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肉鸡难养的原因与对策

2010-08-15 00:48杨祥福
湖南畜牧兽医 2010年2期
关键词:鸡苗雏鸡肉鸡

杨祥福

(山东省苍山县畜牧局,山东 苍山 277700)

近年来,随着肉鸡规模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养殖密度加大,越来越难养。许多养殖户饲养的肉鸡不能正常出栏,即便能坚持到出栏,药费也要达到过去的1.5~2倍,料重比也高,养殖户赚不到钱甚至赔钱,挫伤了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当前肉鸡越来越难养,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 鸡苗的质量差

1.1 问题

好的鸡苗能养坏,但坏的鸡苗肯定养不好。优质健康的鸡苗才是养殖效益的根本。当前,有些不正规或管理不严的种鸡场,为了眼前的利益放松了种鸡的引进、培育、种蛋的消毒和特殊病原体的净化,有的疫苗漏免等,这样孵化出的鸡苗品质差。有的养殖户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了鸡苗的质量,甚至从疫区选购鸡苗,导致多种疾病通过种蛋垂直传播,还有卵黄炎、脐带炎及脱水等因素,直接影响鸡苗的成活率,也给饲养管理增加了难度。

1.2 对策:选购质量合格的鸡苗

选购雏鸡苗时,应首先了解所选品种是否适应当地市场需求;而后了解提供雏鸡的种鸡场卫生防疫情况、种鸡群健康状况及信誉度如何,选购有一定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疾病净化比较好的种鸡场的鸡苗,不可贪求便宜,购买条件差的种鸡场鸡苗。

合格的苗鸡,必须来自于上一代没有白痢、伤寒、支原体的健康的种鸡群;体重符合本品种鸡初生雏鸡的重量要求;大小均匀,活泼健康,灵敏,眼睛明亮;腿部呈现光泽,不干燥枯萎;腹部大小适中,收缩有力;脐带闭合良好,无感染、无畸形等。

苗鸡选择后,要尽快把苗鸡从孵化场运到育雏舍。通常情况下,雏鸡出壳24小时以后,体内水分消耗8%,48小时消耗15%,而鸡体水分损失20%时就会出现死亡。因此首先苗鸡运输应及时,一般情况下苗鸡出壳后应在6~12小时内到达育雏室。其次要注意运输过程中的受热与受冷。有条件的用空调车运输,车温在22℃~24℃为宜。敞篷车要注意夏天降温和冬季保暖。苗鸡箱或者周转箱要堆放稳固整齐,行列之间要留有适当的空隙。长途运输中途要倒箱补水,苗鸡运输一般不能超过18~24小时。

2 药物使用和防疫观念的失误

2.1 问题

肉鸡容易得病,除常见的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大肠杆菌等常发病外,过去极少发生的疾病,如支气管炎、坏死性肠炎、葡萄球菌、支原体等病常轮番或混合发作。为预防疾病,养殖户不得不全力以赴,整日忙碌着为鸡打疫苗、投药物、搞消毒,若某一个环节有所忽视,就可能导致鸡群发病。一些饲养户的药物 (包括疫苗)投入,已占到饲养成本的10%。有些鸡场的肉鸡,从购进之日起,到出栏为止,各种预防感染的药物几乎不断。不用药就要发病,用药要考虑药物残留,投喂各种允许使用的替代药物,效果又不一定理想,成本也会上升,而且也造成了肉鸡的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易得病,难养。

目前养鸡户大多知道消毒的作用,但多数人忽视消毒防疫。未发生疫病前不消毒;消毒前,环境不用进行彻底清除;经常使用廉价、低劣的消毒药,效果较差;疫情发生时不计成本、超大剂量使用刺激性、毒性很大的产品,结果造成鸡的损害或中毒,疫情过后反而造成鸡只大量死亡;长期使用单一消毒剂,消毒效果达不到。

2.2 对策:防重于治,制定有效的免疫和保健程序

首先要做好隔离消毒。鸡舍设置隔离墙或篱笆,防止动物及人员随意接近鸡舍;鸡舍(场)进出口设置消毒池,防止进入的车辆、人员鞋底带病;鸡舍窗子、风帽设置纱窗、网子防止蚊蝇、鸟类进入;鸡舍两侧要挖30厘米深的沟,防止冲洗鸡舍的污水乱流,控制污水在一定范围内便于消毒。日常清理鸡粪时防止鸡粪洒落路上,若撒落地上要及时清理。死鸡提出后放在专用的桶内,鸡粪推出后放在鸡舍的下风处堆起覆盖,进行发酵灭菌处理;定期搞好消毒和灭鼠,包括空鸡舍的消毒、空气消毒、饮水消毒、环境消毒、人员消毒、器具消毒等等。

对空鸡舍的消毒,先彻底进行清扫清除排泄物、垫料和剩余饲料,确保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清洗墙壁、地面和其他设备;晾干后消毒

其次,制定及时有效的免疫程序并做好适时添加少量药物预防疾病。免疫程序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灵活制定并适时调整。一般地,1~7日龄预防雏鸡细菌感染,7日龄新城疫Ⅳ系点眼滴鼻;10~18日龄预防球虫病,其中14日龄法氏囊疫苗免疫;20~25日龄,预防细菌性疾病及支原体病,其中21日龄进行新城疫第二次强化免疫30日龄前后,预防球虫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肠道疾病;36日龄前后主要预防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呼吸道疾病。

