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改革高职实践教学

2010-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高职

韩 斌

(江都职教集团,江苏 江都 225200)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改革高职实践教学

韩 斌

(江都职教集团,江苏 江都 225200)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应将专业实践与服务新农村有机结合。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了改革高职实践教学的对策化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新农村;实践教学

教育同生产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贯方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的实践问题时,强调教育的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江泽民同志要求∶“学习理论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农村人口素质的逐步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初步普及。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开展专业实践时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及时调整自身定位,制定实施计划,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贡献力量,这不仅是新时期赋予高职院校的光荣使命,也是其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实践教学与新农村建设接轨的现实意义

1. 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

2009年1月9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江苏省常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园时强调,要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职业教育直接为农村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2]针对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教育部近年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包括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有效统筹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送知识、送技术、送人才下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主动拓展为农服务的渠道和方法,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努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面提供科技服务,以科技进步引领新农村建设。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比较丰富的信息资源,相对完备的基础设施,教学、科研力量也日趋雄厚,已经成为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科技支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瞻远瞩,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使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发挥最大效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

“知识型、技术型”[3]农民贡献力量,这对于准确把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充分体现其服务职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2. 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的资源配置

目前,农村地区人口的整体素质低,远不能适应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加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讲至关重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归根结底是要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来,提高生活水平,而减少贫困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已成为许多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所普遍重视和采用的战略步骤。对高职院校而言,作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构,在开展实践课教学时,如能放眼广阔的农村,充分利用农村的丰富资源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无论对高职实践课的建设还是新农村的技术提升都有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一般大学生相比,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他们“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了解农村、热爱农村,具有知识分子的文化基础和道德情怀,关心国家进步和民族发展。”[4]无论是实习期间下乡进行短期技术支援,还是长期驻扎于广袤的农村,都能有效缓解农村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人才资源结构极不合理、外流严重等失衡现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3. 有利于引发日常教学和管理的深度变革

教育是为社会各行业服务的,特别是高职教育,正从“学校模式”走向“社会大市场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各高职校应针对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开发出一个科学的、体现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回顾传统的高职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方面。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开设,按照教师的布置或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的。课程实习多数情况下只是完成一些简单的设计,填写实习任务书,评定实习成绩。各高职院校对第五学期的实习均已能够高度重视,让学生自主联系单位或由学校、系部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但随着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作出指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理论“必需、够用”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可以借实践课改革的契机,引发日常教学和管理的深度变革,创建“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即由课程实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和各类竞赛组成。通过与农村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加强学校实习实践基地,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

二、高职实践教学与新农村建设接轨的有效途径

1. 立足育人,理念为本,调整办学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则离不开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农村贫穷,穷在缺乏人才。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滞后,农村难于培养和聚集人才,同时人才的匮乏又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人才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人才资源结构极不合理,外流严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流出的问题,失衡现象比较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归根结底是要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来,提高生活水平。我国农业人口多,低效劳动和过多依赖自然条件的生存方式普遍存在,改变这一面貌的关键在于发展职业教育。大量来自农村的学生,通过几年正规的全日制职业教育后掌握了较为过硬的职业技能,投身广阔的农村,选择富有活力的工业企业或销售服务领域就业,顺利完成向非农产业转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因此,对高职院校而言,树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理念,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融入入学教育、德育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的全过程,组织学生到新农村参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村的情怀,邀请已在农村一展身手、取得显著成绩的校友现身说法,都是可以尝试采用的改革措施。

2. 立足专业,技能为本,强化课堂实践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行各类教育中培养技术和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因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普及农业及科技知识,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改革原有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至关重要。根据我国试行的高职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设置,高职院校现开设专业共分19大类,这19大类专业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传统行业,其中如机械、机电、计算机、通信、汽配等工科专业和旅游、行政管理、教育、环境资源等文科专业,都直接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在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应主要立足于自身的专业,强化技能训练,注重课堂实践。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而大多数的职业技能只有在真实的环境和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在课堂实践方面,一是将优秀的专业教师送往企业接受再培训,并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这些专职教师和兼职工程师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把来自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大批校外实习基地,并由企业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管理精英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毕业设计。在实习场所上也要从校内实习工厂延伸至农村、城镇企业,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农科教的结合。

3. 面向农村,岗位为本,建立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发展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内生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它在所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上必须紧紧契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农村企业和部门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但众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其原因主要在于地方经济发展往往需要上手快,岗位动手能力强的符合基层岗位需要的骨干职业技术人才,尤其是边远山区和基层单位的人才流失、人才匮乏现象比较严重。基于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应主动与农村加强联系,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与农村共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为新农村“量身定制”与基层一线岗位要求“零距离”、思想品质好、业务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综观目前一些新农村改革比较成功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职业技能培训、休闲旅游、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等新兴行业都有待高职院校的积极加盟和鼎力支持。因此按照农村发展形势和基层岗位要求,密切联系基层单位,建立实践基地,是有效改善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在人才培养总体方案设计中,各学院应突出“重职业技能”的岗位教育思想,聘请基层经营、管理和技术专家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建立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紧密跟踪新农村建设业务发展和技术创新,增加特殊课程、进行专题讲座和个别指导,从而大幅度提升基层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高职实践教学与新农村建设接轨尚待解决的问题

1. 实践教学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改革要想取得切实有效的成果,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践之所以进展不大,正是因为各相关部门并未能群策群力,集体参与进来。如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援助,解除师生的后顾之忧,把下乡实践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与教师教学工作量及学生学分结合,从而形成有利的政策诱导。再如各农村基层部门和单位,也应主动和当地高职院校联系,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申请技术和人力支援,并给前往实践的师生给予生活上的妥善安排,从而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还有相关新闻媒体,如能对类似的共建协作给予充分关注、引发全社会关心农村的发展、城乡统筹的进展,制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定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 实践活动的安排要贴近实际

从一年级起,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寒暑假就可以安排学生见习,运用所学专业,如市场营销、计算机信息与科技、农业、林业、水利、医学、教育学、旅游学、法律、文秘、财会、艺术传媒,在农村舞台上磨砺成才,把远大理想付诸实际行动,更好更快地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近几年有一些高等院校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增设专业(如河南农大开设了村官专业),就是密切联系实际的有效举措。在地区安排上,可遵循就近原则,这样简便易行且效果显著。学校开展实践活动时,应首先调查周边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或者结合实习基地的信息反馈,切实解决农村地区的实际问题,如文艺生活单调,可组织大学生艺术团慰问演出;如留守孩子的心理障碍现象严重,可组织相关专业师生一对一交流;如农村家庭家电修理困难,可安排机电、电气专业学生前往支援。

3. 科研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高职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服务社会,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当前仍有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不积极参与地方的科技研发与推广,在地方经济建设的一些前沿课题上处于失语状态,无益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进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线基地,完全应该也有能力参与地方的技术研究与推广。 因此,在办学水平评估体系中各校要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科技研发与推广指标;鼓励高职院校参与地方课题研究,建立适合于高职院校的科技推广研究基金和课题;要建立健全科技研究机构,组建与教学密切结合的科技产业园或教学公司,加快高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地方共享实验实训设施,形成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

[1]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1998-05-05.

[2] 温家宝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结合起来[EB/OL]. [2009-01-11]. http∶//www.chinanews.com.cn/

[3] 周济:职业教育要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双带头人” [EB/OL]. [2008-12-16] B/OL].http∶//www.chinagz.org/

[4] 雷家军,阎治才. 乡村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论纲[J]. 社会学.2007,9.

G71

A

1008-7427(2010)09-0021-02

2010-06-2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项目编号:09SJD880076。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高职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