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罗德里克的死因之谜

2010-08-15 00:54张运恺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玛德琳古屋妹妹

张运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河南洛阳 471003)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罗德里克的死因之谜

张运恺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河南洛阳 471003)

《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精品,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众多读者与批评家的青睐。该作品的评论大多采用精神分析法来解释小说主人公罗德里克的死亡原因,认为罗德里克的死主要是其自身心理扭曲所致。文章认为罗德里克的死是由其所生存的外部环境、自身心理疾病以及朋友的介入三方面的原因所促成,而并非他一人之过。

性格;阐释学;人格理论;双性同体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上半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诗人和文学批评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70部短篇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可堪称其佳作。小说中阴森凄凉的厄舍古屋里住着罗德里克·厄舍和他的孪生妹妹玛德琳。罗德里克因心理疾病而产生精神错乱,总感到自己生活在恐惧之中。于是他写信给一位朋友,希望对方能来看望一下自己以减轻自己的病痛。朋友到来之前,玛德琳因患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朋友到的当天晚上,罗德里克极度惊恐地告诉他玛德琳死了,不久罗德里克把她埋进棺材。此后,罗德里克变得焦躁不安,异常恐惧。在一个狂风大作、骤雨倾盆的夜晚,罗德里克敲开了他朋友的房门。朋友随手拿起一本小说读给他听,试图使他安静下来,但书中所描绘的恐怖情节与现实已融为一体。玛德琳小姐裹着尸衣从棺材里爬出来,猛地拖住了自己的哥哥,兄妹两人同时倒地而亡。此时那座阴森可怕的古屋骤然坍塌。

从这个故事的气氛和效果来看,可谓是无人能与之相媲美。但是故事里所描写和呈现出的世界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截然不同,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那么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用意何在?文学评论家们给出了诸多解释。有人认为《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美国南方蓄奴制社会必然崩溃的预言”[1]6,也有人认为该作品实际上是“宇宙终将从存在化为乌有的暗示”[1]6。除此之外,不少评论是围绕罗德里克之死展开的。其中大部分观点认为罗德里克之死是他自身原因所造成,即他严重的心理疾病导致他精神错乱,杀了玛德琳,反过来也使自己丧了命。诚然,以上的解释和评论都不无道理,伽达默尔说过,在文本的理解活动中,不可能揭示某个文本的原意,而是只能带有理解者自身的印痕,艺术解释活动就是主体参加的理解和体验活动,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在理解活动中作品就产生了新的意义。但是针对罗德里克之死是他自身因素所致的观点,笔者认为是片面的,他的死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即罗德里克的生活环境,他自身的心理状况和他朋友的介入。这三方面相辅相成,最终导致了罗德里克悲剧的发生。

一、生活环境的恶劣

恶劣生活环境是导致他心理扭曲变态的外因。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内因是根本,但外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众所周知,人是环境中的人,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其生活的环境,环境对人的性格,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法国哲学家、史学家和批评家丹纳认为一个人的经历和他所处的周遭环境是分不开的,因为“自然界环绕着他,人类环绕着他;偶然性的和第二性的倾向掩盖了他的原始的倾向,并且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在影响事物本质时,起了干扰或凝固的作用”[2]239。由此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从故事中我们得知罗德里克从出生之日起就一直生活在恐怖、与世隔绝的环境里。这样的环境逐步侵蚀并扭曲着他的心灵,使他逐渐成为环境的牺牲品。“他那颗仿佛与生俱来就永不停息地散发着忧郁的心把整个精神和物质的世界变得一片阴暗。”[1]320忧郁是他与生俱来的附属物,他无力摆脱,挥之不去,如同一个人身上的胎记。这种生活环境在罗德里克身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无疑成为他人格扭曲、心理变态的重要因素。那么他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一种恶劣环境当中呢?从文中可知,“愁云笼罩的厄舍府”,“孤零零的房子”,“萧瑟的垣墙”,“阴沉的茅薹”,“枝干惨白的枯树”,“空茫的窗眼”[1]313,就单单这几处景物就让罗德里克的朋友觉得心中充满“极度的抑郁,难用人间常情来比拟”,“一阵冰凉,一阵虚弱,一阵恶心”,“凄怆”,“颓废”,[1]313“悚然”[1]314。由此可见,厄舍古屋及其周围的环境对他朋友的震撼力之大可见一斑。走近厄舍古屋之后,他朋友发现其“表面覆盖了一层毛茸茸的苔藓”[1]315,从正面屋顶到墙角有道“几乎看不见的裂缝”,“哥特式大厅拱门”,“幽暗曲折的回廊”,“四壁阴沉的幔帐”,“乌黑的檀木地板”,“铿锵作响的纹章甲胄”,“又长又窄的窗户顶端呈尖形”[1]316,“黑色的帷幔垂悬四壁”,破旧的家具,书籍和乐器也未使房间“增添一分生气”,“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种凛然,钝重,驱不散的阴郁”。[1]317所以罗德里克的朋友愈发地感到忧伤和悲凉。总的说来,刚踏入此地的朋友就感觉到整个老宅及周围“悬浮着一种它们所特有的”,“不与自然之空气亲和”,“神秘而致命”,“阴郁,凝滞,朦胧,沉浊如铅”的烟雾[1]315。正是这股烟雾常年弥漫在厄舍周围,腐蚀着一切,包括罗德里克的心灵。这一远离尘嚣的老宅就如同一座人间地狱,囚禁并同时制造着精神上的囚徒。可以想象,住在这种地方,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都会被逼到精神失常的边缘,而精神本来就异常的人则会更加疯狂、痛苦、绝望乃至彻底的崩溃。环境的恶劣以及压抑给罗德里克造成了无形的折磨,他的心理由此走向扭曲。环境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罗德里克所处的环境使他的性格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是开始扭曲变形,他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二、心理的扭曲变态