3 饲料质量的原因

3.1 问题

饲料配方设计不合理,多么精心的制作,也生产不出合格的饲料;即便有了科学的饲料配方,如果选用了不合格的原料,同样也生产不出合格的饲料。饲料在贮存、运输中防雨、防晒、防霉变措施不力,导致饲料发霉变质,维生素严重损失、药物失效、营养均衡、品质低劣。这样的饲料,料肉比高;霉变的饲料还会直接造成免疫器官萎缩,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继发或并发多种病毒、细菌及支原体病。

3.2 对策:选用信誉好的全价料厂家。

饲料成本在整个肉鸡成本中占到70%左右,选择何种饲料直接关系到肉鸡饲养的成败并直接影响经济效益。问题的核心就是用哪种饲料饲养效果最好,具体选用哪一种饲料,养殖户可以做一些对比试验。根据国内目前的情况,可以采用信誉较好的中型或大型饲料厂生产的价格适中的肉鸡专用全价颗粒饲料。

4 环境因素

4.1 问题

外部环境主要是高温、低温、大风、沙尘、大雾等天气的影响。特别是冬春季节气候异常,温度忽高忽低,早晚温差大,让养殖户难以掌握合适的温度,加大了大面积流行病毒性感冒、法氏囊和传支的发病率,直接给养殖户带来了饲养的难题。

内部环境因素概括的说就是环境应激,主要包括不正常的舍温、湿度、通风、密度、饲养方式、饲养设备等。

温度是小鸡成活的第一要素,肉鸡育雏期怕冷,温度低于32℃就会聚堆,很容易出现压死现象;由于肉鸡的迅速生长,对氧气的需要量较高,而肉鸡雏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有很高,在育雏期间如果出现重温度而忽视通风换气,饲养早期通风换气不足,就会增加腹水症的发病率;肉鸡肉鸡稍大以后特别不耐热,超过30℃肉鸡就会俯卧不起,不吃不喝,影响增重。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节,肉鸡不吃不喝不算,还很容易因中暑而死亡。

4.2 对策:加强管理,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

因为雏鸡的热调节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需要提供一些供热系统来为小鸡加热。在人工育雏中常用的方法有:热辐射(红外线)保温伞式育雏和热风炉或煤炉加温式育雏。应特别注意雏鸡的行为与舍内温度是否一致(雏鸡在育雏伞下均匀分布、采食饮水正常、行动活跃、叫声清脆说明局域育雏温度合适)。

前期1~2周保持相对高湿度,3周龄至出栏应保持相对低湿度,参考标准是:1~2周,相对湿度可控制在65%~70%,以后控制在55%~60%,最低不低于40%。

肉鸡整个饲养周期内都需要良好的通风,特别是饲养后期通风换气特别重要。1~3周龄以保温为主,适当通风换气,氨气浓度小、无烟雾粉尘。通风时尽量用升降隔离塑料膜解决,如仍不能解决时,应开鸡舍门窗通风。4周龄至出栏以通风换气为主,保持适宜的温度、氨气味小。成鸡每小时换气量为20~30立方米/只。人到鸡舍时嗅不到氨味、臭味和其他刺鼻气味即为通风良好。育雏头3天育雏室封闭,以后可打开顶部通气孔。夏、秋季根据外界气温适当打开门窗,但要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到雏鸡身上;寒冷季节通风前先提高舍温2~3℃,利用中午、下午外界气温高时适当打开向阳的窗子,进行通风换气。

5 疾病因素

5.1 问题

当前,肉鸡疾病种类越来越多,旧病多发,新病不断出现。如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马立克、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老病常年不断发生与流行,与此同时不少新病先后发生,如肾型与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肿头综合征、肉鸡腹水综合征、鸡病毒性关节炎等。其次,非典型疾病增多,由于病原体的变异,导致临床症状非典型化。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其中不少病原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禽场的常在菌。很多病例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对同一禽体产生致病作用,使禽并发、继发和混染的发病率上升,常出现病毒病与病毒病、病毒病与细菌病、细菌病与细菌病、细菌病与寄生虫病同时发生,尤其以新城疫、温和型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病的混合感染尤为突出,此类病毒病混感容易造成鸡群极高的死亡率。营养代谢和中毒性疾病增多,发病率日渐上升,其中最多的是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症、饲料中黄曲霉及药物中毒等。

5.2 对策: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消毒和用药。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抗病力,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合理用药,对有效控制细菌性疾病十分重要。控制超强毒株感染,除科学使用疫苗外,应尽量减少病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加强卫生消毒,减少一切不良应激,使鸡群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在进行疾病诊治时兽医工作者要分清主次,将临床诊断与实验室检验结合,综合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猜你喜欢
鸡苗雏鸡肉鸡
养殖端现抵触情绪 白羽鸡苗价格走低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鸡苗春季孵化法
肉鸡腹水咋防治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优选雏鸡四法
肉鸡常见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