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0-08-15 00:42林永丽甘辉亮王映红张阵阵
海军医学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文后责任者差错

林永丽,甘辉亮,施 莼,王映红,张阵阵

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林永丽,甘辉亮,施 莼,王映红,张阵阵

总结了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时常见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现行的参考文献著录规范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减少参考文献著录差错。

参考文献;著录;引用;差错;对策

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同是也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深度。但是,许多已发表论文后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符合国家标准,各种差错屡见不鲜。张菊等[1]通过对5种国内被引频次较高的5种医学期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国肿瘤临床、癌症)的参考文献引用错误进行核查,总引用错误率为18.3%,其中外文参考文献引用错误率占85.7%。这不仅严重削弱了论文本身的科学价值和学术影响力,同时也影响了该期刊的质量。目前,有关参考文献的著录问题已引起了编辑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对此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1 参考文献著录常见问题

1.1 著录依据不一 目前,《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87)和《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T3179-92)是我国文后参考文献书写规范所依据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其提出的标注体系是“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2种。《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对此作了传承。但由于以上标准或规则存在的欠缺,不能满足所有期刊各方面的需要,而这些标准又非强制性标准,不具有相对权威的地位。因此,不同的学术刊物可能部分地采用一些标准或规范作为自身刊物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的依据,使得期刊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者如若不认真阅览其论文所发刊物的著录要求,就很容易造成文后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的不规范。比如:GB/T7714-2005要求文后参考文献必须标明所引文献类型,如果是期刊必须标明是第几期,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2009年之前则没有这些规范要求,2009年在其第5次杂志工作会议上才决定标注参考文献的期次。另外,我国学术期刊论文对参考文献采用的标注体系虽说有2种,但在同一种期刊,甚至同一篇文章中却常常是混用,而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这种不规范极不利于对参考文献引用情况的统计分析,以至于影响到对文章乃至期刊质量的评价。

1.2 文中未标注参考文献序号或漏引 在作者的来稿中常发现文后有参考文献列表,但全部或部分未在文中标出具体的位置,使得读者及编审人员无处考证文献被引处。或者很明显的引用他人的研究或调查结果,却未标注参考文献。比如:“有研究表明,急性肺损伤可使大鼠肺组织微血管增生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升高,同时组织缺血缺氧可使VEGF表达增强”。很明显,这段文字是引用他人的研究结果,就要有参考文献标注。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将作者的成果或观点与前人的成果或观点区别开来,同时也是对前人的劳动及知识产权的尊重,而且也避免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1.3 文中序号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不对应或序号排列混乱参考文献的标注,我国普遍使用的是“顺序编码制”,即在正文中引用的文献按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文中多次出现用第一次出现的序号表示。参考文献按引文的序号排列。但有的作者来稿中参考文献排列或者部分对应,部分不对应,或者序号排列不是按顺序排列,较大的序号首次出现在较小的序号之前,极为混乱。

1.4 以上角标或是以正体引用未加以区分 参考文献可以上角标形式引用,也可与正文构成文中语句的组成部分加以引用。例如:“采用H-B分级系统[1]判断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正常人面神经潜伏期参照文献[2]。”这里[1]是角注,用上角标形式引用;[2]是语句的组成部分,以正文引用而不能用角注。究竟何时用上角标,何时以正文引用,视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

