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凶杀”现象背后的思考

2010-08-15 00:45王琳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民众校园心理

王琳

(商丘师范学院思政部 河南商丘 476000)

“校园凶杀”现象背后的思考

王琳

(商丘师范学院思政部 河南商丘 476000)

近段时间,凶杀案件不断发生,尤其是校园凶杀,这一系列案件的发生,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思考,也给我们政府和社会再次敲响了警钟。

校园;凶杀;思考

一、校园凶杀惨案频发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期待已久的小康生活已经有过去的理想变为今天的现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大关,而且正逐步向3000美元突破。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国家也就进入了矛盾凸显期,这是一个既充满新的机遇、又面临着各种社会风险的时期。

我国目前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过去被掩盖的处于量变阶段的矛盾,正逐步质变,而且成集中爆发的趋势,矛盾的凸显表现在很多方面,近期的校园凶杀是矛盾出现的其中之一,40天内发生五起校园惨案。2010年3月23日清晨,福建南平市男子郑民生,在南平实验小学门口杀死8名、重伤5名小学生;2010年4月12日16时30分左右,广西合浦县西镇小学门前约400米处发生凶杀事件,2名死者中一名为8岁小学生,另一名为老年女性;2010年4月28日下午15时,广东湛江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发生行凶事件,一男子持刀砍伤 15名学生和一名为保护学生而与歹徒搏斗的老师;2010年4月29日上午9时40分,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发生恶性伤人事件,一名男子持刀冲入幼儿园,砍伤32人,包括29名幼儿、2名教师、1名保安;2010年4月30日7点40分,山东潍坊一男子骑摩托车携带铁锤、汽油,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然后点燃汽油自焚。

二、校园凶杀现象的社会危害性

近期,随着凶杀现象的不断发生甚至升级,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危害和威胁,也给社会各界及各个行业带来极大的心里压力。

(一)给学校和学生带来的危害性。大家知道,学校是广大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立志成才的最理想场所,在那里他们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放飞自己的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昌盛打下良好而坚实知识基础,然而,近期频发的凶杀,特别是校园凶杀案却打破了这种平静,给广大求学的学生心里留下了阴影和后怕,他们上学路遥要时刻警惕所看到和所听到的一切,教室里,他们必须时刻关注所发生一切异响,从而使得老师不能安心上课,学生不能安心听课,学校不能安心开课,他们都如临大敌。

(二)给社会和谐带来的危害性。21世纪的今天,随着党的十六大社会更加和谐目标的确立,社会建设获得长足进展,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稳定,而今凶杀现象的发生,为我们社会建设添加了新的不和谐因素,增加了新的难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给各级政府带来的危害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世贸组织的加入,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而抓住机遇是我们本届政府的当务之急,特别是21世纪头20年更不容忽视,为了实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本届尽心尽责,克己奉公。而这段时间凶杀案件的不断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思绪,扰乱了政府的视野,也增加的政府的心里负担。如果这种现象任其发展或者泛滥,久而久之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校园凶杀现象的原因解读

如此频发的案件,其原因是什么呢?总结如下:

第一,公平正义的失衡,弱者不能自保,贫者不能脱贫,或者贫者虽能脱贫,但无法获得尊严。而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尊重人权,使老百姓享有公平、正义,能保障基本权益,有尊严的活着,有尊严的劳动,只有达到平衡才能真正防止类似悲剧重演。

第二,守法者无法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和合法利益,整个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基本逻辑和理性,非理性者受到惩罚,理性者也不能保障自我利益,思维极端者就容易从非理性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报复社会。

第三,古有官逼民反,民被逼上梁山的多种版本,但现实如果受恶官逼迫却没有梁山可上、只有以死解脱的时候,便以野蛮的报复心理引起社会的震惊反倒成了众多罪犯思维定势。

第四,相当多的人买不起房子,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而一部分人挥金如土,花钱如流水的时候,人心极容易失衡。

第五,牺牲一代人的利益获得追求经济的腾飞,所谓“杀不了穷汉当不了富汉”的思维逻辑只能引起社会动荡。

四、校园凶杀现象的应对措施

面对如此多频发的凶杀案件,我们个人,社会和政府应该如何应对呢?怎样才能给民众创造一个优质和谐的社会呢?这一些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要充分认识民众心理疏导机制完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的曾多,分配机制和劳动者个人禀赋的差异,民众之间的贫富程度不断扩大,而且有进一步加深的倾向,这引起了民众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他们的心理落差增大、失衡加深,他们的行为越来越极端。而这种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又得不到宣泄和关注,久而久之,这种落差和失衡就越积越多,直至爆发,所以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社区、街道、区、市、省直至国家,要逐层建立民众心理卫生疏导机制,重视民众心理的健康状态,时刻关注民众的心理调适,对心里和行为出现问题的民众进行纠正,加强疏导,这就要求我们制定详细的心理疏导机制,让更多的社会“失意者”得到合理合法的宣泄渠道。

其次,要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我们知道法律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也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手段,如今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利益化和人口的增加,守法者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未必能得到该得到的,比如前段的富士康事件的发生,而非法者往往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错设得到很多的利益,这也使得人民的心理不平,甚至憎恨,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就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合法者权益,打击非法者的行为,让正义得到伸张,邪恶得到惩罚。

再次,要加强校园安全监管和安全立法。从社会方面看,社会应创造条件保障校园安全。如:确保学校设施质量,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打击侵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等。(从学校方面看.应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严格学校管理。如:开设安全教育课,抓好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安全措施等。

从学生自身方面看,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如:勇于运用法律武器同危害校园安全的行为作斗争,掌握安全自救的知识和方法等。

从政府方面看,政府应充分发挥专政职能,如政府可令公安机关在夜间及学生上下课时段,加强对学校周边的巡逻密度,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司法行政部门要与教育部门一起,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和教育,特别是加强对新入学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为广大师生提供法制咨询服务,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娱乐消费的引导。深入开展“青春自护”、“少年儿童平安回家”等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

最后,要重视全民心理健康、爱心教育和感恩教育。惨剧的发生,不仅需要深思,更需要行动,凶杀案的凶手遭遇的人生各有不同,经历千差万别,但是究其共同点,他们都是社会“失意者”。他们的行凶目标都不约而同的指向学校,而学校是教书育人,教人向善始发站,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导向作用?改变教育的模式,让教育改变人,让人改变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教育者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教育,关注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从小在校园里就接受最初也是最根本的爱心教育、伦理教育和生命教育,因为爱心能化解仇恨和矛盾,心理的和谐能化解自私和对立。

王琳(1979-),男,河南周口人,硕士,商丘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06-23

猜你喜欢
民众校园心理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