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的护理

2010-08-15 00:50:48鲍红霞
护理研究 2010年33期
关键词:形体粒细胞入院

鲍红霞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P)引起的一种经蜱传播的新发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在美国、欧洲、非洲等地均有相关病例报道,我国2006年在安徽省也有病例发现[1]。本病为我国新发传染病,医护人员对该病认识较少,而该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和护理,病人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我科2009年6月收治了1例病人,通过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及精心护理,病人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65岁,农民。于2009年6月28日10:00因发热、头痛、腹痛、伴皮肤瘀斑1周入院。病人诉1周前在田间干农活后出现发热(未测体温)、寒战、头痛、腹痛及意识障碍,伴躯干、四肢散在瘀斑。头痛表现为整个头部持续性针刺样痛,伴头晕,无恶心、呕吐,不伴晕厥及大小便失禁;腹痛表现为剑突下、脐周胀痛,进食后明显,伴纳差、黑便,无黄疸;感乏力、双下肢酸痛,无咳嗽、咳痰、胸痛、盗汗;无鼻腔、牙龈出血,无血尿,无骨、关节肿痛等。既往体健,有饮酒史及养牛、放牧史。入院时查体:体温36.2℃,脉搏 45/min,呼吸 18/min,血压 136/77 mmHg(1 mmHg=0.133 k Pa),意识清楚,体型消瘦,慢性病面容,轮椅推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躯干、四肢散在陈旧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入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92×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43.1%,淋巴细胞比值 30.5%,血小板计数 7×109/L;电解质示低钠(129.20 mmol/L)、低氯(94.1 mmol/L);随机血糖11.90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2/min),左室高电压。入院后告病危,嘱病人卧床休息,持续心电监护,吸氧;积极完善相关检查,7月2日省疾控中心来取样检测抗体,结果证实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予护肝、止血、抗感染、抗病毒、护胃、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支持治疗,并输注机采血小板治疗。经过积极治疗,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及监护 给病人进行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严密监测病情进展。体温4 h监测1次,超过38.5℃及时给予降温。因血小板低,禁止乙醇擦浴,给病人在头部置冰袋降温,并给予温水擦浴。准确记录病人24 h出入量,了解水电解质平衡情况,为治疗提供动态依据。注意监测病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2.2 感染 病人白细胞较低(2.92×109/L),免疫力低下,入院后立即给予全环境保护。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舒适;同时做好口腔、皮肤护理,治疗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病房人员流动。护理治疗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二次感染的发生。

2.3 出血 病人血小板极低(7×109g/L)出血风险较大,积极配合医生给予止血、输血浆、血小板等治疗。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外伤,尽量减少穿刺次数,给病人使用静留置针,密切观察病人注射及采血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等,同时观察病人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及内脏出血(咯血、呕血、便血和尿血)。指导病人穿着纯棉衣物,保持衣物柔软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勿进食辛辣、坚硬食物等。

2.4 饮食护理 给予流质易消化饮食,如牛奶、稀饭等,并少量多餐。待病情好转后进营养丰富食物,但需忌辛辣、油炸、坚硬食物。

2.5 心理护理 因人们对此疾病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病人有恐惧、忧虑、孤独、无助、愤怒等心理反应,我们与病人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告知家属的支持有利于病人疾病的康复,定时让家属探视,做好病人的工作,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安心配合治疗。

2.6 传染源的管理 医护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接触病人的血液等体液时应戴手套,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均应消毒后处理。同时向其家属讲解一般隔离防护知识同时对进入病房的家属给予防护指导。病床、床头柜、病室地面定时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未发生感染。

2.7 出院指导 对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健康宣教,使之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蜱主要柄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还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饲养狐狸应该保持圈舍清洁通风,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注意检查狐狸体表是否有蜱附着。饲养员应穿着紧口的长袖衣服,可防止蜱的附着或叮咬,也可以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避蚊剂进行防护。有蜱叮咬史者,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3 小结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一种新发的自然的疫源性疾病。该病不常见,我们接诊发热性病人要警惕该病存在。该病存在人与人相互传播的可能,但确切的传播方式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故提示护理人员在护理此类发热性病人时要做好自我防护,同时需合理处理病人的呕吐物及分泌物、排泄物。人对该病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7 d~14 d[3],故需对病人密切接触人员做好隔离防护。该病发展迅速,严重时易引起多脏器损害,提示护理人员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并积极处理,争取提高治愈率。

[1] 代永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8):518-520.

[2] 喻艳林,杨进孙,芮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治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9):980-98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S].2009-09-08.

猜你喜欢
形体粒细胞入院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西夏学(2017年2期)2017-10-24 05:35:08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鸡霉形体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7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作文门诊室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