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之公共管理浅议

2010-08-15 00:44:08吴洛夫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两型社会经济社会湖南

吴洛夫

(湖南女子职业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

“两型社会”建设之公共管理浅议

吴洛夫

(湖南女子职业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

“两型社会”建设是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提出的重大举措,“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的公共管理是关“两型社会”建设成败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认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清晰公共管理改革文献的引导,更好地使“两型社会”建设朝着预定的轨道推进。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公共管理

“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命题自提出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如火如荼,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研究和实践课题,特别是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和湖北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以后,“两型社会”建设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本文拟通过对“两型社会”建设意义和公共管理基础问题进行一结初步分析研究和探索,以期对“两型社会”建设具体问题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实践帮助。

一、“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性配套改革的试点意义

建设“两型社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是应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一)“两型社会”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两型社会”建设新课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之必然,因为就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而言,科学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也就是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

(二)“两型社会”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部崛起的新模式。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是通过相互联系、相互衔接、互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来实现的。从东部沿海率先开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到中部崛起,实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就国家而言,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实施中部崛起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出现‘塌陷’的局面面对中部‘塌陷’之局,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1]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中部经济发展就其中部份省情而言,资源有其优势(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环境也有其特色(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是中部省份经济发展可以凭借的重要因素。资源与环境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必须考虑的两大重要因素。前期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化道路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偏差造成的资源高度紧张和生态环境加速恶化的消极后果 无不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能用资源的巨大损耗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赢得短期经济振兴 因此 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

(三)“两型社会”建设是实现中部省份经济后发赶超的新途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依托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来实现的。从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成都和重庆城乡社会统筹实验区 再到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对湖北、湖南来说 是内陆省份经济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极好历史机遇。内陆省份经济发展首先要能够抓住机遇 国家提出中部发展战略对位处中部的湖北、湖南这样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为主的省份来说也是机遇。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对湖北、湖南这样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为主的省份来说也是机遇。同时还要能创造争取机遇 湖南赢得“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就是我们创造争取的机遇。因为成就任何大事业就希望能争取到一顶帽子 有一顶帽子不敢说一定能干成大事业 但才有可能干成大事业。中国的国情特点决定了我们需要这样的帽子。深圳有了“经济特区”试点这顶帽子造就了一个经济发展史上的深圳发展模式的奇迹。湖北、湖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振兴就需要“两型社会”建设结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顶帽子。当然 比湖北、湖南能够争取这顶帽子更为重要的是项目试验符合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湖南是一个资源大省 而产业发展还大多采用耗费能源、资源的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 湖南是一个环境美省 而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对环境的过度损耗甚至破坏。所以 湖北、湖南实施“两型社会”建设试点 率先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路子很有必要。

二、“两型社会”建设之公共管理问题的基本理念

公共管理是对社会各类(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公共事务的治理 是一个包含众多因素、方面和环节的复杂系统。公共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在于创立和维护社会和公众的公共利益 “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利用和保护公共资源和公共环境的前提下 来实施经济社会的较快较好且可持续的发展。作为政府管理在引领“两型社会”建设中树立正确的公共管理理念尤为重要。

(一)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

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的国家管理 也可以说公共管理 根深蒂固地打上了国家统治的烙印。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国家管理实际上就是国家统治实施国家管理就是以权力为中心 用统治的手段来管理国家事务。新中国的建立 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管理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国家管理观念根本就是为人民服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共管理为纳税人服务的服务理念 我国政府早就提出了要建立服务型政府 但落到实处却非常不尽人意。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权力欲难以从根本上改变 导致在实行政府管理改革和公共管理实践中难以从思维方式上进行转变 管理的服务理念也就难以真正树立。从某种意义上讲 政府改革要求自己革自己的命 谈何容易 政策制定某种程度上要剥夺自身的权益 难以实现执行政策时在某些方面要舍弃自身的利益 很难推行。也就是说 要实现“统治者”向服务者的转变 需要一个相当长且艰苦的过程 但这个转变必须实现。党的宗旨、政府的使命、人民的期盼、“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政府管理的传统观念 树立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

