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赏析”环节到底该怎么上

2010-08-15 00:44:26河南省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韩素静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0年7期
关键词:辨析自然段小鸟

✿河南省濮阳高新区实验学校 韩素静

翻看教师书写在教案本上的教学设计,大多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朗读:初读感知、默读理解、研读探究、品读赏析等。看到这样的教学设计,心里暗暗叫好,因为这些环节都体现了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

但是,来到课堂现场,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课堂实际情况和教学设计相差甚远,好多环节仅仅成为教学设计上的一个词语而已,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落实了,那似乎要另当别论。

现在请看一个《珍珠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品读赏析”的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快速从文章中找到“我”对小鸟喜爱之情的句子,并加以品读赏析。(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准备好了吗?下面请几位同学把自己品读赏析的句子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生:(读第8自然段——“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段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来了小鸟的可爱。

师:你抓住了动作描写,很好。但是,其中“神气十足”一词,应该是神态描写。除了他抓的动作描写,还有其他要赏析的吗?

生:这里作者用了3个“一会儿”,我觉得应该还是排比修辞。

师:你真棒,找到了排比修辞,好,请坐。还有哪一段呢?

生:(读第14自然段——“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作者在这段话中通过肖像描写,写出了小鸟的可爱。

师:运用了肖像描写,写了小鸟的眼睛、脚丫,很好。还有谁要说吗?

生:(读第7自然段中的一句话:“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小鸟的身子比喻成一个蓬松的球儿,写出了小鸟的可爱。

师:很好,从修辞的角度来品读赏析了这句话。还有吗?

…………

接下来的几位学生,无外乎从描写、修辞手法方面对句子进行了一些辨析,教师对此作出肯定。大概10分钟后,品读赏析环节预设的时间到,此环节结束,转入“研读探究”环节。

看了这样的教学内容,我只想问:这样的环节是“品读赏析”吗?在这个环节,学生仅仅辨析了描写手法或者修辞手法而已,这充其量只不过是修辞方法和描写方法的辨析而已。

那么,“品读赏析”环节应该品读什么?我们都知道,辩词析句是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品读赏析”的重点当然是要落实在对词语的赏析上,举个最通俗的例子来说:王安石为什么要说春风又“绿”江南岸,而不用“满、到、吹”呢?再例如,对于上文所提到的14自然段中的“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中的“居然”“竟”“刚好”去掉可以吗?如果有了这些疑问,学生的思考可能会比仅仅辨析描写方法要用心多了。

真正的词语赏析是需要用心去体会,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去体会的。此时,我想到了朱光潜先生在美学上说的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只不过我要把其中的“走”字改换成“读”——“慢慢读,欣赏啊”,这就是“品读赏析”的一种方法。是的,品读就应该是这样一种从容心态,美美地读,慢慢地品,细细地咀嚼,最后达到王尚文先生所说的境界——“倾听到文本发出的细微的声音”。为了倾听到这细微的声音,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慢慢地品读赏析,把词语读厚、读实、读活,从而读出词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博大精深。因为语文教学不是解释,不是说明,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次难忘的充沛的情感经历。

猜你喜欢
辨析自然段小鸟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美丽的秋天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画画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05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