1.5 引用参考文献数量过多或过少 我国科技期刊对来稿文后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要求,论著类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综述类文章不少于20篇,且要求尽量引用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文献。但是作者来稿中常见参考文献过多或过少。关于引用参考文献数量的问题,张菊[2]和田美娥等[3]曾作过讨论。笔者在此引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参考文献的要求供参考,“……应提倡坚持引用必要的参考文献,并注意引用国内文献……参考文献的数量可根据需要精简而定,一般不作限制”[4]。田美娥等[3]在其文中提到必要性问题,意思也就是为了“精简”,提到只著录最新文献。对此笔者不能苟同,倒认为张菊等[1]的观点可为借鉴。其认为科技有时效性,但也不可忽视对前人工作的尊重,大量引用最新文献容易造成转引,而转引过程中又会引起引用错误。张菊等[1]对5种生物医学期刊参考文献错误引用进行调查,错误率达18.3%,而在引用错误的266条文献中很多是转引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尽可能引用最新文献的同时,对文中提到的“研究方法、设计方案及统计学方法”首次提到或发表的论文[5]、首次提出的观点、理念、概念、标准及标志性研究成果必须引用原始文献。在这点上与田美娥[2]的观点有所不同。

2 责任者著录常见问题

责任者著录差错问题在许多探讨参考文献著录问题的学者的文章中都有提到[6-9]。王军[6]从2005年3月出版的5种外科类中华系列期刊和郑州大学图书馆现有的5种外文期刊中随机选取参考文献各100条,在网上使用PubMed对其进行逐条核查,发现中刊差错率达23.5%,是中刊责任者项中差错情况最多的一项,其次为缺少第2、第3责任者和“etal”,而外刊则仅以责任者名的部分遗漏为主。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责任者著录常见问题。

2.1 责任者姓名排序 责任者姓名排序差错主要见于外文文献的著录。英美等西方国家论文中署名是名前姓后,习惯写法是:名1-名2-姓。国标GB/T7714-2005要求,参考文献外国作者姓名排列应为:姓-名1-名2,与论文署名相反,且姓不能缩写,名可缩写。如果对外文文献作者署名顺序和参考文献引文中作者排序不了解就容易出现参考文献中责任者姓名顺序颠倒的情况。另外,外国人也有复姓,如JenisonPhilip-Kistler,其中Philip-Kistler是复姓,参考文献引文中缩写时应写为Philip-KistlerJ,如果写为KistlerJP或JenisonPK都是不对的。这种错误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作者对外国人姓氏不了解所致。

2.2 责任者数量 国标GB/T7714-2005规定,责任者为3个时全部照录。超过3个时,只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或“,etal.”,各责任者之间以“,”分隔。如“王宝国,徐利,罗斌,等.”或“StephenRT,VeenaMB,OmaidaC,etal.”。但在作者来稿中常见其参考文献的责任者只著录1个或2个,缺第2和(或)第3责任者,就以“,等.”或“,et al.”结束,还有的是把全部责任者(超过3个)全部著录,这也是不合规范的,也有将责任者排序弄错的情况。

2.3 责任者(外国人)姓名前的附加词 责任者姓名的附加词有介词、冠词或词头,如法国人姓前的冠词le,la,les或de,du,la,des,葡萄牙和巴西人姓前有词头do,da,dos,das;Mac是爱尔兰姓氏前的词,表示“sonof”之意,略作MC,M′;von,Van在德国或荷兰人姓氏前,表“of,from”之意,等等。这些姓名前的词均是姓名的组成部分,在引文中著录时不能删去,否则将产生异意。另外,北欧人常见的姓Vanden Bery,如Van的词首V大写,则表示它是姓的一部分,标注时应与姓一起前置;如果作者署名为GrahamvandenBery,其中van的词首v没有大写,则表示它不是姓的一部分,标注时vanden仍留在原来的位置,且不可缩写和省略,标注为Bery Gvanden。引文中常见此方面的错误主要是不了解这些词的含意所致。

2.4 责任者姓名后的罗马数字和Jr及Sr 关于责任者姓名后的罗马数字和Jr及Sr的意义及用法,周园[7]在其文中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王劲[8]针对“Jr”的用法特写一文,并提出了一些著录改进建议。英美家族中,如果父、子、孙共用一个姓和名,其姓名后用Ⅰ指父亲,Ⅱ指儿子,Ⅲ指孙子,以示区别。“Jr”是“junior”的缩写,意思是年少的;“Sr”是“senior”的缩写,意思是年长的,两者均是用于区别姓名相同的两个人。

