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玲
河南中牟县人民医院 中牟 45145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引起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因在围产期缺氧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表现为青紫、抽搐、尖叫、昏迷及脑功能障碍等变化,也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和智力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许多学者对 HIE患儿采取早期检测、早期治疗、早期干预等措施,以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2005-01~2010-01我院新生儿科采用高压氧舱配合综合治疗及护理HIE患儿 98例,取得较好疗效,护理体会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 98例,男 65例,女 33例,出生 2~5d者 68例,5~15d者 30例;均有宫内窘迫及产时窒息史,均为足月儿。
1.2 病情程度分类 治疗患儿均做头部 CT,轻度 48例,中度 38,重度 12例。
1.3 治疗方法 患儿均给予综合治疗及健脑治疗,包括支持疗法、供氧、镇静止惊、纠正低血糖及酸中度、降颅压、维持能量供给以及使用神经细胞营养药(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等)以改善脑细胞代谢。患儿病情稳定后(无抽搐、生命体征稳定、无活动性出血等),尽早给予高压氧治疗[1]。我科采用婴儿氧舱以纯氧加压治疗,治疗时高压氧舱温度 26~28℃,进舱后洗舱 3~5m in,加压 10min,治疗时氧舱压力为0.04MPa,舱内氧气浓度为 80%~85%,治疗 60min/次,1次/d,10次为 1疗程,每疗程中间休息 10d。轻度 HIE 1~2个疗程,中、重度 3~5疗程。
1.4 疗效及随访 观察疗效以临床症状 1周消失者为显效,10d左右症状消失者为有效,2周症状仍不消失者为无效,出院后随访时间为 1个月、3个月、1岁。
1.5 结果 本组 98例,显效 68例(69%),有效 24例(25%),无效 6例(6%)。
2.1 入舱前做好家长的宣教工作 耐心向家长讲解高压氧舱的治疗作用,以取得家长的信赖和配合,改变以往人们认为脑细胞损害不能恢复的旧观念,表明只要积极治疗,即是中重度 HIE经合理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也可减轻和避免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2.2 入舱前准备和护理 清洁和消毒氧舱,以防交叉感染;检查氧舱一切设备是否正常,备好急救用品和药品;患儿换上全棉衣服、包被、干净全棉尿布(禁用化纤、丝绸等易产生静电火花的衣物入舱);入舱前 30m in喂少量奶,防止呕吐。
2.3 舱内护理 入舱后患儿取右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吸入。操作护士必须严格执行高压氧舱的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治疗方案,不得擅自改动,及时填写操作记录。升压时要缓慢而均匀,速度一般控制在 0.002~0.005MPa/min,氧气流量控制在 6~7L/min,稳定阶段换气可采用持续小流量换气;减压时要缓慢等速排气,速度不得 >0.01L/min。操作护士要严守岗位,随时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及意识变化,观察有无多汗、哭闹、呕吐等异常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现患儿面色青紫、呕吐、呼吸暂停等异常情况时,可将排气量升至最大,待压力降至 0.02MPa时,再将舱门打开一小缝,逐渐减压 4min,舱内压力降至 0时,迅速将患儿抱出进行抢救[2]。
2.4 出舱后的护理 患儿大多在舱内哭闹出汗,出舱后及时擦汗更换衣服,保暖,做全身检查,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肌张力、有无呕吐、脑性尖叫、抽搐等现象,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生处理。
H IE是因围产期窒息缺氧而引起的脑损害,新生儿期脑代谢旺盛,脑耗氧量是全身耗氧量的 1/2,缺氧缺血后脑细胞能量代谢过程首先受到影响,轻型预后良好,重度可致新生儿早期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因此,积极预防和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是预防HIE的关键。目前,我们采用高压氧舱治疗 HIE,此法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和损害,安全系数大,氧量易于掌握,便于观察病情变化,适合临床应用。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是因高压氧能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含量,促进脑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渗出,阻断脑缺氧和脑水肿的恶性循环,有利于受损脑组织的修复。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我们认为新生儿期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不够成熟,不能有效地调节血液流动带来的影响,所以要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能迅速减轻和阻断脑水肿的发展,减轻后遗症的发生。再者,新生儿期脑发育处于极度旺盛时期,故高压氧治疗越早越有利于受损脑细胞的再生。
[1]谷绪英.透明婴儿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5):793.
[2]韦永坊.高压氧治疗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63例的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07,35(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