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成祖朱棣的用人之道

2010-08-15 00:44徐茜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建文帝朱棣永乐

徐茜

(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40)

浅析明成祖朱棣的用人之道

徐茜

(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40)

朱棣经过多年精心筹划,发动靖难之役,凭借其独特的用人之道,夺得皇位。永乐时期,他根据不断变化的政局形势,积极调整其用人政策,有效地巩固了新政权的统治,并开创了永乐盛世。

朱棣;靖难之役;永乐时期;用人政策

一、朱棣与建文帝的对比分析

对于明成祖朱棣,历来史家是褒贬不一,可谓是毁誉参半。贬之者多是认为他当皇帝“名不正,言不顺”,因为朱棣系朱元璋第四子,原本被封为燕王驻守北平,但他却于建文元年,假借祖训“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役,最终自己登极,改元永乐。

他在靖难之役中的种种血腥手段,都是历史事实,但我们也应看到朱棣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篡位成功,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本文着重分析的是他独特的用人思想,这也是朱棣能够最终打败朱允炆的关键因素。下面划分别分析其靖难时期和永乐时期的用人策略。

说起建文帝,由于朱棣登位后删改了大量洪武建文时期的史料,他被描述成了一个昏庸无能的昏君。其实不然,建文帝从小饱读四书五经,朱元璋在遗诏中就称他是“仁明孝友”,他在位的四年一改洪武时期严酷的政治空气,常以宽大济事,宽刑省狱,平反冤狱,务崇礼教,深得百姓和士人的拥护。但由于他从小深居皇宫,身旁都是没有经历战争的士人,致使他书生气短,性格优柔寡断,呆板遵守儒家教条,也直接导致了他最后的惨败。

我们对比一下朱棣和建文帝的谋士集团,就会发现很多有趣之处。比如朱棣喜欢招揽奇人异士,他身边的谋士多是和尚术士,看上去不伦不类,其实这些人集中了来自民间的智慧,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小皇帝及其谋臣虽然是满腹经纶,其实都是多谋寡断,建文帝把削藩大事交给黄子澄、齐泰去办,自己则沉迷于复古改制中,成天废寝忘食地与方孝孺商量,如何按《周制》改定官制,减轻刑法,以仁义治国,还津津有味地讨论如何实行井田。

建文元年(1399)七月五日凌晨,朱棣仅率领其八百亲兵打着“尊祖训,除奸臣,清君侧”的旗号,誓师靖难,与中央政权展开角逐。朱棣为何敢以一隅对抗全国,这是因为朱棣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的身边聚集了以怪僧姚广孝为代表的文武奇才为之效命。

二、重用姚广孝

《明史》中对姚广孝的评价是:“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1]姚广孝又称道衍和尚,曾 “事道士席应真得阴阳术数之学”,“悉读兵书”[1]],虽人在寺院心系尘世,不甘伴古刹青灯度过一生,洪武十五年(1380)马皇后死,诸藩王奔丧京师,太祖命选高僧侍奉各王诵经荐福,有人向燕王朱棣推荐了姚广孝。朱棣时年23,“貌奇伟”,“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任”,“数练兵出塞”[2],他负镇边重任,对皇位早有觊觎之心,此时他也在寻找能助他夺位的能臣,“燕王与(广孝)语,甚合”[1]。 姚广孝于是跟随燕王到了北平,居住在与燕府相近的庆寿寺,“常居(燕)府中,迹愈密,时时屏人语。 ”[1]由此我们就能看出两人间的密切关系,在筹划起兵的这段时间朱棣倚重广孝,“常屏左右,密问武臣朱福文臣姚广孝等祸福。”[3]也正是这种知人善任使得得到姚广孝全心全意的辅佐。

姚广孝在靖难之役中的作为可表现为三方面:其一,极力敦促朱棣巩固北边重地并建立一个坚实的后方根据地,朱棣听其言,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远征北元而“威名大振”[2]。其二,帮助朱棣集结起兵的军事力量,做好战争的充分准备。朱棣起兵之前,将招兵买马的重任交给广孝,“(命广孝)阴选将校,勾军卒,收材勇异能之士。广孝练兵后苑中。穴地作重屋,繚以厚垣,日夜铸军器,蓄鹅鸭乱其声”[9]。 其三,广孝在战争中,运筹帷幄,决策进退。朱棣带兵转战中原之时就委托其守北平。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朱棣率兵围攻济南,三月不克,广孝即“驰书”说:“师老矣,请班师。 ”[1]于是朱棣带兵回北平休整,与广孝再策划进兵之计。又如双方激战三年之后,广孝认为时“四方人心多所观望,惟视金陵成败为向背耳。”[4]因此一旦攻下南京便大功告成,广孝与朱棣制定进攻策略:在进攻南京途中“勿下城邑,疾趋京师。”燕军大举南进,“连败(敌)诸将于淝河、巫壁,渡江入京师。 ”[1]最终攻破南京,为朱棣即位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朱棣与姚广孝的配合可谓十分默契,“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1]朱棣也承认,“朕若非少师默运神算,何得天下大统?”[5]其实朱棣起兵的这三年,起初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他总能在遇到挫折时择善而从,最终使胜利的天平逐渐向自己倾斜。

