作岗位、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也加入了消费主义的行列。当代大学生在经济上主要是依赖父母,很多大学生不能体谅父母的艰辛,花钱大手大脚,讲排场、摆阔气,即使参加工作后,这种状况也没有发生改变,如此一来,便出现了“刮老”现象和“啃老一族”,以至于有的父母说“别指望老了让儿女养活,如今不吃老人的就算是孝顺了”。“养儿防老”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观念,已经被这些“傍老族”、“啃老族”们彻底颠覆了。

3.大众传媒的审美错位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很少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改革开放后潮水般涌入的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文化成为他们最直接的精神食粮。当前我国信息传播环境已日趋开放,大众传播的媒介化,使人们面对媒介就是面对文化,人们通过媒介接受文化已成为社会教育的普遍方式。在传统社会中,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学知识、规范、及价值观等等,都主要来自于家庭(家长)、学校(老师),而今天的大学生则越来越多的受到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一方面一些不健康的影视文化作品充斥文化市场,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泛滥低格调的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缺乏健康娱乐的场所,各种不健康的娱乐场所遍布学校周围,在笔者调查的四所高校周围,各种盈利性的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比比皆是。大学生整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极容易造成厌学、逃学的情形发生,更谈不上成就父母的期待了,有的甚至还发生恶性事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学校教育的德智失衡

首先,学校对孝道教育重视不足。在古代,孝是入德之门,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中国古代的教育是建立在孝道教育基础之上的,它是一种充满人文性和道德性的教育,以人为中心,以“做人”为目的,这是一种“成人”的教育。中国的现代教育虽然以人为本,但却以“成才”为目标,虽然德育也纳入了教学范畴,但学校的德育实践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高校的孝道教育是高校总体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和渗透在学校的各种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中,就目前的大学生孝道教育情况来看,很多高校把大学生孝道教育视为纯德育工作者的分内事,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师资队伍仅仅局限在德育工作者范围内,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德育工作者在大学生孝道教育方面只能单打独斗、跳独舞,无法与其他教育资源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学校孝道教育内容、方式的缺陷。大学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里面虽然也有孝道方面的内容,但也只是以应试教育的形式来传授,对学生是否真正明白它的意义,在实践中能否做到却不甚关心。在教学方法上单向灌输多,双向理解少;集体受教多。没有很好地区分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道德学习,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不足,孝道道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

5.家庭教育的错位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意识,正是在家庭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下逐渐得以形成的,学校和社会只是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深化和补充。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因众多因素的相互影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传统道德教育被逐渐淡忘,孝敬意识逐渐被淡化,父母基本上只追求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对社会生活知识和规则的教育,造成了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上的严重均衡。

特别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强大背景下,子女的学习成绩成了父母和亲戚朋友最关心最看重的东西。父母只要求子女好好学习,除此什么都不管用。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准则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被淡化甚至忽视了,很少有家长会对孩子讲传统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品质,也很少有家长会花更多的时间来教导子女们该如何孝敬父母等,家庭中这种重智轻德的做法,使得现在不少大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不错,而在做人方面却很欠缺。中国大地在前几年曾掀起一次“为父母洗脚”的活动,一部分大学生接到任务后不好意思去做,一部分父母不好意思接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庭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失败。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思考

1.转变观念,继承创新,构建社会主义新孝道

(1)孝道应该回归到家庭伦理领域内。孝本来是协调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的一个伦理道德规范,孝道应该仅仅在家庭范围内发挥作用。但是,由于由于古代中国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使孝超出家庭伦理的范围,泛化为社会伦理、政治伦理,用一个孝字囊括了几乎所有的德行。孝道的作用被无限扩大,这实际上是对孝本身的一种伤害,也是冲突孝道的弊端所在。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使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影响日渐衰微,相应的,孝道的调节对象、范围也必须缩小。也就是说,孝道应该回归家庭,只作为协调父母与子女伦理关系的一个特殊规范而存在。

(2)行孝的方式要做新的调整。古代社会由于孝向各个领域扩张,使人们在行孝方式上走向畸形和虚伪。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卧冰求鲤、割股疗疾病,还有日常生活中各种繁文缛节,都是对人性的摧残。新孝道应强调以亲子感情为基础,变外在规范、舆论监督为内心自愿,要摒弃过去愚昧的行孝方式,把孝心化作为赡养和爱敬父母的行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强调赡养、照料父母生活的基础上,更注重对父母精神上的孝养、情感上的慰藉,让父母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3)传统的孝观念应与现代生活方式接轨,摒弃其中某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要求。除了绝对服从的观念外,还有所谓的“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都与现代社会生活要求不相符自然在淡化之列。今天应该看重继承孝的精神,着重感情上、精神上的给予。

2.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是每一个生命的诞生地,是每一个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学堂,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人生驿站,因而也是现代孝道教育的主课堂。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古代家庭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晚辈进行孝道教育,家训、家规、家书是父母教育子女的主要形式,就其内容来看,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教育子女要孝悌爱长。家长对孩子从小灌输孝悌观念,并以身作则,这对孩子的孝观念的形成和孝行为的生成都起着无形的巨大的作用。在孝亲问题频现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学习古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现代孝道教育,培养孩子的孝道意识。就其形式来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朗读儒家经典、古代的蒙学教材,培养孩子的孝道意识。如《三字经》,它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本启蒙读物,它既是古典文化常识中的百科全书,又是人生之初身心修养的最佳读本。另外父母要身体力行,从小为子女树立孝的榜样。古人说:“教家立范,品行为先”。成功的家教不在于优厚的物质条件、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父母较高的文化层次,而是父母良好的表率,以及行为和言语中所折射出的高尚品德和道德观念,并塑造他们的灵魂和人格,久而久之,孩子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3.加强学校孝道教育

面对当代大部分大学生孝道意识逐渐淡化的现状,在高校中加强孝道教育,对处于成长、成才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在知行结合中砥砺高尚的道德品质,更是他们走向独立生活前夜必备的基础文明。通过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借以提高当代大学生孝道的认知水平和自觉践行孝道的觉悟。大学生孝道教育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蕴含着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及完善高尚人格品质等各方面,这种着重于塑造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仅仅靠德育工作者这一单一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要强化合力教育观念,整合大学生孝道教育所有资源,共同完成育人任务。

[1]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7.

[2] 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 李桂梅.冲突与融合——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向及现代价值[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4] 苏喜娥.当代传统孝文化缺失原因浅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

[5] 吴超,秦启文,李亚娟,等.对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的调查[J].青年探索,2008,(1).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4.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