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里,你不差钱吗?你的人生茶几上杯具多还是洗具多?你吃的不是面而是寂寞?你被开心、被就业、被慈善了吗?你敢玩“跺猫猫”吗?你是被强拆迁的“纳威人”?你和贾君鹏是什么社会关系?你家是蜗居还是楼歪歪?
当你的视线不时充斥着这些怪诞词汇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当初春的阳光溶化了最后的积雪,大地回暖之时,你关注的是雷锋的风气还是“犀利哥”的“范儿”?
如果你依然坚守高尚信仰或审美“洁癖”,你会为这个年代惶恐吗?
如果你是持华语而非生活于我们这个国度,你会明白那些词汇吗?
我彻底不知道答案。
我总是真诚地以为,读懂一个年代需要等来年2月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公布才算进入“言归正传”;我总是淡泊地以为,不可以凭借一两个主要经济指标的上行就豪情万丈;我总是忧患地以为,不可以凭借生活于一城一域的个人幸福生活,或者凭借道听途说及随意浏览的信息来判断一个年代的丰歉和所有人的悲欢。
经济金融生活仿佛是一个个高密度的事务容器,汇集与工商繁荣、科技发达、人口聚集的地方。在词汇花团锦簇的万千景象中,我当然知道总有些许关键,会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比如:“保八”、“保就业”、“新医改”、“第1000万辆汽车”、“低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创业板”和“管理通胀预期”等等,我总是执着地认为,惟有这些词汇所代表的坚实力量,才是启航于国家和民族这艘巨轮在浩瀚的历史汪洋中前行的动力。
一个考古学家曾经告诉我一条几乎对人类活动普适的认知原则,自然,经济与金融生活也不例外:一个新的人类活动所形成的文化层总是在另一个旧的文化层之上,常常是在一个地方相叠压,这就需要我们一层层地剥离,动作要轻轻地,不要损害它们。
新的世纪转眼就过去了10年,这10年中国经济与金融持续高速增长,这个成就是值得称道的。我们渴望国家富强,也渴望享受更多的高质量食品,更清洁的饮用水,更有尊严的居住空间,更优质更普及的教育,更科学的医疗保健服务、更长的寿命,更合理的性别均衡以及更多的选择自由。我们以为那些渴望关乎我们幸福的感受,尽管这还是遥远的幸福。
但毕竟我们已经拥有了2010年,这是我们生命中无可逃避的历程。我们应该用它来做更多的事情。
“调结构”。在2010年,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和“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相匹敌的。“调结构”理应成为年度热词。
我们盼望房价降下来,分配更合理一点,贫富差距小下去,老人老有所养,孩子们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感觉轻松一点,大学毕业了也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再背负“啃老族”的恶名。我们也深知刚刚召开的“两会”代表的不易,深知“调结构”一役,又怎能托举得起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千斤重担呢。
是社会转型的当下,新的机遇一定会有。也是春意盎然的当下,新的生机一定会勃发。这个时代远非仅仅需要创造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