2.5 其他 来稿常见参考文献引文责任者后加“主编”、“著”、“Edi.”等字样,这些均不符合规范。姓名后的这些字均应去掉,直接著录姓名即可。

3 题名项著录常见问题

题名包括标准文献名、科技报告名、学位论文名、析出文献名、书名、刊名、报纸名、专利题名等。题名应按著录信息源所载的内容著录,但作者来稿参考文献题名著录错误也时有发生,常表现为漏题名、漏字、错字、大小写错误、正斜体错误等。张菊等[1]对5种免疫学核心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项的核查表明,刊名拼写错误率占4.95%~20.0%,这已超过了国家科技期刊评优标准中参考文献错误率0.02%的规定。刊名出错很多情况是外文期刊名称缩写不规范和刊名不完整,也有刊名张冠李戴的严重差错出现。王军[6]对中外期刊参考文献刊名著录情况核查结果显示,中刊缩写不规范差错占总差错的52%,而外刊仅33%。

另一种刊名差错是某刊名创刊时的名称至某年更改为另一名称,而引文时仍用原来的名称,或是该用原名称时,用了现在的名称。究竟用何名称,要根据更改时间而定。如《中华航海医学杂志》于2001年更名为《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有作者参考文献引文用的是该杂志2000年刊发的一篇文章,刊名却写为更改后的名称;同样,2001年起引文刊名就要用改后的名称,再用原名就是错的。

4 其他常见问题

4.1 出版项著录 出版项著录错误也较多。当出版地、出版商为两个或以上时,应当一一标出,中间用“/”分开。如DenHaag:Sdu/Dop。有些作者只标出其中之一,这是错误的。出版地、出版商是标示版权信息的重要内容,不可遗漏或省略。还有将出版地标错的情况,出版地应具体到城市,而不只是省份。如“[7]马瑞山.航空航天生理学.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0-112.”,其正确的标注应为“[7]马瑞山.航空航天生理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0-112.”。

4.2 年卷期页码错误或缺失 来稿中参考文献标注的年、卷、期、页码也有错误或缺失,尤其是页码,其次为卷。王军[6]对外科类中外期刊(各5种)核查结果显示,页码差错占总差错量的18%,卷为6%。

5 提高参考文献著录准确性的对策

5.1 提高作者的责任意识 引文质量是期刊学术质量的构成要素之一,引文对论文质量起到支持、佐证的作用,同时也是用以说明作者所做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有正确的引文,编辑或读者才能查找到文献;否则,将大大降低作者文章的质量。引文之所以有差错,直接原因是作者对参考文献引用方面的知识及与引用有关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关系缺乏了解和不够重视。因此,提高参考文献著录质量,首先要提高作者对引文质量的重视和对其文章的责任意识;同时,作者要学习、掌握参考文献引用的规范,以正确地引用和著录参考文献。

5.2 注重编辑部的把关作用 编辑部门对引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准确或规范必须起到把关作用。这里主要是发挥审稿人、编辑和校对人员的作用,审稿人和编辑在对文章进行审核、编辑过程中,可发现一些引文差错,如文中“用”而“不引”“曲引”的情况、著录项缺失、明显的拼写错误、题名项缺字错字、出版地错误、引文过于陈旧或过多、文中引文序号与参考文献列表不一致等著录不规范或差错可通过审稿人、编辑和校对人员的把关作用而一一校正。

但有些错误不通过核查原文献是很难发现的,比如第2与第3作者排序差错,或文献引用年、页码错误等。因此,编辑人员在给作者的退修意见中可建议作者对其文稿的参考文献再次进行认真核实。罗杰等[10]建议编辑部在稿件退修(或投稿)时要求作者提供参考文献的原文首页复印件,此法值得借鉴。另一条核查原文献的办法是通过网络进行核查。对来稿中的每篇参考文献都进行核查对非专职核查编辑来说,既费时又费力,也不现实。因此,对可疑有错的文献可利用网络查找和获取电子文献,从而进行核查。王军[6]即是通过这种方法对中外刊外科学杂志(各5种)的参考文献进行了核查。电子文献的获取途径有3条:一是图书馆资源;二是大型文献数据库;三是搜索引擎。

