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秀,苗深花,张雨强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论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创新学习观的培养*
李秀秀,苗深花,张雨强
(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新课改对未来的中学教师——高师生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相呼应,积极进行课程和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有效策略使高师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学习观。可以从建立创新教育模式,转变高师生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变单一评价为多元化评价等方面来培养高师生创新学习观。
新课改;高师生;学习观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因此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要靠创新性的教师来实现。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中学教师的摇篮,未来教师成长的关键是学习和创新。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积极采取多种有效策略使高师生创造性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学习观。学习观是人们对学习的看法,是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师生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习,以怎样的态度和方式进行创新学习,必然受其学习观的影响和支配。因此,采取多种策略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师生的创新学习观,对其创新学习观的形成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创新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1]由此可见,创新学习观是一种高层次、更具价值的学习观念,它强调优化学生的内在素养和外在的学习条件,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上掌握学习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创新学习观又是一种科学的学习观,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创新地学习。
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教师,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始终是最根本的动力和源泉。新课改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的研究者,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与“学者型”的转变。这既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高师生毕业后要很好地胜任中学教师这一职位,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必须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这是因为只有具有创新学习观的教师才能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努力想办法教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才能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由此可见,高师生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增强教学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不断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教学的能力。唯有创新学习观的高师生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才能成为创新型的教师。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高师生作为未来的中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创新学习,自己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基本要求,而质疑问题则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最初准备阶段和切入口。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创造的起点,也是创造过程的动力,敢于提问和质疑是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高师生接受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权威的学校教育,受其影响,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质疑意识比较薄弱。调查显示,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课堂提问题学生的比例越来越低,大学课堂则几乎没人提问。因此,培养高师生具有创新的问题意识品质迫在眉睫。
高师生大多是未来的中学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既是现时高校教育的对象——被教育者,又是将来中学创新教育的实施者,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具有双重的地位和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程度的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出具有较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高师生只有通过创新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培养创新型教师是创新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我国师资培训的主要基地,理所当然地要肩负起培养创新教育所要求的创新型教师的重任,使他们胜任创新教育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新课改对中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在高师生的培养上应该调整培养策略,根据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和改革理念,采取多种有效策略培养高师生的创新学习观,同时要发挥高师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地创新学习,形成现代教师的教学素质,毕业后真正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胜任中学教师的职责。
高师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具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成就欲望,更渴望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实现自己的创造性价值。但传统教育难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因此建立创新教育模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所谓创新教育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把握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来获取已有的文化成果,探索某些未知问题。[2]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人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开发和挖掘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模式要求:
1、高师院校要有创新型的教师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性的学生。创新型的教师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有独特见解并能够发现行之有效教学方法。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才会有学生创造性地学。创新型教师应会运用变式教学和有新意的教法,重视激发高师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创新性学习的气氛,运用创造性的提问技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高师生已具备了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具备了进行创新学习的基本能力,所以高校教师不要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被管理的对象,也不要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3]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他们提出的各种见解,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有创新的潜能,从而培养出更高层次的有创新能力的高师生。
2、高师院校应有组织地开展创新性思维训练课
高校教师在训练课上首先要引导学生具备渊博的知识,打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界限,注重学科交叉与综合,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智能,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高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其次,通过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专题讲座、讲课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使高师生在训练课学习中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最后,高师生的创新性思维训练课应更多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的视野。
3、高师院校应尽可能多地开展校内外课题研究性实践活动
实践证明,师范生已具备一定的本体性知识及条件性知识,而较为缺失实践性知识。[4]实践性知识的获取是要通过实践性课程与教学来实现。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培养高师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高师院校要多开展校内外课题研究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高师生“个体的”、“实践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唤起高师生对生命与教育工作的热情,让他们在教育情境中体验教育生活,体会教师的人生价值以及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从而学会教育研究的方法。
当前高师生的学习方式和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学习方式多为接受式学习,学习手段主要依靠传统的书、笔、纸及实验器具,这样会严重制约了高师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因此培养高师生的创新学习观必须以转变学习方式为前提,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工具,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创新性学习。
