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美云,李 杰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经济法律系,福建 福清 350300)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问题探讨
——对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渗透率低的思考
贾美云,李 杰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经济法律系,福建 福清 350300)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可以给企业带来多种优势。但在我国,这种融资方式还没得到广泛运用,其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渗透率比较低,使得其优势还没有被大多数中小企业所了解,最终导致融资租赁的作用至今还没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对策。
融资租赁;融资渗透率;对策
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最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它遍布一、二、三产业,在促进经济的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就业、改善人们的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中小企业自身面临资金匮乏、购买力不足等问题,传统的融资方式根本解决不了,要解决此类问题,除了中小企业本身要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要扩宽其融资渠道,实行多元化融资。另外,融资租赁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来说,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却比较低,这种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里还没得到广泛的运用。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商业信用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对船只的租赁,产生了最早的古代租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现代租赁。从20世纪60年代起,融资租赁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并在一些国家的设备投资额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的“融资租赁是指一方(出租人)根据另一方(承租人)提出的租赁财产的规格及所同意的条款,或承租人直接参与订立的条款,与第二方(供货人)订立供货合同,并与承租人订立租赁合同,以支付租金为条件,是承租方取得工厂,资本货物及其他设备的一种交易方式。”①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租赁信用,是承租人(中小企业)在一定租赁期间对出租人的财产直接占有并使用的一种契约行为。一般来说,租赁期小于其所有者的财产权利期限。财产的使用仅限于在租赁期特定者使用,其他人不得拥有该财产的使用权。在租赁信用期间,出租人拥有所有权并凭借其所有权获得租金等经济收益,而承租人以给付租金为代价享有使用权,通过推设备的使用获得盈利等经济收益。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租赁可以实现通过“融物的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
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如此之快,与融资租赁对中小企业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租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企业无需立即支付100%的资金,一般只需支付20%~40%的资金就可以获得100%的设备使用权,达到100%的融资。此外,融资租赁方式对企业的信用要求较低,还款方式灵活等特点。对信用程度不高、资金严重匮乏、被大企业拒之门外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可以填补其他金融服务的空白。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阻碍的因素,但融资租赁通过其特有的融资方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看到它的美好前景。
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势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世界中小企业的融资渗透率在逐年升高,其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所认识到。但融资租赁业是一个风险行业,所以世界所有企业中没有一个企业的租赁渗透率是100%。虽然,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渗透率也在逐年升高,但与世界融资渗透率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渗透率却很低,远远落后于世界。根据世界租赁年鉴的统计,在市场渗透率(即租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上,美国为27%,加拿大为24%,我国仅1.3%,相比起来,差距很大。我国融资租赁业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要素,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世界租赁年报曾断言,中国是世界上潜在的最大租赁市场。②但是,目前融资租赁在我国还难于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还难以作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行业存在。
(一)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市场渗透率低之原因
融资租赁业务无论是出租人(融资租赁公司)还是承租人(中小企业),从租赁合同的签订,执行到租赁合同的结束,都可能面临各种影响因素和事件,都会给租赁业务带来风险。这些都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渗透率低的原因。
1.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分析
(1)中小企业经营观念落后
笔者认为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渗透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经营观念落后且对融资租赁业务的认识水平不高。对于以融资租赁方式添置设备和以抵押贷款、分期付款等方式购置设备的本质还不能清楚地区分。许多中小企业往往重“所有权”,轻“使用权”,认为“租来的东西不如自己买的好”,放不下企业所有权的占有意识,对融资租赁业务缺乏准确、全面的认识,没有认识到融资租赁将给企业带来的便利和优势,因而也就不去积极接洽我国为数不多的租赁公司,不去申办融资租赁业务,使得他们不能快速地通过融资租赁进行资金的周转、设备的更新,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也影响了其在资金市场上的推广运行。造成融资租赁虽然在我国存在了20余年,却不能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融资租赁在作为一个独立的融资手段在我国金融市场所占的比例还非常小。
(2)融资租赁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融资租赁业务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资产流动性弱的特点,属于风险投资的范畴。融资租赁业的风险是指由于租赁经营过程巾的各种不确定素给当事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由于融资租赁公司不提供合同规定的时间发货,所交货物本身存在瑕疵,或者未按合同规定提供技术服务,使企业因此而蒙受损失。
