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章(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李鸿章家教思想的现代价值
吴建章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家庭教育现象应置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才能被认识。本文将李鸿章家庭教育思想放入整个社会发展变化的视角下进行考查研究,从李鸿章家庭教育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李鸿章的生平入手,分析其家教思想的根源,总结其家庭教育内容以及可取之处,并进而论述其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李鸿章;家庭教育;西学东渐
李鸿章(1823-1901),出生于庐州府合肥县,清道光时进士,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主持办理中国内政外交近四十年,堪称洋务自强运动的灵魂,为朝廷所倚重。李鸿章出生的年代正属中国封建制度走向没落的时期,而就在此时,西方的殖民活动正遍布全球。由于地理大发现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致使西方工业文明迅速发展。随着西方国家开发世界市场,西方文明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从16世纪始到20世纪初,以实学为切入点,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大规模地传入中国的过程,在史学上被称为“西学东渐”。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打开国门看世界,引入西方先进知识,师夷长技以自强。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把修身为手段的齐家家教和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巩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此形成了“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禁欲主义家庭教育特色,虽然李鸿章所处的时代,在向西方学习渐趋为人们所认同的同时,社会主流的思想仍然是传统和守旧的。清政府在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中,开始实行“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这是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李鸿章从事洋务和外交多年,对西方文化科技较为了解,相比同时代的其他人士,他的思想更为实际和先进。近代的社会转型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思想的变革,需要人能够自觉革新思想。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惟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被很好的认识,李鸿章虽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主动了解世界大势,领导开展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自强运动,主动要求子侄适应社会变化,为其子侄成为国家有用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李鸿章的家教既有传统的为学、做人的教育,同时又积极探索中国落后的原因,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提倡向西方学习,吸收外国的智育和体育知识,从而呈现出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李鸿章长子李经方(1855-1934),1882年在江南乡试中中举,之后在其父的安排下跟洋人学外语,了解世界各国情况,担任过三年的驻美公使参赞和三年的驻日公使,并成为鸿章办外交的最重要的帮手。次子经述(1864-1902),是著名的孝子,也是个很有才气、历史责任感极强的诗人。三子经迈(1876-1940),英语讲得好,喜与外国人打交道,较懂经商。李鸿章意识到,传统的教育培养不出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众多急需人才,因此主动借鉴和吸纳西学以适应时代变局对人才的新的需求,这是家教思想遭遇变革而采取的正确方式,培养自己的子女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体现了时代骄子忧心国事家事,探索国与家长远发展的心路历程。
(一)坚守传统,继承家教精华
“耕读相承,世敦孝义,潜德涵育”是李氏家族家风的真实写照,李家子弟都能谨守家风,从而发奋图强,成人成材。年少时李鸿章就已“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后来入曾国藩幕掌管文案,受曾国藩思想的影响印记也较深。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代表和集大成者,处在中国面临被近代化的巨变时代,出于儒家传统知识分子一贯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曾国藩回归原始儒学寻找答案,创立晚清极富影响的经世之学,具体到家教思想,曾国藩是以在更深层次上发扬传统优良家教思想来应对危机的。曾国藩在家教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非常全面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家教的爱之以德、勤俭、谦逊、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重视家风等优良传统。曾国藩教育子女的言论精华,李鸿章耳濡目染吸收得不少,联系李氏家族的实际,他常引用曾国藩的训子语教子弟做事为人。如用曾氏教俭之语诫其弟曰:“俭之一字,能定人之恒久。”以曾氏的敬恕之道教兄弟曰:“敬恕二字,自是立身要旨。”并且也很重视防止子弟恃势凌人。李鸿章赞许子弟有为官之志,并转录曾国藩语,“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鼓励子弟以业师为模范,结交良朋和学友。
李鸿章根据自己的治学经验,教子弟读书需持一个“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这种读书方法目的在于专精一经,熟读精思,真正掌握其精神实质。与耐字诀相联系的还有一个“恒”字。他认为读书治学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专于一艺,必能取得成果。至于读什么书,李鸿章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在致三弟家书中有一段讲到其平生最喜欢读者,“为韩愈《论佛骨表》,取气盛也,三弟可常阅之。多阅数十篇,得神志”,以及“苏轼《代张方午谏用兵书》,言之非常痛快,余也常读”。李鸿章对如何学习写作文很有经验,他是从思想、文字与事实的关系出发,阐述学作文的方法:文字为思想之代表,思想为文字之基础,故二者之研练,相为表里。也就是说,思想与文字都需提高。李鸿章为其子指出了从记叙文开始,思想文字双修炼,读范文与留心实际事物相结合的学作文途径。李鸿章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当鸿章的四弟来示言书法云:“勾联顿挫,纯用孙过庭草法,而间架纯用赵法,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动合自然等语”,鸿章欣慰其语,并嘱四弟从赵法入门,他日可以趋南派风格而不会迷失也。在致昭庆弟的家书中,李鸿章言“欧、虞、颜、柳四大书家,如天地之日月星河也。弟有志学书,须窥寻四人门径,用油纸临摹间架,则易进”。对于书法途径以及方法,李鸿章引曾夫子语“写字不熟则不速,不速则不能敏以图功”,激励其弟“细察而仿形之”。
(二)提倡西学,吸纳西方经验