(二)公共管理的效益理念

我国的公共管理一直以来都不太注重效益 似乎只有企业才有效益问题。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一次随之膨胀一次 机构越设越多 人员越来越庞大(包括各级政府和单位的职能管理部门),可为社会、为基层、为市场服务办事似乎越来越不尽人意 造成的是资源的极大浪费。“两型社会”建设要求资源节约型 这里不仅包括物质资源 也包括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益理念也不仅仅是一个资源节约的问题 而且还是一个榜样示范问题。没有节约和效率理念 不做节约和效率楷模的政府公共管理者来领导组织“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那只能是天大的笑话。所以 一定要实施公共管理组织层面上的改革创新 要整合公共管理资源 转变公共管理职能 形成公共管理合力 建立精简高效的公共管理体系。如早已提出的“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管理体制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推行“大部制”管理体制等。

(三)公共管理的职能理念

转变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对政府各部门管理的一项根本要求。在我国经济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开放初期 或者说在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领域 更多强调的是还权于民 这个民既指社会公众个体也指市场企业主体 政府做政府应该做的事 市场经济社会企业经营自主。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新的历史时期 或者说在公共管理领域 应该更多强调的是服务于民。健全和完善服务于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市场体系 投资建设覆盖所有区域的公共基础设施 建立健全惠及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保障体系等等。公共管理应该在维护公民权益、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更好地发挥政府管理职能。

三、“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公共管理改革方向

当前 新的一轮世界经济危机正席卷全球 政府的公共治理又面临着一场新一考验。如何化解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 创新公共管理新的模式 是各国政府必须应对的一个新的课题。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 面对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政府管理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国家提出建设“两型社会”并在中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其公共管理问题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的利益关系调整

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初期 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利用 促进了经济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依靠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量的扩张非常迅速 GDP增长速度也非常快 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问题的另一方面是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为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资源的保护又必须引起政府公共管理的高度重视。为此 我们提出了诸如新型工业化、集约式经营模式、绿色GDP等理念 要求政府公共管理要正确处理好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利益关系 既要保护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为当代社会提供好的生产生活的物质条件 又要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为子孙后代创造一种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二)效益与公平的利益关系调整

“两型社会”建设其中之一就是环境友好型。这里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也包括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在政府公共管理领域 公平原则应该是一个基本原则 它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公平并不等完全平等。政府公共管理要实行城乡社会统筹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社会保障体系要覆盖全体社会成员 公共基础设施要遍及城乡所有地区 社会管理要涉及全国方方面面等等 就是要解决一个社会公平问题。收入分配制度要构建良性的经济利益机制 初次分配注重效益与公平 再次分配充分体现社会公平 第三次分配展现社会文明程度。国家管理公共政策促进共同富裕 不能实施劫富济贫 但可引导促富济贫 促富帮贫。公平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标志。

(三)公共管理与政府行政的利益关系的调整

政府行政管理的传统观念更多的注重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展与完善 似乎只有扩大 更多的时候称之为完善 政府管理的职权才能有效地履行政府管理的职能。而新的公共管理理念更多的是注重服务和引导指导功能 试图全面改造官僚化的公共行政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以建立一种新型的战略导向、竞争导向、绩效导向和服务导向的公共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把许多在企业管理中成功运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引入公共部门组织管理之中 来重新塑造公共部门管理的结构和模式。政府行政管理在行使政府管理职能时 传统的官僚者过分强调以政府名义出现的管理者的群体利益 而新公共管理把人民利益、社会利益作为政府管理的首要因素来考虑 这是公共管理在政府行政过程中正确处理其利益关系时所必须实行的重要转变。

[1]周松涛.论湖南经济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J].湖湘论坛,2009,(2).

C93

A

1009-3605,2010,01-0016-03

2009,-09-19

吴洛夫,男,湖南望城人,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责任编辑:孟毅辉

猜你喜欢
两型社会经济社会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治理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00:12:22
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35:55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中国市场(2016年12期)2016-05-17 05:10:01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长株潭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商(2016年6期)2016-04-20 18:42:36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商(2016年9期)2016-04-15 08:18:16
201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