5.3 几点建议 为减少参考文献差错,提高文章影响力及期刊的质量,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参考文献中姓名的著录按原始文献中作者署名的形式,即中国人按姓前名后,外国人按名前姓后。这样做既是对世界各国不同民族文化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的尊重,也可以保持论文的原始风貌,尊重事实,同时又可以避免作者引用时的差错。

(2)刊名缩写改为全名著录。尽管国际上已有关于刊名缩写法的标准[11],但刊名缩写差错出现的概率仍然很高。而且刊名缩写因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语言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出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同一期刊,刊名有多种缩写形式,不同国家出版的同名期刊,具有相同的刊名缩写。刊名缩写是为了缩短文稿的篇幅,减少所占数据库内存空间,便于读者查阅。但是错误的缩写或一刊多个缩写反而不便于读者查阅,延误时间和浪费精力。因此,建议刊名著录时使用全名,不用缩写。《美国化学文摘》(CA)2002年1月起已在其所摘录的期刊中采用完整的刊名进行录入。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3)编辑部设专职参考文献核查编辑。每篇文稿的责任编辑如果亲自对每篇参考文献进行一一核实,既费时又费力,也不现实。但如果不这样做,难免会有错误。因此,建议编辑部设专职的参考文献核查编辑,有些编辑部的这部分工作由图书馆[12]或技术情报人员来做[13],也是可行的。

(4)开发具有核查参考文献著录错误的软件。如果能开发出具有核查参考文献著录错误的软件,必将大大减少编辑、审稿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参考文献著录错误有时会有文中序号与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不一致,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很可能是作者或编辑人员在删减稿件或参考文献时,参考文献列表中相应的文献或文章内容未做相应的改动。目前,科技人员已开发出插入、管理文中参考文献的软件,如End-Note。这些软件能在增删文献时,自动调整文中与文后文献表中相应文献的编号,并能调整文后文献的先后顺序,减少著录错误[14]。

[参考文献]

[1] 张菊,钟均行.医学期刊中参考文献引用错误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6):845-847.

[2] 张菊.生物医学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时效性问题的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1):135-137.

[3] 田美娥,蒋亚儒.科技论文作者引用参考文献应注意的问题[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1):101-102.

[4]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华医学会第五次杂志会议资料汇编[C].北京: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09:150-157.

[5] 张经建,梁京,张培林,等.实用医学论文写作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58.

[6] 王军.中外十种外科学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差错对比分析[J].情报科学,2008,26(1):101-103.

[7] 周园.著录外文参考文献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488-489.

[8] 王劲.参考文献欧美著者姓名中“Jr”著录的建议[J].编辑学报,2008,20(2):162.

[9] 范文芳.参考文献的功能与著录质量的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2):5-7.

[10]罗杰,程春开,孙立杰,等.请作者提供参考文献原文首页复印件的实践与思考[J].编辑学报,2003,15(5):356-357.

[11]石巍.西文期刊缩略题名探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53(3):59-60.

[12]LichterRR.Checkingcitation[J].Ophthalmology,1989,96(8):1131-1132.

[13]董时军,张艳.医学期刊论文参考文献错误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4):298-300.

[14]欧阳贱华,於秀芝,黄路,等.文后参考文献的校对方法[J].编辑学报,2008,20(1):31-33.

G232.2

A

1009-0754(2010)03-0273-03

2009-12-28)

(本文编辑:彭润松)

200433 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医学科技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文后责任者差错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责任者著录规则(一)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American Families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