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观——基于需要理论的分析

2010-08-15 00:54超,王
关键词:就业观马斯洛毕业生

王 超,王 冰

(11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淄博255049;21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观
——基于需要理论的分析

王 超1,王 冰2

(11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淄博255049;21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需要理论;就业观;心理

需要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重要理论,它可以对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就业观念进行全景式探析,并在其指导下,培养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科学就业观。

一 需要理论概述

需要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其观点表述于他发表的著作《人的动机理论》。在这本著作中,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等。它是人们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

安全的需要要求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1)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2)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3)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所期望的人物。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其中最为迫切的需要成为主导需要,其他则为次要需要,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而“环境必须使这些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否则,就会出现身心疾患。”由此看来,对个体或群体进行科学合理的需要分析,在个体或群体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大学毕业生而言,大学生选择职业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生的需求,因而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是他们对各种人生需要重视程度的反映。如果在大学生活中运用需要理论建立科学、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观,就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的就业心理和理念,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需要分析

从1997年开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国家已不再负责大学毕业生的分配,毕业生完全进入市场自主择业。特别是2003年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由于短期内毕业生增幅巨大,导致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008年底,教育部在连续多年作出“就业形势严峻”的判断后,再次发出了“2009年更严峻”的重要提示。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渐显露之后,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今年的民生难题。春节前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各地正在千方百计推出各种措施,力促百万“待业”大学生和新增610万毕业生顺利就业。但从各高校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大学生对社会认识及自身需求认识不充分,对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心理准备不足,导致在就业问题的判断和决策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因素。

1 从众盲目心理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而在知觉、判断、动作等方面做出与众人一致的行为,称之为从众行为。而驱使个体采取从众行为的心理称之为从众心理。毕业生在择业时,经常会出现从众心理,总认为大家喜欢的职业一定就是好的职业,对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以及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盲目跟风。其实,择业是一项认真的工作,它需要毕业生全方位地进行考虑,决不是盲目从众随大流或跟着感觉走,这样即使找到了工作也未必适合自己。

2 焦虑浮躁心理

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表现为焦急、恐惧和紧张的情绪体验,它主要是由于对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担心或对应付某一局面的能力的担心而造成的。毕业生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许多学生会产生矛盾与焦躁的心理,他们对未来抱有幻想,但又怕期望破灭,期待就业,但又怕找不到好工作。对于复杂多变的情形无法驾驭,或在求职的过程中受挫,失败的体验加重了心理负担,一提起找工作就感到恐惧,焦虑不安。

所谓举象,就是引导学生将故事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意象,从而实现故事视域和生命视域的融合。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大量积淀相关的感性形象,营造故事的情感场,渲染、铺陈、强化,以学生可感的画面、形象为拨动心弦的载体,或设身处地,或身临其境,或感同身受,或心驰神往,师生共同进入一种“忘我”的精神状态。例如,《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一课中,教师为学生讲述了民工父亲的故事,课件上展示出一幅幅画面:低矮的工棚、炎炎烈日下的脚手架、瓢泼大雨中的三轮车夫……随着故事的铺陈、画面的累积,学生被深深感动,像在,境在,情在。

3 自负高就心理

面对着金融危机带来的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学生仍坚守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从表面上看,这与传统的“精英”教育观念以及大学生高等教育的高成本寻求高回报的心理有关,但更多的是反映大学生的一个就业心态问题。从现实来看,部分学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对就业的期望值太高。特别是个别干部、学生党员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羡慕,一贯比较顺利,因此盲目自信乐观,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对就业的困难和自己的劣势估计不足,定位过高。

4 虚荣功利心理

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不够,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一厢情愿地谋求高薪高酬职位,甚至抛弃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由于目标不切合实际,况且竞争激烈,使毕业生容易遭受挫折,心理上难免会感到困惑,结果导致心灰意冷,甚至丧失自信心。

5 求闲怕苦心理

求闲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中追求舒适、清闲的心态。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甚至有毕业生喊出“零工资就业”的口号,但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的估计目前形势,仍把自己视为天之骄子,找工作拈轻怕重,追求安逸和高待遇,鄙视体力劳动,重就业轻创业。

