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顶核电刺激加肢体电刺激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2010-08-15 00:43:24许梦雅冯胜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年4期
关键词:血流量小脑脑血管病

许梦雅 冯胜东

郑州大学二附院神经康复科 郑州 450014

我科 2008-04~2010-03共收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 80例,现将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80例中男 48例,女 32例,年龄 64~76岁,发病 3d以内入院。全部病例均经临床及头颅 CT检查,符合第 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男 24例,女 16例,平均年龄(49±2)岁。治疗组男 22例,女 18例,平均年龄(48±2)岁。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伴发疾病、既往史和神经功能状态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对照组常规应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药物,运动疗法,治疗时间 28~35d,平均 30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 1周后,加小脑顶核电刺激及肢体电刺激,6次/周,治疗时间 28~35d,平均 30d。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内科冶疗。治疗组于发病 3~7d采用洛阳康贝医疗设备公司研制并生产的 CNC-3II超反射脑磁治疗仪进行小脑顶核电刺激和肌电刺激治疗,乳突电极安置于患者两侧耳后乳突处并固定,强度为 2—5(患者能耐受)。肢体电极安置:(1)患侧上肢冈上肌和斜方肌肌腹上。(2)患侧下肢胫骨前肌肌腱上。强度均为 3—6(以患者能耐受,且出现耸肩和踝背伸动作为宜),通电 30min/次,1次/d,15d为 1个疗程。仪器设置参数模式为频率 50Hz。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功能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四肢关节的主动、被动运动,抑制异常运动,诱发正常运动,运动控制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训练,移动、静态、动态平衡、协调训练,手功能训练等,1次 /d,30~45min/次,对照组只作康复训练。

1.3 评估方法 采用简化 Fug1-Meyer(FMA)评分。初次评定在入院后 48h内进行,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再次评定,2次评定均由同一治疗小组完成。

2 结果

治疗组 40例,治疗前 FMA评分为 4.10±2.36,治疗后为 34.75±5.86。对照组 40例,治疗前为 3.35±2.18,治疗后为 20.90±3.86。 2组比较,P<0.01,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1983年 Nakai等首次提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增加缺血区的脑血流量,减轻白细胞浸润及脑水肿,减少细胞坏死和凋亡,缩小梗死体积 40%~70%。近年的研究表明在预先给予电刺激小脑顶核,还可起到预防性脑保护,延长治疗时间窗的作用。研究证明,小脑顶核可能存在与大脑皮质等部位互相联系的神经元,形成特殊的传导通路,它们接受肌体缺血、缺氧的刺激。这些神经元的兴奋可通过一系列的生理与生化的机制,对心、脑等重要器官产生明显的缺血性保护,使缺血损伤减轻或不出现,使缺血损伤的范围明显缩小,并使因缺血对运动、感知脑循环功能的损害明显减轻,由此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由于这种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环路实现的,故称为神经源性保护作用[2]。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实验研究报道,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改善大脑循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有关。影响调节的因素可能是:(1)脑内存在一条从小脑顶核到大脑皮质的固有神经道路,主要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和纹状体到大脑的血管舒张中枢,小脑顶核受刺激后,脑血管扩张,局部脑血流量增加。(2)可能与电刺激后乙酰胆碱能神经递质释放有关。局部脑缺血可分为中心区与周边区,周边区又称半影区,其流量往往介于功能性和形态损害性缺血阈之间。实验研究表明,电刺激小脑顶核特别是早期再灌注(阻塞后 3h)可以明显减少半影区死亡神经元数目,提高电刺激小脑顶核及早期再灌注可以改善半影区血流量,保护神经元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恢复[3]。实验研究还发现电刺激小脑顶核后 30m in,全脑血流量明显升高,以脑皮质增加最为明显,最高可达 300以上[4]。中频电疗通过刺激周围神经和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局部营养和物质代谢,有镇痛和锻炼骨骼肌的作用[5-6],超反射脑磁治疗仪采用电脉冲刺激肌肉神经,以 2组相同幅度、强度、频率的方波分别刺激痉挛肌和对抗肌,使其交替收缩和交互抑制而产生生理反射运动,促进损伤神经元的重建恢复,改善肌张力和肌力,激发肌肉神经的生理反应。经上述病例观察,表明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小脑顶核电刺激组要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组的患者,能够加快康复的进程,使病人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1]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

[2]姚金荣,王东生.小脑顶核电刺激结合康复治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 408.

[3]叶继英,林吕.小脑顶核电刺激并康复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7-8.

[4]贾帆,黄微.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在脑梗死早期康复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0):57.

[5]陈景藻.现代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36-137.

[6]王俊红,康捷.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98-99.

猜你喜欢
血流量小脑脑血管病
新生儿小脑发育与胎龄的相关性研究
动动小手和小脑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哲思2.0(2017年12期)2017-03-13 17:45:04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1例以小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Fahr’s病报道并文献复习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10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50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09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