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对牛
(青海第二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水泥工业及水泥混凝土路面修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混凝土道路路面在我国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这就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从设计原理和方法.材料使用与组合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及质量检查与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施工企业要在强手如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强化工程治理与工程质量治理,才能在竞争中占领市场,站稳脚根。
混凝土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施工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指导下,通过对具体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的计划和实施过程,致力于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是一种过程性、纠正性和把关性的质量控制。它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牵涉到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施工质量的预控、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施工质量验收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只有认真把住每个环节按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它,才能建造出高质量、高水准的混凝土道路工程。
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材料为碎石、水泥、添加剂等。
(1)碎石
混凝土拌合料中用的骨料按其粒径大小分为细骨料和粗骨料两种。粒径为 0.08~5mm的骨料称为细骨料,粒径大于 5mm的称为粗骨料。首先是石子最大粒径的确定。石子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最大粒径增大时,石子的总表面积减小,因此包裹其表面的所需的水泥浆体也减少,可节约水泥,且在一定和易性及水泥用量的条件下能减少用水量而提高强度。不过对于强度等级较高(>C40)时,使用粗骨料最大粒径超过 40mm时,对强度并无多大好处,因为此时由于减少用水量而获得的强度提高被大粒径骨料造成的不均匀性和较少粘结面积的不利影响所抵消。按 B50204-2002规定:“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 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 3/4。”同时考虑到预拌混凝土泵送的特点,最好将石子的最大粒径控制在 31.5mm以下。
(2)水泥
混凝土是由水硬性质的水泥胶结集料而成,水泥的品种及质量是控制混凝土强度的关键之一,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符合要求的水泥,“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 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 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3)外加剂
修建路面常用的外掺剂有二类:减水剂或塑化剂,缓凝剂和引气剂。所选用的外掺剂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外加剂进场后,首先检查是否有出厂合格证,然后进行试配,掌握其特性:坍落度的耗时损失、凝结时间、减水率等,以确定能否使用。②外加剂的每一次投料,都必须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计量器具必须经常进行校验,保证其灵敏度和准确度。③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碎,过 0.6mm筛后使用,以免含未碾成粉状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
(1)配合比
影响混凝路面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即配合比的确定,施工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等要求确定。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特点、气候条件、混凝土输送方式等因素进行配制。审核水泥产地、品牌、品种、标号,砂、石产地、细度模数、含泥量等指标,外加剂、掺合料的选用、掺量及坍落度是否满足要求。
(2)混凝土搅拌
进入拌和机的砂石料必须准确过秤,磅秤使用前应检查校正。散装水泥必须过秤,袋装水泥,当以袋计量时应抽查其重量是否正确。严格控制加水量,每班开工前,根据天气变化实测砂、石含水量并由工地实验室确定施工配合比。特别要控制好用水量 Ⅱ果水量过多功能会造成水泥浆稀薄,就会减弱水泥浆的胶结能力,水分蒸发后在混凝土中存有大量空隙或蜂窝眼,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不够影响混凝土强度,特别是混凝土表面强度的降低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
(3)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 2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槽等下料。混凝土的振捣应由使用功率不小于 Z2 kW的平板式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和振动梁配套作业。振捣时插点间距要均匀,振捣时间不宜少于 20 s,且不得漏振,用平板振动器全面振捣时,前后两次要重叠 20 cm左右,同—位置的振捣时间不宜少于 15 s,实际操作时,以不冒气泡并泛水泥浆为准。混凝土板厚的控制应从基层施工时跟踪测量控制开始。认真进行施工放样、立模、模板基底要密实,平整度好用于控制钢模板的桩钉要直,用水准尺紧靠桩钉进行水准测量能有效地保证混凝土板的厚度,而以水准尺立于基层上测量后用张拉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 75%。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间宜缩短,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规范规定,当超过规定时间必须设置施工缝。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 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防止出现蜂窝、麻面。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混凝土因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与拄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拄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 1~1.5 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出现裂缝。
混凝土表面修整完毕后应进行养生,使混凝土板在开放交通前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质量,如果养护不好或养护不及时,混凝土发生脱水现象.造成表面片状网裂或粒状剥落或断板致使内部结构松散,尤其是表面强度大大降低,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和耐久性,由此可见,混凝土养护质量对路面的使用年限有直接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时间与自然温度、混凝土成分有关,当平均温度高于+5℃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材料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 12 h内进行,最少不得少于 7 d。当平均气温低于+5℃或混凝土的表面不便浇水时,也可使用塑料薄膜布养护和涂刷薄膜养生液,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的方法进行养护。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及蒸养法。混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不能急于拆模,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在规定的养生期内。必须保证路面湿润要纠正重视初期养护,而忽视后期养护的作法。后期养生不好,同样对混凝土质量有影响'导致达不到设计强度。为此必须保证养护时间。养护期间和填缝前应禁止车辆通行混凝土板应达到设计强度 80%以上,其车辆荷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混凝土板的强度应以混凝土试块强度作为依据,达不到设计强度,决不能开放交通,确保路面的整体质量。
质量控制是混凝土道路工程施工阶段—项重要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应首先从材料开始控制,充分重视人为因素的影响,规范各个工序的操作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对主要指标,如平整度、强度等加强控制,从而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以期实现最佳效益。
[1] 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JYJ07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3] 陆鼎中,程家驹.路基路面工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