租赁合同风险、融资租赁合同与一般购买合同不同,它是一个特殊的合同。合同中的条款,尤其是出租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增加租赁期满时租赁设备的实际价值,在合同中对资产的使用做出一些限制性的条款,这存在不确定性,如对租赁物件在租赁期间的毁损、丢失风险和保险条款、租赁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条款、租赁期满对租赁物的处理条款等相关条款,都需要中小企业对未来租赁设备的性能、未来租赁设备的技术发展水平、经营环境等影响设备正常发挥效益的因素,进行预测、估计。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准确预测、估计或预测、估计错误,就会由于租赁合同的不确定性遭受损失。当双方在签租赁合同时,中小企业将面临租赁和合同风险。
技术风险,中小企业利用所租赁的设备进行生产经营时,能否产生足够的经营现金流,取决于租赁设备是否像中小企业当初设想的那样发挥效用。租赁设备能否产生收益,一方面取决于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和中小企业的与同行的竞争实力的较量、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取决于租赁资产能否和中小企业的其他资产有效地组合起来,配合中小企业的经营和竞争的需要。其中技术是影响租赁设备能否和中小企业其他资产有效组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中小企业所租赁的设备达不到技术上的要求,将直接影响与中小企业其他资产的配合使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租赁设备的使用消耗,技术更新和后续服务不到位也会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导致租赁设备产生的现金流减少,进而影响中小企业的租金支付能力,最终会影响中小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租赁资产余值风险,租赁资产余值是指租赁期满时还可以继续使用的价值,是预先估计的。它要受租赁时间的长短、未来使用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它与租赁期满时折现后的实际市场价值不完全符合。如果资产余值估值太低,就会增加企业长期的,预期的和持续的租金支付压力。影响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动,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从而增加企业的风险。
租金及支付方式风险,在双方在签订租赁合同时,当中小企业对租赁资产的余值进行预先估计和确定之后,就要根据租赁资产余值确定承租人每期支付的租金及支付方式。租金的大小及支付方式将影响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由于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存在,租金及支付方式的设计如果不能够与租赁资产产生的效益相配合,就会大大增加租赁经营风险。
2.从融资租赁公司的角度
我国的融资租赁业经过了30年的发展,银监会批准的融资租赁公司中,有不少的融资租赁公司被清算。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受阻,将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渗透率。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政策支持
“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保障,而我国目前行业立法滞后,虽然相继颁布了《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对于规范融资租赁的交易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适应范围和法律效力上有一定的局限,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和扶持政策,融资租赁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融资租赁业所发生的大量问题仍然无法可依。”②进行融资租赁业可以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但我国政策相对不完善,一些优惠并没有得到切实落实,融资租赁公司没能得到“实质”的优惠。
(2)缺乏相配备的资金来源
融资租赁属于中长期的间接融资方式,需要巨额的中长期的资金来源,虽然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发行债券和股票,但法律没有对此作具体的规定,所以几乎只有几家融资租赁公司用此方式进行融资。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只能是股东资本金,此外只能靠吸收少量信托、委托存款和银行贷款。这些资金不仅是短期的资金来源而且这种资金的来源成本还比较高,这样融资租赁公司势必会提高租金的标准,租金的提高就会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渗透率。
(3)业务模式单一,租赁结构失衡
我国的融资租赁公司推出的业务运行模式比较单一,几乎都是以简单的融资租赁方式为主,其业务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灵活多变的创新,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获得的标的物的优势不明显,这就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租赁。
(4)缺乏租赁管理专业人才
融资租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应用科学,它涉及金融、管理、法律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综合了“融物”、贸易和服务等多种功能,不仅交易合同复杂,而且融资租赁业是一个风险行业,其风险控制要求高,这都要求有专业的管理人才。而我国缺乏这样的专业管理人才,大大限制了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从而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渗透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积极地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逐步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设备更新改造投资需求持续增长,推进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应成为当务之急。
(一)提高对融资租赁的认识
通过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融资租赁业务的性质、特征、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给企业带来的融资优势的了解。为企业开展融资业务提供有利的环境,同时努力改变企业的传统观念,培养企业“轻所有权、重使用权”的观念。同时应加强对融资租赁的理论和各种实务方式的研究,加深对其作用的认识,力争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获得设备,节约开支,创造更大的效益。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风险的防范
1.加强对出租方和供货商的资信评估
承租中小企业在鉴订租赁合同前应对出租方和供货商的资信进行调查评估,在技术谈判和设备检验中,对设备、供货厂家、运输等方面尽可能做到周详、全面的了解。避免租赁设备本身的损失、未来收益的不确定造成的风险以及融资租赁合同中途解约造成的信用风险。中小企业要充分了解融资租赁公司及供货商的管理水平,选择经营状况良好的融资租赁公司签约。
2.完善融资租赁合同,明确划分当事人的责、权、利
中小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有中小企业的相关的财务人员,还要有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相关法律专家,共同参与合同的谈判。对合同中的条款特别是一些特殊条款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对租赁物件在租赁期间的毁损、丢失风险和保险条款、合同解除和违约责任条款、租赁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条款、租赁期满对租赁物的处理条款等相关条款企业要仔细阅读并加以研究,要获得尽可能多的与租赁物相关的信息,制定最有利于企业的条款,明确企业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日后产生合同纠纷。
