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之改造

2010-08-15 00:51:41
关键词:怀特海纪律阶段

楚 渔

(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北京 100097)

教育与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之改造

楚 渔

(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北京 100097)

中国人传统思维模式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混乱、僵化,缺乏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尽管有不少学者进行过探讨,但科学的思维模式并没有渗进中国的知识文化层面。实践证明,传统的思维模式与习惯并非天生,通过培养是能够改变的。所以,改造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教育;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混乱僵化;改造

对于中国人思维模式的缺陷①关于中国人思维模式的缺陷,见楚渔《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中国不少学者都进行过研究和探讨,但这些研究大多是书斋式的,科学的思维模式没有渗进中国的知识文化层面,也没有成为全民的主流思维意识。这种思维习惯也并非天生,是在成长过程中,受社会规范影响慢慢形成的。美国学者尼斯贝特指出,思维模式通过培训是能得到改变的。英国学者怀特海也说: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而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1]9本文在此仅仅从教育角度,谈谈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改造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在教育上,文论仅仅是一些断论和定论。多数情况下不去说明结论是如何得来,不去论证是否合理,除死记硬背结论外,很难学到其方法。这种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刻板的说教,很难令人信服。与西方文化相比,西方的教育多是告诉事情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重视理性分析,讲究使用工具,告诉人们结论和结果是如何得出来的,用何种方式、过程是什么、根据是什么,从而得出明白、清晰的结论。美国密西根大学著名教授谢宁说:“我认为社会学的核心并不是知识,并不是关于社会的知识,而是得到知识的手段和方法。”②谢宁教授2002年10月21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我们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培养的人缺乏思辨能力,中国有不少媒体关于这方面的叙述。如《青年参考》在一篇讲述中国留学生的文中说,“他们失去了探索和思辨的能力。”③《中国留学生啥形象,五名老外说说看》,《青年参考》,2009年3月20日。文中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现攻读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的美国学者塞缪尔对中国留学生丧失思辨能力的现象非常失望,他说:“在哈佛读书的中国留学生都是佼佼者,他们之中很可能会出现这个国家未来的领导人,如果连他们都丧失了探索和思辨的能力,一个国家该怎样不断前进发展呢?”实际上,中国的僵化教育,从学前儿童就开始了。几岁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时期,也是探索未知世界,拓展自己智力空间的黄金时期,却被家长们逼着去学与这个年龄段不该去学的东西:识字、英语、弹琴等(个别特别喜欢干一件事的除外),有些还要背什么唐诗三百首等。

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但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视而不见),儿童是“喜新厌旧”的典型,一件玩具,一般小孩喜欢的时间不会超过几天,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小孩子好奇心极强,求知欲也极强,熟悉的东西他就会不屑一顾,这是孩子的天性本能。这个时期的孩子正是开拓视野、探索世界的时期,小孩子和小动物在这一点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小猫小狗为什么喜欢打打闹闹,就是为了探索世界、拓展智力,培养生存能力。人类的孩子也是一样的,而我们的大人们为了所谓“不使孩子输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拼命地逼着孩子去学一些东西,只要周围的人要孩子学什么,自己就也要孩子学什么。这些家长们从来只关心孩子考多少分,几乎没有几个家长告诉孩子如何去学习的。同样,这些家长们只关心孩子能否考上名牌大学,几乎没有几个关心孩子应该学什么专业。其实,选对专业比考上名牌大学更重要,可我们的家长几乎没有谁真正操心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从小在全社会僵化思维熏陶下,在学校及家长们的逼迫下,逐步失去了探索和思辨的能力。

