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华,石宏亮
(1.中共怀宁县委党校,安徽怀宁246121;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群众动员思想述评
刘雅华1,石宏亮2
(1.中共怀宁县委党校,安徽怀宁246121;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动员思想极其丰富,不仅充分认识到民族战争条件下进行群众动员的必要性、长期性,而且对群众动员的策略和方法做出了具体的阐述,并对群众动员中的错误倾向给予了批评和指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认真学习和总结毛泽东的群众动员思想无疑对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群众动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民族战争,它的胜利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抗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共产党坚信只有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坚决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抗战,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相反,国民党则一直重视军队和政府的抗战,忽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大量关于群众动员的光辉思想,并将之付诸轰轰烈烈的抗战实践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毛泽东关于群众动员思想的理论指导,没有广泛深入地群众动员,抗日战争恐怕会是另一种结局。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进一步总结和系统认识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群众动员思想,对于全面认识毛泽东思想以及动员群众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动员主要指共产党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而对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进行的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群众动员思想主要是关于在民族战争条件下为何以及如何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群众动员思想极其丰富,不仅充分认识到了民族战争条件下群众动员的必要性、长期性,而且对群众动员的策略和方法做出了具体的阐述,并对群众动员中的错误倾向和做法给予了批评和指正。
毛泽东对群众动员必要性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阐明群众动员对抗战胜利的决定性;把群众动员置于党的中心工作的位置;及时关注群众动员的状况并注意总结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多次深刻强调要深入广泛地发动群众。一方面,他直接说明群众动员的效果和作用,认为“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1](P480)另一方面,他从正反两面直陈群众动员对抗战胜利的决定意义。“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2](P326)“要胜利又忽视政治动员,叫做‘南其辕而北其辙’,结果必然取消了胜利。”[1](P481)“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1](P480)此外,他总结阿比西尼亚的经验教训以说明群众动员对抗战胜利的必要性。“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阿比西尼亚的覆辙,前车可鉴。”[1](P347)“没有巩固的和平与团结,没有人民的动员,抗战的前途便会蹈袭阿比西尼亚的覆辙。”[3](P256)在毛泽东看来,抗战胜利的源泉在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他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主要来自于对群众的广泛深入动员。可以说,群众动员是抗战胜利的充要条件。深入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抗日战争就必然胜利;忽视或贬低群众动员,抗日战争终将走向失败。
随着全面抗战的来临,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适时地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并为建立和巩固统一战线而不断奋斗。为了尽快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毛泽东把群众动员置于党的中心工作这一重要位置上,群众动员成为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3](P151)“在这一新阶段内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2](P324)把群众动员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深刻地表明了毛泽东对群众动员的高度重视。
毛泽东时常关注群众动员的状况,并多次总结群众动员中存在的问题,也对群众未能全面动员起来表示了深深地忧虑。“现在的统一战线事实上还停止在两个党的范围之内,广大的工人、农民、兵士、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他许多爱国同胞还没有被唤起,还没有被发动,还没有组织起来和武装起来。这是目前的最严重的情形。”[1](P366)“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范围还很狭小,必须把它扩大起来,这就是实行孙中山先生的‘唤起民众’的遗嘱,动员社会的下层民众加进这个统一战线中去。”[1](P377)“以前,没有抗日的政治动员,这是中国的大缺陷,已经输了敌人一着。抗日以后,政治动员也非常之不普遍,更不说深入。”[1](P 380)
上述内容都充分地反映了毛泽东对民族战争下群众动员的关切和高度重视。在毛泽东看来,争取抗战胜利的保证就是要深入广泛地发动群众,激发群众抗日的积极性,让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毛泽东还认识到群众动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日本帝国主义逐步蚕食中国的领土时,广大民众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心理。一些民众认为抗战是政府和军队的事情,有的在现实利益面前不愿意积极地投入到抗战的热潮当中。因此,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并非轻而易举的,群众动员也并非一蹴而就的。正如毛泽东所说,“不是一次动员就够了,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是经常的。”[1](P481)毛泽东清醒认识到,只有经过多次动员,甚至长期动员,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操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全民族抗战当中。