3.提高设备运作者的技术水平
融资中小企业应要求出租人不断提供技术服务和对资产进行更新改造,选择有技术服务实力的出租人或制造商的产品,可以减轻技术老化对中小企业经营产生的冲击。此外中小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如果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跟不上社会平均技术水平,或者技术水平达不到先进的设备所要求的水平,那么就算出租人提供再多技术服务都没用,因为中小企业才是真正使用设备的主人。中小企业要不断提高运作设备者的技术水平,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让设备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给中小企业带来利益。
4.确定合理的租赁资产余值
在资产余值相关问题的谈判之前,中小企业要获得尽可能多的与租赁设备相关的信息,特别是租赁资产的未来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信息,明确要承担的风险以及自己可以承担的风险,从而确定一个最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租赁资产余值。
5.设计相宜的租金与支付方式
合理确定租赁资产余值后,就要确定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资金流动的租金与其支付方式。一个合理的租金及支付方式的最佳选择是将要支付的租金和经营产生的现金配合起来,确保现金的来源的长期稳定和租金的支付一致。避免资金的来源长期与租金的支付相脱节,造成企业现金流动性下降。对于短期现金的不足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不影响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融资来支付租金。同时租金的支付方式也会影响租金支付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根据设备产生的现金量及资金来源的周期确定租金的支付方式。租金的支付方式多种多样,如按年支付、按季支付、按月支付等方式,也有等额支付、不等额支付。这些支付方式各有千秋,所以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设备的性能确定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
(三)促进我国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渗透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受阻是影响渗透率低的一个原因,笔者认为要促进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有以下措施。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对融资租赁业的扶持力度
我国政府要完善相关立法,建立完备,科学的融资租赁法律体系,规范融资主体的行为,并且一些法律要切实落实到融资租赁公司的方方面面,为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环境。在税收、财政、保险、信贷等方面给予融资租赁多方面的政策倾斜。
2.扩展与融资租赁相宜的资金渠道,开辟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渠道
根本解决资金的办法是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适当放宽金融同业融通资金的限制。融资租赁公司吸收企事业单位的定期存款,各种基金组织的暂时闲置资金,从资本市场上筹资,发行租股票和债券,以解决融资租赁企业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和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不相匹配的困难。
3.加强融资租赁人才的培养,提高融资租赁从业人才的素质
租赁公司应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国内外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另外高校也应该重视融资租赁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完善,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让学生进行实践,理论和实践充分的结合,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同时高校可以通过与融资租赁企业联合办学、定向培养等方式,培养融资租赁人才,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融资租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融资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一方面,可以为中小企业创造利润,同时由于融资租赁的融资条件低,对这些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租赁无疑是一个“福音”;另一方面,租金的支付方式灵活,优化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盘活企业的资金;最后,融资租赁到期时,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设备的价值合理的决定是否选择购买设备,这将促进设备的更新,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但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观念落后,对融资租赁的优势没有充分认识到,最终,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渗透率比较低,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融资渗透率。要转变中小企业的经营观念,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度。此外,融资租赁业是一个风险行业,所以中小企业在谨慎充分地开展融资租赁的同时,要加强对融资租赁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渗透率,让融资租赁的优势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注 释:
① 闵绥艳:《信托与租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194页。
②③ 李垒垒,郭涛,王春阳:《关于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的研究》,企业导报,2009年,第7期74页。
[1]闵绥艳.信托与租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邱希梅.对融资租赁相关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5):148-150.
[3]王慧.对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8,(4):74-75.
[4]张春秀.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的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52-53.
[5]李垒垒,郭涛,王春阳.关于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的研究[J].企业导报,2009,(7):74-106.
[6]邵琦,文利.论融资租赁法律监管的必要性及监管目标[J].时代租赁,2008,12(6):255-256.
[7]郭野,刘景共.论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09,(20):192-193.
[8]容少华.融资租赁下承租人的风险管理策略[J],交通财会,2009,(7):33-35.
[9]钱洁,陈建明.中小企业融资租赁探讨[J].财会通讯,2009,(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