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生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系 广东肇庆 526020)
钢琴教学“四要素”
刘瑞生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系 广东肇庆 526020)
从因材施教、精品、音色、感情四个方面,阐述了钢琴教学要做到做好的有效方法。其意是立足于钢琴教学实践,研究钢琴教学方法,探索其中的规律。
钢琴;因材施教;精品;音色;感情
研究钢琴教育的规律,掌握相关理论体系及新的进展,是摆在钢琴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尤其在教学实践及理论研究基础上,寻找一种实用和容易操作的教学方法更具实际意义。这几年,笔者在实践总结和借鉴前人经验基础上,在教学理论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兹述如后,愿与同仁切磋。
一般来说,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接受启蒙教育的程度、内容和方法均有所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起点并不一样。加上他们在事实上存在的个体音乐素质、生理条件、琴感和悟性、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用统一的模式去实施教学是肯定行不通的。必须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特殊性(即个体差异性),才能迅速地、针对性地找到各处的突破口,走上适合个人的成长和提高之路。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必须辨材识材。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综合素质怎样,教师必须了然在心,才可能正确决定施教的内容和方法。比如不同的学生,在听觉感受性、曲调感、节奏感、对钢琴作品的领悟和理解能力等等方面,肯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学生大致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程度较低但悟性高。有较好天赋和敏锐的反应能力,但因条件所限,接触音乐作品的量少。
(2)程度虽高,但对作品的理解定位不准,规格较低。
(3)不论程度是高或是低,但基本功扎实,技能掌握较好,这固然与学生的悟性和条件有关,但教师指导得法肯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4)程度与技能掌握不匹配,或前者高后者差,或前者低后者较好,这主要是指导教师的问题了。
基于这些不同情况,教师必须在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等方面有的放矢。程度浅的,要求他们从基本功入手。抓住音阶、练习曲、复调、主调音乐及中国作品几条线,由浅入深,加大训练量和练琴质量。程度较深且基础较好的,则既选用一些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经典教材,也选用一些浪漫时期作品和近现代作品以拓宽作品面,开阔学生视野。这种因材施教的办法,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扩大作品的浏览面,拓宽视野,接触不同时代流派风格的作品,使个人找到最佳适应状态,为保证质量前提下实现最佳进度创造条件。
钢琴音域宽广,乐声雄浑美妙,多声部,立体感,富于变化,像个乐队,其演奏的技巧、技能性很强。作为一种长线专业,钢琴必须从基础训练时追求技术要求与音乐要求的完美统一。这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必须经过多年系统规范的训练,强化巩固提高。
作为基本功一步到位的训练,以下方面不可忽视:
(1)独立能力。主要指手指的独立。手指的独立是学琴伊始就要求做到的。这是一项基本功,必须一开始就给予十分注意。正确的做法是让力量较为松弛地经过臂、肘、腕、掌,相对集中地达到指尖。指尖必须是用力的集中爆发点和控制点。为此,我总结以下要领:“指尖站、手掌圆、手腕稳、双臂通、肩松弛、腰支撑。”有的学生手指天生较软,一般的做法是先练单音,再过渡到双音、和弦。练手指站立最常遇到的难点是四五指站不好,支点范围和力度均须充分的锻炼。我的做法是先训练活动双音,再练和弦,充分体会手掌架子的一步到位,从整体支撑中找到感觉,予以强化巩固,再返过头来训练单个手指的站立。事实证明,这样的训练方法见效较快且比较稳固。
(2)跑动能力。键盘上的手指跑动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可以说,每个学琴的人都为提高速度进行过艰苦的训练。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通过反复练习就能成正比地将速度提上去,这里面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天生的个体机能条件,二是内心的速度控制能力,三是训练方法是否正确合理。教师能做的主要是开发后二者,尤其是第三方面的训练方法。一个人的心理条件也直接影响跑动能力。如果是因为训练方法的问题,常常是心想得到而手做不到。如果心理方面达不到一定的速度变化和控制,则技能娴熟也难以提高跳动的速度。因此,训练活动技术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心理速度(大脑快速反应能力)的训练。为此,笔者总结的要领是:“心要清、意为魂、触键敏、手腕静、转指快、大臂跟”。
(3)控制能力。钢琴音乐的强弱、旋律、句法、音色、层次、作品风格,全靠演奏者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技术来完成。而“得心应手”,本质上是恰到好处的运用灵活处理和各种控制。一般来说,各种技术控制必然首先发端于心理控制。演奏大师的感情投入甚至达到如醉如痴的地步,表现的正是炉火纯青的心理控制与技能技巧的完美结合。我们常常强调技能控制要准确、肯定,这只是外在的一方面,因为技术无论多么高超娴熟,都是为音乐服务的。只有对音乐、对作品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控制,才能达到技术与音乐完美、内在、和谐、统一,才谈得上成功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
