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钧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人文教育在高师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
杨 钧
(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文章从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增强素质、提升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了人文教育在高师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出人文教育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结论。
人文教育;高师美术;人格;素质;能力
现在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纳。高师美术教育也迫切需要加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就是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凝聚的经典,对人进行教育。它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易经》里“观乎天下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的“人文化成”就是规范家庭、社会、国家各种人际等级关系的伦理概念,这里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注重人的文化教养的精神,即按当时社会的标准塑造有教养的、多才多艺的人,也是以诗、书、礼、乐去教化天下的意思。人文教育的概念在西方,起源于人文主义,它是对于人的各方面的求知、对于人的知识的一种探讨,也有用传统的文化来教育人的意思。
人文教育主张以理性克制人欲,强调内省,强调对人类优秀文化的汲取。人文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它不能直接给人以实用的技能和技巧去面对社会,去解决各种生存问题。它所训练的是人的一种品行和素养,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人文教育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和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体现在:
人格一般指人的品行或个性。人文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受教育者构建一个健全的、高尚的人格。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逐渐形成时期,他们的人格构建很需要学校通过人文教育,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中国绘画艺术非常讲究人品、人格。历代画理画论都把人品与画品、人格与画格紧密联系起来,素有“人格即画格”之说。可以这么说,中国绘画是一种人格的艺术,没有人格的支撑,艺术的精神品质就会消解和弱化。
中国山水画从一开始就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和人格修养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传最早的山水画家——六朝的宗炳曾画所游山水于四壁,说是“老病将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并时时对之“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唐代的张志和每画山水,则必应歌舞。近代的徐悲鸿一生以“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为座右铭,他“三请齐白石”的故事,也体现了先生高尚的人品和人格。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期间,齐白石拒绝侵华日军的威胁利诱,退回了美术学院教授的聘书和赠煤,贴出了“官入民家主人不祥”的告白以拒见日寇、汉奸,在当地一直传为佳话。他们的艺术个性、生活态度、人格理想和道德操守一直照耀着后人,激励着后人。当然,他们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和其高尚的人格是分不开的。
中外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上都有很多关于人格的伟大理论和实践。这些闪光的人文教育教材,进入学校,进入课堂,对我们学生人格的完善会有很大的帮助。
素质就是指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具备的能力和品格。它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方向,并直接影响学生艺术道路的发展和进步。有没有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今后能不能为社会所用的关键。现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崇拜权利,迷信金钱,偏执自闭,好逸恶劳等。这都和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有关,加强人文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
其次,人文教育可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真正能服务于社会,保证社会科技持续发展的人才。这种人必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娴熟的专业知识,这种素质反映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就是学生应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外语水平、电脑操作技能、文献资料利用能力以及对美术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这也是我们所培养的未来的美术教育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我们培养的美术教师,如果他没有文化修养,除了在社会上立身有问题外,他所讲的课一定也枯燥无味,没有深度、没有广度、没有联想、没有文采,学生也一定不会满意;没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电脑技术和文献资料利用能力,就无法面对今后的实际工作,科研任务也无法完成;没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也就无法适应美术课教学,技术和技巧是美术课的特色,如果失去这些,美术课也就消亡了。
再次,好的身心素质,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十分重要。在学习或生活上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很多学生开始感到不知所措,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有的意志脆弱,畏惧退缩;有的无所适从,悲观失望。加强对学生情绪意志应变能力等心理素质的培养,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也是人文教育的任务之一。人文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看待困难的方法和角度,提高扭转厄运的信心和勇气,让年轻人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为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对所表达对象的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在创作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人文教育能帮助学生提升这些能力。
当我们面对一个要表现的对象时,首先要去感受它,这种感受可以转变为艺术作品中的情思、诗意、意境等,感受力的深浅可以决定作品的深度和厚度,感受力可以让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腾飞。而一个人有无人文素养,对一个物象的感受力、想象力乃至创造力都是不一样的。例如,笔者曾经带领学生去位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写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一脸茫然,一点表达的情绪和冲动都没有,一点画意都没有,而有的学生却能联想到历史上黄鹤楼的兴盛和衰落,想到历史上文人骚客在此写诗作赋,特别是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诗里表现出的苍茫和空灵,对他一定会有所震撼,有所感染,这时他对黄鹤楼的感受、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大不一样,画面的效果也就大不一样。所以人文素养能为我们的艺术带来灵感,让我们的绘画变得深沉、厚重、有思想、有内涵、有情感。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本科生四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是每个人都要做的功课。可由于专业教育的路径过于狭窄,学生把四年的时光大都用于磨练绘画技术和技巧上,他们根本不知怎样下笔,文章写出来问题非常多,要不文不对题,词不达意,要不平铺直叙,一点方法都没有,还有的无论点、无论证,不知所云。这些都和我们的教育重技轻道,缺失人文教育有关。试想,这样的学生又怎么能适应社会需要呢?今后又怎么能做一个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呢?所以这个能力,也有待于我们利用人文教育去帮助学生提升。
教育部新的美术课程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并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这个“广泛的文化情境”正是人文教育的任务。
总之,人文教育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丰满人性;能帮助学生增强思想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能帮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提高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把重视绘画技术的传承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高师美术教育的作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G 642
A
1009-9743(2010)01-0083-02
2009-08-25
杨钧 (1955-),男,汉族,河南信阳人,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绘画艺术。
(责任编辑:王 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