罗德里克的心理状况是他心理扭曲变态的内因。苦闷,压抑,悲凉的生活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使“他为人格外谨慎,从来不苟言谈”[1]314。他的生活与世隔绝,身边仅有几个仆人,一个家庭医生和久病不愈的妹妹玛德琳。他几乎不怎么出门,也无人登门拜访。文中的“我”虽是他的“知交”[1]314,却也生活在遥远的他乡,且多年未见。平日里正常人际交往的缺失把一条对于罗德里克来说重要的情感疏通通道给堵塞了。他心中日积月累的恐惧、不安和郁闷无法得到疏通和发泄,最终必然会导致精神上彻底的崩溃。虽然罗德里克邀请朋友为他排解积怨,但为时已晚,因为那时他的心理已经不正常了。由于厄舍家族世代单传,到了罗德里克这一代,就只剩下他和他妹妹玛德琳了。玛德琳成为了他生活的依靠和精神支柱,由于失去了同外界交流的机会,他不得不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了妹妹身上,于是玛德琳成了他感情的唯一承受者。可在这份感情里,除了亲情之外,还掺杂着罗德里克对玛德琳的爱情,因为对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来说正常的爱情是不可能得到的,这样一种生活环境不能提供任何条件和可能。但是,作为一名男性,罗德里克内心渴求爱与被爱的本能欲望无法泯灭,他缺少一个爱的对象,于是情感世界一无所有的他就把他的妹妹玛德琳当作了倾诉对象,在他爱上玛德琳之前,罗德里克的心理已经有些变态且人格开始扭曲。

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由三个层面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非理性的,由先天的性本能和欲望组成。性本能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巨大的心理能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真正原动力或内驱力”[3]343。根据人格理论,只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力量达到平衡,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处于正常、和谐的状态;如果失衡,则必然会造成心理变态和人格扭曲。罗德里克的三重人格偏离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他和玛德琳作为兄妹是不应该有爱情的,否则只能是乱伦。但是,由于他性的需求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得以宣泄,越是压抑冲动的本我,这种欲望就越发迫切。于是在一种心理变态的力量支配下,欲望的本我占据了上风,导致了罗德里克与其妹妹发生乱伦行为。虽然他的性本能得到了满足,但这只是一时的快乐,随之而来的是他心理上深深的罪责感。由于自我屈服于本我,导致了本我的肆意放纵,超我定会惩罚自我,让自我痛苦不堪。超我的情感行为常规模式规定兄妹间只能有亲情,而罗德里克的自我没有管好本我,使兄妹情跨越至了爱情,导致了乱伦的行为,严重违反超我的伦理道德规范,所以罗德里克遭到了良心上的谴责,感到自己被罪恶感和恐惧感所包围。因此,在这之后,当他看见玛德琳走过时,“他把脸深深地埋进双手之中……瘦骨嶙峋的十指比平常更苍白,指缝间正滚滚淌出热泪”[1]319。玛德琳的出现时刻提醒着罗德里克犯下的丑恶罪行,使他无法自抑地留下痛苦的泪。于是他对朋友说:“我就要死了,我肯定会在可悲的愚蠢中死去。就那样死去,不会有别的死法。我怕将要发生的事并非是怕事情本身,而是怕其后果。”[1]318很明显,罪恶感、恐惧感和焦虑已把罗德里克折磨得生不如死。自我再也无法忍受现状,它力求改变,要毁灭这个罪恶的根源,罗德里克想要逃离这无底的深渊,只有铤而走险,把妹妹杀死。但是从他的话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他的动摇不定,他和妹妹乱伦已经酿成一次大错,如果再把她杀死,那将更是罪不可赦,罗德里克害怕这样做之后,自己也会死去,因为他的罪孽会更重,良心会更受谴责,罪恶感会更强,再加上那时他将独守可怕的厄舍古屋,这对于他来说将会更加不堪忍受。此时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急需排解,而事到如今,只有指望他朋友能帮他。那么他的朋友是否体会到了罗德里克的这一强烈感受了呢?没有,他朋友反而使事情变得更糟,最终导致了罗德里克的死亡不可避免。