李鸿章对西方情况了解较多,他精心研究了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并将中外之不同加以比较,力图找出中国落后的原因。与其他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思想家所不同的是,李鸿章不仅看到西艺、西政的发达,更深入地从文化传统之不同、伦理道德之差异上研究中国落后的原因,在家教中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神圣不可侵犯的“五伦”。李鸿章认为,中西伦理之差异表现为,中国重家庭,重孝养,而西洋重国家、重自立,很明显,中国的伦理道德不能增加国力,不能增强国家的竞争力,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很大的弱点。他把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增强国家民族的的竞争力上,由此提出变革的主张。应该肯定,李鸿章的上述观点在当时可谓深刻而有远见的,为洋务运动和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提供了思想启迪。李鸿章在与外国交涉中,深感不通外文的不便。为了能在交涉中先通其志,达其意,周知其虚实诚伪,他于同治二年(1863年)奏请在上海设立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招收十四岁以下“资禀颖悟、根器端静儿童”,教以外语及算学等,培养洋务人材。积极动员家中子弟前去学习,如他致信其兄,动员玉侄来申学习,“将来为国家效力,此亦我李氏所欣幸也。”他又嘱咐儿子:“吾儿待国学稍有成就,可来申学习西文。余未读蟹行文字,每与外人交涉,颇感困难,吾儿他日当尽力研求之。”学外语在当时属新事物,广大士子仍视学经史、考科举为“正途”。李鸿章动员子弟学外语,不仅对子弟的成材有利,而且在客观上还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李鸿章还教子放眼世界,学习“世界文明”。他认为,受外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东西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为此,他强调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大力发展工商业。在家书中,也不忘提倡开铁路、设局仿造轮船枪炮、建同文馆教授外国语,尤重派员出洋考察学习。他感到西人工商各业都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且经过长期的积累,有许多窍门,非实地学习不能洞知其窍门。
李鸿章很重视健康教育,在运用传统养生知识之时,他也积极的吸收西方的医学、体育和养生的知识。他说:“人虽有文章文字金钱,而无强健之身体,亦何所用之。故养生之术不可不注意也。养生非求不死,求暂时之康健而处安乐之境耳。”李鸿章关心其母的身体,同时也较为关心身体弱病的兄弟与侄子。在写给李经世的信中,他也曾言“汝今多病,我不忍以学业督汝”,“然病者身也,而心志不能病”。李鸿章举例,“古人有咏病鹤者,有咏病马者,鹤与马虽病,而其凌云之气,追风逐电之心,故在也”,“鸡犬岂必不病,而古人无咏之者,彼即不病,固无望其高远耳”,勉励其侄当病之时,宜息养其身,而不可灰颓其志气。可见,李鸿章也较为重视后辈的心理健康。
李鸿章的家庭教育思想的变革性质反映了社会巨变在家庭中的震动,有不得已作出的变革,也有主动为了迎接挑战而吸收西学的内容。近代的家教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可以说突破了古代家庭教育主要关注伦理道德,开始逐步转变为兼有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家教思想,李鸿章的家教思想体现了这种趋势。
(一)当今家庭需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传统家庭教育中,“家”与“天下”紧密联系在一起。确实,在中国古代的相当长的时期里,家庭教育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方面,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不仅起着传递知识的重要作用,还担负着指引子女人生方向、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现今的家庭,由于知识爆炸、科技发展,子女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不是父母所能完全传授的,必须借助于学校教育,家庭在对子女教育方面,渐趋弱势的地位。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的要求也更高,而我们的国家国力还很薄弱,教育还很落后,未来的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有更高的成效,如同当今的教育需要有教育家式的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懂得家庭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式的家长。观之今日,家庭教育非常落后,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有的父母非常关注子女的身体,却不较重视其心理;有的重视子女的品质,而不太关注其职业取向;有的很重视其学业成绩而不太重视素质培养等,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的压力,放弃了一部分家长应该担负的责任,也不清楚如何做一个好的父母。学校教育始终有它的缺陷,家长不能简单的把孩子送入学校就不担负自己的责任,因为对孩子发展最大、影响最深的仍然是父母。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发展,学校的教育力所不及的地方正需要家长发挥教育作用。从对李鸿章家教思想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李鸿章从来都是十分关注子女的教育,没有因政务繁忙而置身事外。
(二)每个家庭都应该构建自己良好的家庭教育
每个家庭必须有自己明确的家庭教育目的,只有明确了家教的目的,父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家庭教育的各项措施才能协调有序的进行。家庭教育的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也会受到当时时代普遍的家庭教育思想以及长辈认识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职业、经历、兴趣和爱好等,对每个家庭教育的具体目的和内容有直接的影响。李鸿章勇于接受新的思想和知识,相比同时代的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他能主动根据时代的要求,做出自己的应变,始终围绕着把子女培养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来开展家庭教育,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为人父母者,应该如李鸿章这般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社会所需,依据人的发展规律,清醒的制定培养子女的目标;应根据家庭教育的目的,遵循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家庭教育规律,确定好自己家庭的教育内容,发挥每个家庭独特的优势。李鸿章的家教的成功之处,除了明确的目的和紧跟时代步伐的内容外,家庭中良好的学习氛围、李鸿章自己的示范作用、严格的要求和积极的鼓励等对子女成人成才也有着很积极的影响。我们当今的父母教育子女时,也是需要注意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首先不能溺爱子女,应该在理智的爱的基础上严而有教;其次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坚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来给子女施加教育和影响;再次,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思想要统一、言行要一致,同时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促进、协同一致,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作用。
在我们对近代的家教思想进行探索,在抹去历史的灰尘之后,近代先进人士的家教思想的价值被确认,而像李鸿章的这种有众多闪光之处的家教思想,对于我们继续开展好家庭教育大有裨益,特别是在我们当今也处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对现代的家庭培养子女成长,成为栋梁之材,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K827
A
1006-5342(2010)08-0046-02
201020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