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霁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隐喻认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周 霁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同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对英语教学产生了重要意义。 本文从隐喻的认知方式和认知功能入手,进一步探讨了隐喻认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认知;英语教学
长期以来,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修辞学的范围之内,基本谈不上对语言教学的理论指导。随着认知语言学及隐喻的发展,外语教学中的隐喻思维和概念也开始受到关注,而隐喻是认知的,理解和运用好这一认知工具,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英语里隐喻(metaphor)这个词是沿用的希腊语的metaphora,而这个希腊词又源于 meta(意为“过来”)和pherein(意为“携带”)。它指一套特殊的语言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一物的若干方面被“带到”或转移到另一物之上以至第二物被说得仿佛就是第一物。
隐喻的现代认知观认为:George Lakoff 和 Mark Johnson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界定了认知观上的隐喻概念:“隐喻在本质上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是通过某一概念域来理解另一概念域”。Lakoff提出的这一概念标志着认知领域隐喻研究的开始。
1. 隐喻与思维贫困假说。所谓“思维贫困假说”,就是认为隐喻的最初使用者因为思维能力的局限(贫困),把某二种实际上不一样的事物当作了同一种事件,因而产生了隐喻。这样的隐喻主要产生于语言的初创期间。
2. 隐喻与科学思维。隐喻同时也是一种人类认知、思维基本手段。唤醒记忆储存与知觉表象,调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展开敏锐的对比与推理,将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投射映现到另一个领域,用熟悉具体的经验结构去说明阐释陌生抽象的经验域,并由此引起相应的情绪体验,最终达到对要认知的目标领域的事物做出正确的识别、判断与评价的认知目的,这就是隐喻认知的方式。
1. 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人类的基本概念系统大多建立在根隐喻的基础上。隐喻作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Lakoff认为,隐喻是思维过程,是借一事物理解另一事物的过程。Lakoff的映射论认为隐喻是从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把熟悉的、已知的、具体的范畴概念投射映现于抽象的范畴概念而形成的,隐喻性表征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
2. 隐喻作为人类组织经验的工具。隐喻作为人类组织经验的工具,它为人类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方法,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角度。人们要认识并表达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已经知道的概念及语言表达方式才能够清楚准确的表达未知事物。隐喻为人们利用相对熟悉或容易把握的经验领域,来组织相对不熟悉或较难把握领域的经验,形成某种态度,并采取相应行动提供了可能。
3. 隐喻作为认识事物的视角。隐喻的核心是人们要认识和描写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已经知道的概念及其语言表达方式,同时发挥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加深了其对不熟悉的事物的认识。比如,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形象地应用多米诺骨牌效应比喻一件事情发生会引致相同事情相继发生连锁反应。因此,Wheelwright指出:新的语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视角,一种维度。通过它们,人们可以以某种独特的方式来看待现实。
4. 类推说理。隐喻可以使我们借用源域(source domain)推理模式,来对目标域(target domain)进行类推说理。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也使用另一领域的知识来说明某一领域的特点,从而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
1. 加强对词汇的理解。词汇学习和记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隐喻是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传统词汇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必要引导,绝大多数学生没能认识到隐喻在思维中所起的作用。如:“九”在汉文化中被认为是个极数,因此含“九”的词多表示“极多、其高、其深、其远”等。如“九天”、“九曲黄河”。
另外,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词汇中也十分普遍,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现象(包括不同义项和不同词性)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隐喻和转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隐喻的认知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体系认识到更广,更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去,从而扩大词汇量,实现理解性记忆。
2. 联想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联想是指根据词与词之间各种内在联系,在词与词之间形成一种桥梁,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又容易记忆单词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完全通过隐喻讲解“angry”,angry is heat (愤怒就是热)并且heat is fire(热是火),所以angry is fire 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联想掌握更多的内容,对于angry is fire 我们可以联想到:
a. Those are inflammatory remarks. 别惹我发火。
b. She was doing a slow burn. 他在火头上。
c. He was breathing fire. 你在火上浇油。
3. 更好的理解英汉文化差异。隐喻表达和承载了一个民族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隐喻来进行文化教学不失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可靠的途径。
3.1 同一性。不同的语言中隐喻的表达方式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隐喻概念基础。人类的隐喻认知活动植根于人类的自然经验,而人类的经验重合之处就会形成“文化共核”(common cultural core),产生相似的隐喻表达和相同的汉英隐喻概念的形成。例如,“时间就是金钱”。英语中,我们常说“Don’t waste your time.”同汉语中“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说法就有着相似的隐喻概念。
3.2 差异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文社会环境形成的不同的世界观和认知观,在表达和表现方式上同样会体现巨大差异。例如:“龙(dragon)”在汉语中象征着威严和权利,被视为吉祥物,我们可以说自己是龙,是“龙的传人”或“望子成龙”。而在英语文化中“龙”却带有明显的贬义意味,人们习惯地将其看作“撒旦”“魔鬼”等象征。
[1] 赵艳芳. 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分界[J]. 外国语,1995,12.
[2]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G42
A
1008-7427(2010)11-0149-01
2010-09-04
作者系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