三、靖难时期的用人之道

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单就个人能力而言,高居庙堂的建文帝哪里是朱棣的对手,史载朱棣“智虑绝伦,雄才大略,酷类高帝”。[6]他本人身材高大,体格魁梧,快人快语,雷厉风行。他十分注意维护部下和朋友的利益,燕兵的军饷水平在全国最高,部下有事求到他,不管事情大小,只要不太违反原则,他都会答应。

关于燕王体恤小民更是有口皆碑。有一次,一个小税务衙门的衙役在市场上强行要“借”小贩的羊肉,小贩不肯,衙役把小贩打的满头是血,燕王恰好路过,见此情形,一时火起,一剑把衙役劈了。在北平府,关于燕王嫉恶如仇为民除害惜老怜贫的逸事不一而足,流传很广。

关心普通小兵的事件也不胜枚举,尤其是在靖难战争中。一次,燕王见到一个病卒在路边呻吟,遂把自己的马让给病卒骑,并且动情地说:“人命与马孰轻重?人病不能行,不载之,是弃之矣。吾岂贵马而贱人哉?且彼从吾,尽力而病,吾乃不恤之,岂为人父母之道!”消息传出,大家无不感动,纷纷表示要为燕王血战到底。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朱棣时刻不忘抚络人心。

由于以上诸种因素,燕军战斗力强大,每次往往血战到底,少有降者。而对于投降过来的敌军,朱棣严令不虐待,更严禁杀俘,往往是进行宣传教育之后,愿意留的留下,愿意走的给路费。

朱棣还极力拉拢在北平待过的官员与军将,就连建文帝派去监视他的将领也被其策反。因此在朱棣起兵之际,表面上看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北平四周的要塞都已经由建文帝委任的亲信重兵把持,军队加起来有十余万之多,而朱棣所能支配的仅有府中的八百亲兵。但朱棣却清楚地认识到,他和建文帝之间的皇位争夺只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不会有多少将领肯拼命。人情大于法,他相信多年来他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要比朝廷的一纸诏书要有力的多。果然,在他用计除掉建文帝派来的亲信北平布政使张氏和都指挥使谢贵后,后者的旧部和北平城内的朝廷命官纷纷倒戈,建文帝费尽心机调遣布置的一切成了一场空。

四、永乐时期的用人策略

朱棣登极后,大肆封赏靖难功臣,那些原本地位卑下的小军官们,现在也都封公封侯。原来护卫千户朱能成了成国公,小小的指挥佥事张玉被追封为荣过公,两人俱“三世赠王”,这是一个大臣所能得到的最大封赏。封侯封伯者各有十余人,其子孙也享有特权。这类有人情味的做法,有力地加深了他与他扶持起来的新贵的感情,这也是朱棣即位初期的用人之道。

朱棣的有恩必报也不仅限于身边将领,他专门下旨,表扬那些在战争中出过力的普通百姓。在北平、保定协助燕军守城的妇女,在守城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朱棣分级给于赏赐。例如,“保定运砖石妇女,每名赏钞一百贯,绢一百匹,棉花三斤。”朱棣深知这些做法将会迅速传遍大街小巷,树立自己“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义气”形象,必须让广大人民知道,效忠皇帝必然会得到好处,这关系到一个君主统治的稳定性。

对于投降他的建文遗臣,他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他命令把建文宫中收藏的千余封奏章全部烧掉,以表示绝不追究他们反对自己的责任,此举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盛庸、李贯、谢缙等人,都成了永乐帝的宣力之臣。