对群众动员的高度重视是认识层面的问题,而如何进行群众动员则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为了有效的进行群众动员,毛泽东结合实际情况和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得群众动员这一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1.必须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问题。毛泽东认识到,除了少数具有坚强爱国心的人之外,大多数群众需要待生活基本解决后才能激发出抗日的热情、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参加到抗日的实际行动中。正如他所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3](P138)“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3](P138)为了减轻群众的生存压力和生活负担,同时避免统一战线的破裂,毛泽东认为,“应该规定地主实行减租减息,方能发动基本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1](P767)
2.主张以民主的方式推动群众动员工作。毛泽东主张给予人民民主和自由,用民主的方式进行群众动员,反对采取强迫命令的方式。他认为,“抗战需要人民的动员,没有民主自由,便无从进行动员。”[3](P256)“共产党员在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中,必须继续号召全国同胞加紧团结,经过民主的方式,将一切分散的意志与力量集中起来。除了争取最后胜利,不能有第二个意志。除了集中在抗日阵线,不能集中在第二个地方。除了用民主方式,也不能有第二个能够集中最大力量的方法。”[4](P259)“国民精神总动员,应当成为全国人民的广大的政治运动,精神动员即是政治动员,它不依靠于强迫命令,而依靠于人民之政治的自觉。若以强迫命令的方法行之,必至成为虎头蛇尾,官样文章,而毫无生气。只有经过民主方式,着重宣传鼓动,才能推动全国人民,造成压倒敌人刷新自己的巨潮。”[4](P262)“革命政策中特别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必须实现民主改革,以动员全体民众加入抗日战线。”[1](P373)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提出了动员群众所需要的民主改革方案,即“第一方面,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级的反动独裁政体,改变为各党派各阶级合作的民主政体。第二方面,是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自由。”[3](P257)
3.提出群众动员方式的多样化、大众化。群众动员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广大群众知晓和接受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纲领,响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积极参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战实践。如何传播和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和纲领?毛泽东指出:“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1](P513)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是极其清楚的。中国广大群众的文化水平不高,只有采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丰富形式进行动员,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进行动员宣传不能只靠单一的物质载体,还得依靠长期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民众团体和干部人员等。
抗战初期,党内在群众动员中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和做法,对此毛泽东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并给予了批评与指正。他指出:“我们党在民众运动中,有严重的关门主义、高慢的宗派主义和冒险主义的传统倾向,这是一个妨碍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争取多数群众的恶劣倾向。”[3](P264)“我们方面,军队须有源源不绝的补充,现在下面胡干的‘捉兵法’、‘买兵法’,亟需禁止,改为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这样,要几百万人当兵都是容易的。”[1](P512)对群众动员中的错误倾向和做法进行批评,及时纠正了错误倾向,使这一工作走上健康和稳健的轨道。
此外,毛泽东还深刻地指陈了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的错误,“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的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处处惧怕和限制人民的参战运动,阻碍政府、军队同民众结合起来,不给人民以抗日救国的民主权利,不去彻底改革政治机构,使政府成为全民族的国防政府。”[2](P325)“广大的人民群众依然如过去一样被政府限制着不许起来参战,因此现在的战争还不是群众性的战争。”[1](P375)“如果要把几十年的革命做一个总结,那就是全国人民没有充分地动员起来,并且反动派总是反对和摧残这种动员。”[1](P569)对国民党错误做法的批判,为共产党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争得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广泛认同,同时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群众动员思想是全面的、深刻的,既认识到群众动员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又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动员方法和策略,既批评了党内曾经出现的错误做法,又尖锐地指出了国民政府对群众动员的漠视和消极。它解决了抗日战争条件下为什么要进行群众动员以及如何进行群众动员的重大问题,对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的群众动员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中国国情、抗战的实际和需要提出来的,是伟大的民族战争条件下的产物。它既继承了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群众动员思想,又依据民族战争的特殊条件,做出了重大的理论创新,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时过境迁,抗战的烽火和硝烟已经成为历史。但在当代中国,毛泽东的群众动员思想依旧闪耀着理论的光辉,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积极性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群众动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是一以贯之的,也是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虽然群众动员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目的,但群众动员的一些方法却是共通的。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提出的群众动员方法至今仍可以运用。当然,在认真学习和总结毛泽东群众动员思想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的新国情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8册)[Z].
C93
A
1009-3605(2010)03-0075-03
2010-03-27
1.刘雅华,男,安徽怀宁人,中共怀宁县委党校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2.石宏亮,男,安徽怀宁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周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