三、朋友的无知

罗德里克的朋友来他家之前,他和妹妹乱伦之事已经发生,罗德里克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急需排解,所以他写信给朋友希望他的到来能减轻他的痛苦,但当朋友来了之后,他又开始担心他朋友会知道自己乱伦的事,家丑外扬。于是,朋友到的当天晚上,他就说玛德琳“屈从了死神的权威”[1]319。虽说在这之前,他朋友见到过玛德琳,并得知她患有“转瞬即逝但却常常发作的强直性昏厥”[1]319。但她并没死,只不过是又一次强直性昏厥而已,因为后来在罗德里克和他的朋友把玛德琳埋进棺材时,他朋友发现“那种使她香消玉损的疾病在她的胸上和脸上留下了一层淡淡的红晕”[1]326。可见他朋友对玛德琳的死感到有些蹊跷,但他并没有向罗德里克说出他的疑问,不过即使他说了,罗德里克也会失口否认,因为他就是想造成玛德琳死亡的假象来迷惑朋友,以免他乱伦的事败露。但罗德里克没有直接把玛德琳连人带棺材一起埋进土里而是暂放在地下室里,打算“14天以后才正式安葬”[1]325,这一点说明他的内心很矛盾,如果把他妹妹活埋至死只会使他罪孽更加深重,让他更加痛苦绝望,所以他暂时把她的棺材放在地下室,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

可在这期间,他的精神变得更加紊乱,“他眼睛的光泽已完全消失。那种不时沙哑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代之以一种总是在颤抖的声音,仿佛那声音里充满了极度的恐惧”[1]327。他朋友也感到“他(罗德里克)那永无安宁的心中正藏着某个令他窒息的秘密,而他正在拼命积蓄能揭开那秘密的勇气”[1]327。既然他朋友意识到了这一点,就应该主动去帮他解开心结,但他却没有,而是把罗德里克所有的反常归结为“令人费解的颠狂行为”[1]327。其实在活埋了玛德琳之后,罗德里克内心备受煎熬,他“长时间地以一种全神贯注的姿势茫然地凝视空间,仿佛是在倾听某个他想象的声音”[1]327。这个声音其实是玛德琳在召唤他良知的声音,可这种声音在他朋友看来却是“莫可名状”[1]327,但是作为孪生兄妹,罗德里克有着难以理解的心灵感应,同时,虽为男性,罗德里克也有着与女性一样的外貌特征和敏感气质。他面容苍白憔悴,嘴唇既薄又白,头发细软如游丝,声音嚅嚅嗫嗫。这些特征很符合“双性同体”思想,即“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4]344。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神奇的心灵感应和女性特质使他最终被玛德琳唤醒了良知,他最终对他朋友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我们把她活埋了”可是他的朋友以为他彻底疯了,连忙拿起一本书来给他读,以分散他的注意力。罗德里克想冲破朋友的重重阻拦,但是他朋友对他不理不采,最后玛德琳破门而入,“一头栽倒在她哥哥身上,把她哥哥也一并拽倒在地上,厄舍倒下时已成了一具尸体,成了他曾预言过的恐怖的牺牲品”。[1]332他的朋友也吓得逃离了厄舍古屋,而古屋也随即坍塌。

四、结 语

总的来说,罗德里克之死是可悲的。他所生活的恶劣环境对他的内心施加了不利的影响,使其内心运作机制紊乱、心理变态、人格扭曲。由于生活在与世隔绝破烂不堪的古屋里,罗德里克缺乏正常的人际交流,又错误地爱上了自己的妹妹,犯下乱伦之罪。他欲把妹妹活埋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但适得其反。虽然最后在玛德琳的召唤下,他的良知被唤醒,但在朋友的无知阻拦下又无法得以抒发,最终同玛德琳一起命赴黄泉。

[1] 曹明伦.爱伦·坡精品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

[2]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 马兴国.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The Mysterious Death of Roderick in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Zhang Yunkai
(Department of English,PLA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Luoyang,Henan 471003,China)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is one of Edgar Allan Poe’smasterpieces.Since its publication,it has been enjoying great popularity among readers and critics.Most comments on this novel take the psychoanalytical approach to exp lain the death of the protagonist,Roderick and end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his death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his distorted psyche.This paper,however,takes the view that Roderick’s death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ree factors,that is,his living conditions,personal mental problems as well as the intervention of his friends.

character;hermeneutics;personality theory;androgyny

I106.4

A

1671-2544(2010)增-0055-04

2010-03-27

张运恺(1983— ),男,四川内江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助教,硕士。

(责任编辑:祝春娥)

猜你喜欢
玛德琳古屋妹妹
我的妹妹不爱我
玛德琳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我的妹妹 等
带妹妹
玛德琳不是疯丫头
古屋
云峰山水画题诗
《玛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