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与保障措施*

2010-08-15 00:45曹俊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新生设置院校

曹俊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湖北黄冈438002)

高职专业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与保障措施*

曹俊明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湖北黄冈438002)

金融危机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产生了冲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确保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成立专门机构,建立专业发展预警机制,加强宏观调控;设立和完善专业潜能测试机构,加强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专业选择的正确引导;加强对学生转专业的管理;增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金融危机;高职专业;专业发展;保障措施

2009年9月开学之初,金融危机引起的海啸渐行渐止,我国经济正在企稳回暖,但金融危机对我国综合性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冲击却初现端倪。以我国中部地区的一所省级示范建设综合性高职院校为例,该校有47个专业(方向),在2008年以前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变化不大,各专业(方向)发展比较平稳。但2009年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生人数的40%集中在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等6个专业,其余的41个专业新生人数急剧萎缩,很多专业因为学生选读的人数过少,都几乎有些难以为继。专业学生人数发生的这种激剧变化,打破了原来的专业发展的均势,直接冲击了高职院校专业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专业就读人数变化原因分析

(一)国家政府对专业发展的预警机制尚未建立,宏观调控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的专业招生计划应该围绕市场需求来确定和调整。笔者认为,发生金融危机这样大的市场动荡,国家政府没有作好充分的行业、产业景气指数的预测。国家政府没有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对专业招生计划宏观调控力度不够,任凭一些经济刺激计划内的产业所支撑的专业过度发展,没有有效地控制住金融危机引起的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失衡。事实上,我们以前有过类似的惨痛教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专学校空前繁荣,但到了九十年代末,似乎是一夜之间,全国很多中专学校土崩瓦解,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至今仍难以恢复元气。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一时期短时间内成立了很多高校,并且高校招生人数急剧扩张,但国家政府没有建立预警机制,对办学层次和类型没有进行及时调控,造成了一次大规模的中专办学危机。

(二)新生及家长对专业选择存在短视行为和盲从心理

一些新生和家长在专业选择上急功近利,思维短视,没有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从短期来看,国家为了解除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2008年底开始投资的4万亿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十大产业振兴,选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等专业,似乎是情理之中;但殊不知这只是一时的经济刺激计划,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一国的经济及至全球经济的发展不能长期吃“补药”,2009年的 G20会议,有一种呼声就是要及早退出刺激性的救市方案就是明证。国民经济需要各行业、各产业均衡发展,以行业、产业为支撑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不能只是为了因应刺激方案的需要而畸形发展。高职院校一般学制为三年,两三年后或许现行的刺激方案早就退出了,可以想象,2009年学生趋之若鹜选读的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等专业届时也许会出现人才饱和乃至供过于求的情况。更有甚者,少数新生和家长在专业选择上存在盲从心理,别人选读什么专业,自己就选读什么专业,哪个专业选读的人多,就选读哪个专业,全然不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市场需求。

(三)部分高职院对学生专业选择放任自流,害怕进行管理

高职院校间的生源竞争是十分惨烈的。很多高职院校为了争取生源,在招生时通常作出这样的“承诺”:只要选报我们学校,专业可以任凭挑选。于是在新生军训前后,便有一次蔚为壮观的专业大调整,调专业的学生往往可达新生人数的五分之一左右,2009年又正值金融危机,更多的学生一窝蜂地涌向所谓的救市方案所投向的行业、产业所涉及到的专业。学校稍有不从,学生动辄以退学相威胁。学校只有罔顾招生计划中的专业人数限定,惮于进行管理,只有惟学生的意志是从了。但如前所述,这些调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从众心理,非常容易专业“扎堆”,为金融危机过后的就业难埋下了伏笔。

(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自身调整的局限性

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可,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金融危机突如其来,高职院校一时难以应对,出现专业危机在所难免。再者,我国高职院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区域经济不发达,主要是为经济发达地区培养人才,因而专业设置往往受制于人,对于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往往鞭长莫及,只有被动接受。

二、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国家成立专门机构,建立高职院校专业发展预警机制,加强宏观调控[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类似于金融危机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会逐步显现,国家政府对高职专业发展亟待建立起预警机制,并且要加大政府对专业发展的调控力度。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研究劳动市场变化与相应对策的机构,建立“职业资格监测系统”,对未来5~10年职业资格的变化实施监测,为面向未来的专业划分与专业设置及调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尤其要加大对区域、国家乃至世界突发的经济事件的监控,并及时对当年的高职院校专业招生计划及整个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设立和完善专业潜能测试机构,加强对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专业选择的正确引导

有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学生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和父母商量的人最多占56.7%,其次与老师商量占20%;15%的人自己决定,而依据专业潜能测试专家建议的只有7.4%。职业心理学认为[2],学我们能力所长的,做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从事适合我们个性的专业职业,一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发展。我国有必要设立和完善专业潜能测试机构,在学生高考报志愿选择专业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从而科学地填报志愿。

(三)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转专业的管理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后有第二次专业选择即转专业的机会,但有些高职院校在转专业时放任自流,疏于管理,直接导致了“专业危机”。正确的做法是:一、新生入校后,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专业招生人数及学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转专业;二、允许少数学生在大一结束后有条件地转专业,如可以设置这样的条件——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加权平均成绩排序需在本专业前5%以内,且转出专业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该专业学生总数的3%。当申请转入的专业人数超过该专业办学条件允许接纳的容量时,学校根据学生志愿择优批准。

(四)增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下,逐步增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自主权,增强高职院校专业自主适应市场的能力。积极增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自主权,不仅可以发挥其在专业设置方面的优势,而且能够赋予其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调动其自主设置专业的积极性。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考虑本校的软、硬件资源和外部经济条件,突出专业适应性,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做到人才供求对路。在专业建设中,可以充分考虑订单培养、合作办学、产学结合的多元办学模式,以丰富传统的办学方式。

三、结语

有消息称,2009年湖北省高职院校新生有1.7万人没有报到,较2008年增加了4000余人,现在许多院校又存在专业结构性失衡,规模萎缩,资不抵债等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个世纪末中专学校的崩盘惨象至今犹历历在目,高职院校是个新兴事物,但现在其发展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困惑。我们千万不能束手待毙,要在残酷的现实中杀出一条血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1]姜大源.论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方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5).

[2]李国海等.管理心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06.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Reasons Analysis for the Chan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Development

CAO Jun-ming
(Huangga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anggang438002Hubei)

The financial crisis produces impact to ou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o we can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o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stablishing a special institute,setting up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larm system,enhancing micro control,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potential test group,enhancing the correct conduct of the students major choices,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major chances,and promoting the freedom and flexibility of major design and adjustment.

Financial crisis;Higher vocational major;Professional development;Guarantee measures.

G710

A

1672-1047(2010)04-0054-02

10.3969/j.issn.1672-1047.2010.04.15

[责任审校:蔡新职]

2010-05-27

曹俊明,男,系副主任,副教授。E-mail:hgzycjm@hgpu.edu.cn.

猜你喜欢
新生设置院校
重获新生 庇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新生娃萌萌哒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