1、学习方式探究化
创新性学习是指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习者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5]创新性学习要求高师生应该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用心去感知现象、思考问题,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成为高师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建立课堂教学的创新体系,包括课堂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等各个方面,充分利用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这就意味着高师生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探索可能是什么。创造性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学习过程变成创新过程,通过创新性学习形成高师生的创新学习个性,创新学习知识,创新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行为等品质,使高师生成为新课改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2、学习手段现代化
高师生学习的手段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书、笔、纸及实验器具等,还要利用电脑、电视、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资源,开设电影课、欣赏课等,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掌握现代化学习手段,积极鼓励和提倡根据学习情境、内容、目标和特点灵活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将学习方法不断内化为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创新精神。[6]
学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师生的创新意识普遍较弱。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卜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高师生的创新意识与学校的学习氛围密切相关,因此,创造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育人氛围对于高师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1、高校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合作的伙伴关系。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鼓励、尊重和信任,要鼓励大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因为提问和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其次,课堂上教师的情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会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高师生形成创新意识。因此,要求高校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愉悦的心态。
2、营造创新性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的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吸取他校创新学习培养的经验,充分听取师生员工对学校管理的建议并不断改进管理方法。要注重充分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鼓励高师生参加社团、艺术团、广播台等学生文化团体的活动,开展教学模拟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板书设计大赛、说课比赛、即兴演讲和小论文比赛等,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创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评价是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评价手段简单,方式单一,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样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展。因此,高校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从而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
1、课程考试方式多样化
采用多样的、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科学地检测高师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论“英雄”的惟一标准。应改革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采取闭卷、口试、讨论、现场表演等多元的、动态的考试方法,着重考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对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可根据不同性质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如课程设计、专题讨论、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从不同角度来考查高师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尝试在考试成绩中把高师生发表的较高水平论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附加分的方式出现,鼓励大学生早日参与科研活动,为以后的创新教学打下基础。
2、评价标准因人而异
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先天和后天因素有一定的差异,若要达到统一客观标准,就会使个别学生与这一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太大,使之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就谈不上创新了。传统的评价观只着眼于人才的选拔与淘汰,这些被淘汰的学生带着种种遗憾和失败的心理体验走向了社会,他们很少能体会到成功的甘甜,对自己和未来缺乏充分的信心,因而也不可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7]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根据高师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对高师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做出有效评估,在此基础上,对他们在创新性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能力、态度、信念等进行全面的考察,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创新学习观的发展。
[1]龚春燕.创新学习:学习方式的革命[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任守军.谈高师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4,(3):10-12.
[3]秦春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3):14.
[4]魏善春.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及其有效教学途径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9,(7):73.
[5][美]詹姆斯·博特金.[摩洛哥]马迪·埃尔曼杰拉.[罗马利亚]米尔恰·马利察,著.林均,译.回答未来的挑战——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6]刘锟.创新教育学习观的内涵与特征探微[J].教育探索,2004,(3):14.
[7]赵学勤.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生质量评价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4.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ncept of I nnovative
Learning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LIXiu-xiu,M IAO Shen-hua,ZHANG Yu-qia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Qufu Nor malUniversity,Qufu Shandong 273165,China)
W it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ogresses,i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quality of future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swell as 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NormalUniversity,as the cradle of training teachers for basic education should respond to the new concept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actively innovate the courses and teaching,and adopt a variety of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make high-creative learning students develop their innovative learning concept.This paper suggests the way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learning concept of 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set up new innovative models,change the way of study,establish an free,democratic,har monious a tmosphere of study,and transform the single assess ment to multi-assess ment.
new curriculum refor m;nor mal universities students;the concept of innovative learning
book=7,ebook=252
G42
A
1673-2103(2010)04-0104-04
2010-03-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金资助(09YJA880073);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Y09064);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06Z02)。
李秀秀(1984-),女,山东日照人,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苗深花(1962-),女,山东胶南人,曲阜师范大学化工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和师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