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研讨练习题的变更建议

2010-08-15 00:44山东省莒南县路镇第1中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背诵课文题是练习题

✿山东省莒南县路镇第1中学 史 峰

《马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是以“历史名篇”的身份展现给学生品味的。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此篇课文的“研讨与练习”做出如下变更建议。

【变更建议一】

练习与研讨第一题是:

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建议将此题变更为:

熟读课文,借课文之意说说你如果是“千里马”,遇不到“伯乐”时会产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变更理由:原练习题的设计内容中有让学生背诵课文的要求,这是为了落实让学生背诵此文的“课程标准”要求。但是背诵课文需要一定的时间,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无法让学生立即达到“背诵”的要求。因此,不妨把这个“课标要求”置于课后,让学生在课后对此文进行背诵。如果把“背诵”移于课后,让“熟读”立于课堂,那么课堂上就可以节省出必需的时间进行后面有关“思想感情”的讨论。这样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讨论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高度。原练习题的设计方向是让学生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的设计会让学生有远离课文的效应,是让学生充当了“旁观者”的角色,从而不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之中。所以做出了“说说你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更。这样的变更不再让学生成为课文和作者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了课文内容直接的“体验者”,让学生经过亲身体验说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会大大拉近学生与课文的情感距离,让学生的情感是先融入课文然后再出于己心。

【变更建议二】

练习与研讨第二题是:

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画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建议将此题变更为:

阅读课文,找出自己有疑问的句子或是词语结合“注释”解答疑问。

变更理由:原练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理解难点语句。学生通过有关资料和课文注释是可以自行解决的。但有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所以很难说练习中这一段话就是所有学生的难点,也并不是说这段话中的“策”与“其”两字的用法就是所有学生的学习难点。其实每个学生的学习难点是不尽相同的,因此练习题没有必要这么主观急躁将此句限定为共性的“难点问题”。变更后的练习设计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态度,将“发现疑难,解决疑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自主学习”的权利,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变更建议三】

练习与研讨第三题是:

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建议将此题变更为:

班级的发展需要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才能?你具备哪些才能,说给大家听听?你还想学到什么样的才能,这样的才能与你以后的实现理想有什么样的联系?

变更理由:原练习题的设计目标太“宏大”,这样的“大题目”不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实事求是地思考回答问题。有些练习题的设计过于追求“高”“大”“全”已经成为一种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导致学生思维向着说“假话”“套话”的方向发展。为了让练习题走下“云端”,回归学生能感受到的生活实际,所以建议将原练习题变更为现在的题意。这样会把学生的思维范围由“全社会”缩到“小班级”,将“社会人才问题”缩归到“个人的才能问题”,这种练习题的设计方向,会让学生感觉很“实在”,从而有话可说,有真话可说。

猜你喜欢
背诵课文题是练习题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减法中填数
背诵课文有窍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高效背诵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背诵课文
“大眼睛”中几个有趣的定值
越玩越聪明
一道高考题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