三 运用需要理论培养大学生科学就业观

在大学生就业期间,学校、社会、家庭要提供必要的援助,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毕业生必须进行自我调适,寻找积极应对就业的策略。

1 先就业,再择业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如果低层次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无法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当个体体会到生存的压力时,不得不放弃不现实的高级的需求层次,转向首先满足低层需求。在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先就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要避免有业不就,在就业无法达到专业对口的情况下,提倡宽口径就业,发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培养积极的就业态度,使自己与就业职位合理匹配。

再择业的目的是为了走向自我实现的目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安全的生活得到保障后开始给以每个人“爱和归属感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时考虑的不仅仅是自身的物质需求,还应该有更深的精神追求,因为抛开了所能得到的物质,精神也许才是最终的归属,而这种目标才具有真正的拓展性。

2 先定位,再出手

有关各层次需要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类动机生活组织的主要原理乃是基本需要按优势或力量的强弱排成等级。“其主要动力原则是健康人的优势需要一经满足,相对弱势的需要便会出现。”大学生在就业时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将现实环境、现实需要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清晰的定位。合理定位是成功就业的基础。一方面,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大学生要学会从低起点开始,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另外一方面要学会了解自己,包括承认自身的价值。毕业生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准确地定位。在了解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个人性格和气质特点,并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为就业确定指导性方案。

3 先投入,再收益

在人类的各种需要中,“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由高级需要激发。人的最高级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最完整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潜力。个体愿意为高级需要的满足牺牲更多东西,而且更容易忍受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失落。”任何的回报与收益都应该同投入和付出的多少成正比,大学生就业也如此。厦门大学廖泉文教授提出的“绣花大娘理论”,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一理论的提出,源于一个故事:一个小媳妇,想学一门手艺,以作养老之资,但没钱又无门路,于是她利用自己的一点针线活的底子,免费为邻居出嫁的姑娘们绣嫁妆,这样过了10年,她手里积攒了很多花样,并小有名气,于是第二个10年,她开始有偿服务,但略低于市场价格,到第三个10年,她高于市场价格,却有很多顾客,绣花大娘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晚年过的相当富足。

如果大学毕业生们都能像绣花大娘那样,深谋远虑,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先投入,再收益,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终究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4 先受挫,再提高

马斯洛认为,在追求自我实现需要的过程中,“人并不是简单地存在着,而总是决定他的存在是什么,以及以后他会成为什么。无论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我们总是保留了人的自由的最后仅存的东西——在既定的环境中选择个人态度的能力。”在现实的求职过程中,大学生总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应该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徒劳的抱怨。求职是大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塑造你自己,并主动调节自我,适应社会的途径。在求职的过程中,要正视现存的环境,从有限的条件中作出选择,努力按照未来的目标重新塑造现在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提倡大学生在就业时摆正心态,降低不现实的要求,做出与自身能力相符的定位,在就业机会较少的情况下,不要挑肥拣瘦,应该首先做到“能养活自己”,少走弯路,踏踏实实地从基层做起,不断积累经验,按照需要层次理论,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人生目标。

[1] 何绍红1马斯洛的理论对大学毕业生心理教育的启示[J]1钦州学院学报,2007,(2)1

[2] 陈核来1论大学生的就业观[J]1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

[3] (美)马斯洛1马斯洛的智慧——马斯洛人本哲学解读[M]1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

[4] (美)马斯洛1马斯洛人本哲学[M]1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1

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 ts’Employm en t in the Con text of Financ ia lCr isis——Based on Maslow’s Demand Theory

WANG Chao1,WANGBing2
(11Schoo lofManagement,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Shandong 255049,China 21Schoolof 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Shandong 255049,China)

Maslow’s demand theory;concep tof college students’emp loyment;p sychology

Maslow’s Demand Theory is an impo rtmant theory made by American humanistic p sychologistsMaslow1 It can make comp rehensive analysis to the unhealthfulemp loymentconcep ts of college students,and under the theory instruction,trained the sciebtific emp loymentconcep t suitable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1

G 47318

A

167322804(2010)0220081203

2009204214

猜你喜欢
就业观马斯洛毕业生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最“叛逆”的毕业生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