对于坚决反对他的人,他则采取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黄子澄作为削藩的始作俑者,是朱棣起兵时宣称要消灭的第一个“奸臣”,黄子澄在朝堂之上对明成祖口称“殿下”而不是“陛下”,嬉笑怒骂。盛怒的朱棣命人砍掉其双手,见他仍不屈服,遂又命斩去双脚,接着把他砍成肉泥,黄氏一家65人不分老小一律斩首,380名亲戚全部发配边疆。兵部尚书铁炫被送到朱棣面前,反背坐于廷上,谩骂不止,朱棣命人将他的耳朵鼻子割下来,“碎分其体”。御史大夫景清被夷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7]这些并非是朱棣盛怒之下丧失理智的结果,他心里清楚,不论怎么解释,他这个篡位者都失去了道义上的支持,就只有靠这种震慑性的屠杀,有效地瓦解反对者的势力,使更多的观望者投入到他的旗帜之下。事实上,除了被他杀掉的那些人,剩下的建文遗臣都是竭尽全力,诚惶诚恐地为他效命,暴力有效地巩固了新政权的统治。

但朱棣又没有走朱元璋当年滥杀功臣的老路,他懂得适可而止。威慑的目的达到后,他就适时收手,着力修补自己的形象。他即位不久,就安排实行科举考试,扩大录取名额,拓宽了读书人进身的道路。对在朱元璋时期受到委屈的一些文人,他积极平反昭雪,挽回不少人心。从永乐元年(1403年),他就开始以他独有的宏大气魄,组织编修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部历书《永乐大典》,以示自己对文化的重视,此举赢得了知识分子的极大好感。

朱棣为人行政处处追踪用暴力手段夺得皇位的唐太宗。平时,必以仁政为辞,把老百姓的饱暖时时刻刻挂在嘴边。他经常号召大臣进谏,也多次诚恳接受别人的意见,勇于改过,提出“用法当以宽不以猛”的原则,修改了许多过于苛刻的法律条款。他还重视人才,能破格用人,如他曾擢用布衣马麟等13人为布政使、参政、参议等重要官吏。永乐二年(1404年),吏部上了一道奏章,参奏某些地方官吏违反“祖训”制度推荐人士的行为应予治罪。明成祖不批准,并谕示:“果有才,授之官,否则罢之可耳。 ”[2]

朱棣在位多任用宦官,如七下西洋的郑和,出使西域的侯显。永乐时期也是历史上有名的酷吏横行的时代,纪纲、陈瑛、郑赐,都是酷吏的典型,朱棣用他们除掉一些潜在的政敌。身为朱棣妹夫的梅殷只因假意归附,并时时口出怨言,遭到朱棣的嫉恨,最后死于锦衣卫之手。但当这名酷吏树敌太多作恶太甚之时,他再顺应民意“为民除害”。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朱棣创立东厂,恢复锦衣卫,大搞特务统治。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普通官吏,平民百姓,都处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之下。他还鼓励人民告密,全国各阶层都处于恐怖气氛之中,朱棣统治时期少有叛乱,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恢复与发展,百姓生活较为安定。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王朝政无壅蔽,明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与朱棣勤于政事,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

五、结语

一个皇帝统治秩序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能否施行有效的用人政策。作为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之一,朱棣就做出了表率,不论是靖难之变,还是永乐盛世,他都创立了让人瞩目的功业,以其非凡的能力和宏伟的气魄把明朝统治推向了顶峰。事实证明,在他的治下,大明国力强盛,生活安定,文化繁荣。永乐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充满活力和开拓精神的时代,而他独特的用人之道也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和借鉴。

[1]姚广孝传[A].明史(卷145)[C]

[2]成祖纪[A].明史(卷5)[C]

[3]袁珙传[A].明史(卷299)[C]

[4]谈迁.国榷(卷11)[O]

[5]姚广孝传[A].明书(卷160)[C]

[6]明史·卓敬传(卷一四一)[O]

[7]明通鉴(卷十三)[O]

[8]潘忠泉.一段历史真实记载的缺失—明成祖革除建文朝解析[J].北京大学科技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王剑.《明史》陈瑛奸臣辩—兼论永乐初年的政治[J].社会科学战线,2000,(4)

[10]陈景云.应正确认识朱棣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J].济宁师专学报,1997,(3)

[11]公羽.简评《明成祖传》[J].东岳论丛,1994,(4)

[12]覃汉吨.试论明初政治家姚广孝的历史地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研究生专辑),1996,(2)

[13]张小平,周少青.政治合法性视野中的明成祖朱棣——一个范本的解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8,(2)

K248.1

A

1009-9530(2010)06-0081-03

2010-08-27

徐茜(1986-),女,安徽寿县人,安徽大学历史系09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建文帝朱棣永乐
朱棣“魂牵”建文帝
彩色笔动起来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建文帝:虚心纳谏反被耍
建文帝与高峰山之缘
『影帝』朱棣
朱棣压顶,解缙“三字拨千斤”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
关于嘉业堂收藏的两册《永乐大典》
永乐时期明朝与女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