但对一般的钢琴而言,也应努力追求美好的音色。音色变化的多寡及明暗,都会因触键而产生。若没有良好的触键就没有良好的音色,要想获取不同音乐的过程,只有细心体察各种基本触键类型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才能真正获得无限丰富的、多样的钢琴音色,表现出千变万化的动人魅力。
(1)断奏:分为三种类型,腕部断奏以腕为轴,上下灵活转动,以腕部控制指尖,适用于表现轻盈、快速、音色干净、清脆的音乐要求。小臂断奏以肘部以下的动作带动腕和手,其要领是肩部放松,使下臂重量自然落在指尖上,有一种饱满和弹性的感觉。在演奏时,半连音都要用到这种技巧。大臂断奏的特点是将臂、肘、腕形成一个整体的力量系统,全臂的重量畅通无阻地落在琴键上,因而所弹出的音,响亮有力、浑厚圆润。但由于力量传导的关系,其速度无疑较之小臂和腕部断奏要慢一些。三种断奏方法常常根据不同的音乐要求而配合使用。此外有一种叫做快速颗粒性的触键,本质上也是一种断奏。无非是由于更加快速短暂和具有爆发力,故以“颗粒性”命名。
(2)跳音:也可大致分为三种:指跳主要是一种以手指第一关节触键,向下有力而短促的弹性的动作。该动作发力集中,全身放松稳定,手掌和腕部适当的配合,使声音轻盈而富有弹性。腕跳的速度较指跳缓慢,但更有力。特点和要领是手腕迅速地向下触键然后迅速反弹,由此多次连续进行,可形成一种自然的连环。腕跳如果用力不当,容易涣散而出现杂音。因此应强调指触的集中,即注意指尖直接承受腕弹的力量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轻快纤巧的触键”,也大至可以划为跳音的范畴。这一种高难度的、迷人而轻快纤巧的触键技巧,全凭指尖敏锐的感觉,以最小的动作和最小的力量去表达一种类似在空中漂浮的音乐意境。
(3)柔和变化性触键:以连贯悠长轻虚、漂浮为特点。由于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作曲家的作品中,经常需要表达某种神秘、空旷、遥远、朦胧、虚无飘渺等等效果,常常在借助弱音踏板帮助基础上,运用一种难度更大的特殊触键方式。其特征有人归结为“摸、推、揉、飘”四法。摸是用手指平面在琴键上由内向外轻轻抚摸,表达某种其轻柔飘浮、空灵朦胧的感觉:“推”则是由外向内的一种反方向摸键。“揉”是指手指在相邻的键与键之间地水平方向移动,使一个动作即可带出几个音来。“飘”则是手指轻轻滑过键盘,声音像微风抚过,似有似无,如行云流水。
(4)打击性触键:现代钢琴音乐作品有时需要追求其中爆发、热烈、富有动感和力度、甚至几近疯狂、粗暴的音色效果,这就需要打击性触键。它需要坚挺的手指和腕部,力量的爆发,并使这种力量瞬间集中于指尖,但决不是简单的不要任何要领与要求的“砸琴”。
如同唱歌,歌声包含感情才能动人。强调琴声包含感情,做起来则有相当难度。这是因为感情不能直接带动琴键,而必须通过训练有素的手指这个中介。另一个实际的困难是,钢琴的声音决定于触键的一瞬间。声音一经过手指弹出,就无法再运用感情去加以控制。只能通过技术手段体现某种心理需要,而不能利用其物理性质。因此,只要心理控制能力强,且技法娴熟,完全可以借助于不同的触键变化,而将复杂的感情变化寄寓于琴声之中。从技法上说,连奏确实算得上最富有歌唱性的弹奏方法,因而也最能表达感情的变化。这里的关键是对指尖力度、速度、角度及停留时间的控制。柔美饱满、纯真厚重的音需要发自体内的力通过肩膀肘腕传送到指尖,方能保证相应的力度,使声音通透。否则,缺乏重量感的声音,必然质地单薄干涩,无法传远。相反,运用重量的声音,即使很轻,也可因质地饱满而占满空间。如同唱歌有轻柔、厚重、轻飘、深沉、嘹亮、忧怨、高亢、低徊、柔美、雄壮……等不同唱法一样,钢琴音乐也可以有不同的歌唱性。这就是运用不同的触键,不同方式的用力等等来加以实现。否则,琴声失去歌唱性,就根本谈不上表达感情。
教无定法,艺无止境,同样钢琴教学也需因时因地因人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工作要有饱满的热情,对待专业应有敬业精神。在以后的音乐道路上笔者将继续探讨科学、实际的钢琴教学方法,争取做出更大的成绩。
[1]司徒壁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铁英,孙明珠.简明钢琴教学法[M].华乐出版社,2009.
[3]魏延格.钢琴学习指南388问[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4]苑丁.钢琴教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5]李晓平.钢基教程学习辅导[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From teaches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he high-quality goods, the timbre, the sentimental fou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piano teaching must complete, the effective method which achieves, its Italy is bases on the piano teaching practice, studies the piano teaching method, explores rule.
piano; teaches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high-quality; tone; emotion
刘瑞生(1980-),男,江西赣州人,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系助教,研究方向:钢琴基础教学与音乐理论。
201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