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庆瑛,赵雪梅
患者,女,53岁。因颈背部长期阵发性疼痛,服用西药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去某医院中医科就诊,诊断为肾阴阳两虚,用如下方剂治疗:党参 60 g,黄氏 30g,干姜 9 g,荜拔 15 g,桂枝12 g,仙茅 40 g,官桂 20 g。共 6剂,每剂煎 2次,先 15 m in,后 35min,混后分3次口服。服药 2h后患者低热(37.5℃),持续 2 d,未对症用药;第 3天发热 38.8℃,全身皮肤发痒,抓后留有条状划痕,遂到我门诊部就医。初诊:中草药过敏。予以抗过敏药氯雷他定,10 mg/次,1次/d;维生素 C 0.2 g/次,3次/d。第 4天,患者不适症状加重,双侧拇指关节出现红、肿、痛,立即送上级医院就诊,诊断为中草药过敏,继续抗过敏治疗,症状逐渐减轻,10 d后患者痊愈。
中药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一般变化快,首先出现皮肤荨麻疹、疱疹,然后迅速波及全身,可合并胸闷气短、咳喘不安、恶心、畏寒、发热、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心、肺、肾、肝等器官的损伤,并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本患者为轻度中草药过敏,予以抗过敏治疗后痊愈。笔者对《中国中药杂志》1981-2001年以来的 95篇文章中关于中药及中成药制剂引起的 462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类:其中中毒反应 307例,占 72%;过敏反应 74例,占 17.3%;中药引起中毒死亡 18例,占 4%;其他 27例,占 6%;年龄最小仅 3个月,最大 74岁。虽然世界各国从 20世纪 60年代就相继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检查报告,但目前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实验研究还很薄弱。因此,在使用中药及其制剂时更要加倍注意药物的剂量、配伍与禁忌,对症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