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慧仪
广东东莞市大岭山医院 东莞 523820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来势凶 猛,是导致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密切的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每个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责。
我院 2004-01~2010-02共行剖宫产手术 2 316例。术中发生大出血 17例,出血量 800~4 300mL,其中 800~2 000mL9例,2 000~4 300mL8例。抢救开始至结束时间90~230min。大出血原因: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等因素)11例,子宫收缩乏力(胎儿过大、双胎、子宫肌瘤等因素)6例。除 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外,其余病人均止血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后遗症发生。
热盐水纱布子宫按摩、填塞,0#可吸收线缝扎止血,结扎子宫动脉,子宫次全切除手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立止血、凝血酶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药物的应用。快速补充血容量,输入晶体、胶体、红细胞、冰冻血浆、新鲜全血等抢救休克,预防并发症。
3.1 重视预防 产妇入手术室后评估病人的情况,仔细询问病史,查看病历,充分估计病情,对有潜在大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多孕多产、盆腔炎、胎儿过大、双胎、妊高征),术前准备好热盐水、填塞纱条、子宫刮匙。并备好血源,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和物资,16#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连接静脉三通。
3.2 心理护理 在休克、非全麻前,医护人员的言行被产妇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此时产妇人的心理处于忧虑状态,最敏感、最脆弱,感到悲观绝望有濒死感。护士宜边抢救治疗边与产妇言语沟通,以亲切的语言安抚产妇,告知正在全力抢救,让其安心。
3.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用套管留置针建立 2条静脉通道并接好三通,快速输血、补液及滴入抢救用药,并保持通畅。巡回护士固定好产妇输液的手,避免因躁动留置针滑脱,保证静脉输液通畅。合理安排各种液体与药物的及时输入。由于产科出血来势凶猛,短时间出血量大,在血液制品未及时到位时应快速输入林格氏液和血浆代用品(如贺斯或万汶)。加压输血、输液时,密切监测防止空气进入血管。输血、输液过程中做好查对工作,严防差错事故发生。正确及时执行医嘱,输血前需经 2名医护人员严格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入时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根据输血量补充钙剂,纠正术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3.4 密切观察病情 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呕吐物被吸入引起窒息。给予鼻导管或者利用麻醉机充分给氧,用时监测血氧饱和度,保证有效给氧。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面色、尿量、瞳孔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出入量准确地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3.5 准确评估失血量 胎儿取出后观察并记录羊水量,观察胎盘剥离情况,随时观察台上和吸引瓶血量,与器械护士一起尽可能准确评估失血量,为手术中补充液体和输血提供依据。
3.6 术中病情观察和监测 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和生命体征。记录尿量,正确收集各种检验标本。监测血常规、电解质和凝血酶原时间,随时评估产妇整体情况警惕休克和DIC发生。随时准备配合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3.7 认真清点用物 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手术开始前、关腹前、关腹后、皮肤完全缝合后四个时间点共同清点台上所有物品,器械护士协助缝制填塞宫腔压迫止血用纱布条,方法:40c m×40cm抽边纱布 10块,每块叠 3层,用台上缝针穿 7号丝线,将纱布端缝合连接成长条状填塞宫腔,将填塞纱布数量及台上清点的物品数量详细、准确、无误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手术结束时,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分别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字。
剖宫产手术大出血情况危急,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出血,使产妇血压很快下降进入休克状态。快速有效的补充液体和血浆代用品,及时输入红细胞、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举措,抢救中的严密组织管理,明确分工是抢救有效迅速的保证,扎实的业务基础,过硬的技术操作是抢救成功的基础[2]。
[1]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388.
[2]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