近代世界知名的大数学家、大哲学家怀特海写的《教育的目的》一书中,他认为生命智力的发展是有一定周期的,智力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智力发展的三节奏:第一是浪漫阶段;第二是精确阶段;第三是综合运用阶段。怀特海认为:浪漫阶段大致延续到13或14岁;从14岁到18岁是精确阶段;从18岁到22岁是综合运用阶段。[1]67这三个阶段大致是:从学前阶段到小学是浪漫阶段,从初中到高中是精确阶段,大学是综合运用阶段。怀特海认为;浪漫阶段是儿童开始体验世界,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将形成关于世界的基本“图式”,这关系到儿童是以继承为主或以创新为主。所以,浪漫阶段对儿童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此阶段“人们所讨论的题目具有新奇的活力;它自身包含未经探索的因果逻辑关系,也以丰富的内容为探索者提供了若隐若现的机会”。[1]在此阶段中,儿童能体验到一种兴奋,因为他们“从接触单纯的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未经探索的关系的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而浪漫的情感,本质上就属于这样一种兴奋”(这就解释了孩子为什么“喜新厌旧”)。怀特海还指出:“一个儿童在青少年浪漫期所形成的特点,将决定理想和想像如何塑造和丰富他未来的生活”[1]39而这个“重要的浪漫阶段的内容像洪水一样涌向儿童,将他推向精神世界的生活。”[1]40所以,怀特海强调:“浪漫必须加以培养,因为浪漫毕竟是我们要得到的那种和谐的智慧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1]62怀特海这种学说,得到现代儿童脑神经学说的支持。

从上面论述可以看出,我们的整个教育理论包括学校的教育模式,从儿童期间就扼杀了孩子未来的创新和思维能力。我们的教育体制,也是全套引进西方的(中国过去只有私塾,没有什么小学、中学、大学之说),但是我们却用中国式的僵化思维模式来对待鲜活的西方教育模式,中国的这种教育体制,很难培养高素质的具有首创精神的人才。

古希腊思想家赫拉克利特认为:博学不等于智慧。怀特海也认为:“没有浪漫的冒险,至多你只能得到缺乏创新的死板的知识,而最坏的情况则是你轻视概念——根本无知识可言。”[1]60怀特海还认为,教育的三个阶段还包含自由和纪律两方面的基本要素。他指出:“通往智慧的惟一的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识的惟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1]54智力发展是从浪漫开始,进一步走向高层次的浪漫。所以,“教育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自由,但是有一个纪律占主导地位的中间阶段,这时自由从属于纪律。”[1]55怀特海在此首先肯定自由在教育中的作用,因为自由能带来兴趣和快乐,“兴趣是专注和颖悟的先决条件。”[1]56同时也指出,纪律也是必要的,因为纪律有助于知识的获取,使思维有条理。但不可过分强调纪律,不加区别的纪律只能使大脑变得麻木不仁,因为活泼的思维习惯只能在合适的自由气氛中产生,“青年人天生渴望发展和活动,如果用一种枯燥的方式将受纪律束缚的知识强加给他们,会使他们感到厌恶。”[1]57只有恰当的自由气氛,“纪律应该满足对智慧的一种自然渴望。”[1]58“惟有通过享有广泛的自由才能得到这种纪律。”[1]62儿童的纪律性主要不应是外界强加的,应该通过自我约束培养出来,这才是真正的纪律,只有这样,自由和纪律才能发生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

对比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给孩子的自由太少了。中国的家长和老师,以及整个教育体系,加给孩子身上的负担太重了,强行灌输的结果,使知识僵化,“思想呆滞”(怀特海语)。所以我们培养出成千上万的大学生,仅学理工科的科技人员就有4700万人,但具备首创能力的人很少。怀特海强调,“忽视智力发展的这种节奏和特点是导致教育死板无效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孩子在上学前应该充分地让他们玩耍,不要强加他们任何不必要的知识,使儿童在玩耍中充分地扩展他们思维的自由空间,开发智力,增强儿童大脑中各方面功能的神经元。

另外,我们主张男孩应该8岁上学,女孩应该6岁上学。因为女孩在这个年龄段比男孩成熟得多。如果都是7岁上学,女孩已经很成熟了,而男孩还是傻呵呵的。这一点还要考虑到女孩的工作和婚恋问题。如果同时7岁上小学,大学毕业时都是22岁或23岁,男生奋斗几年没关系,女孩再奋斗几年找对象都难。所以很多优秀女生就成了老姑娘了。一般通过观察发现,女生在17、18岁时思想已经非常成熟了,她们才智增长25岁左右到了高峰,以后就放慢了,几乎停止了增长。而男人在25岁左右以后才开始真正发挥自己潜力,至30岁左右思想真正成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成功的女人都很年轻,而男人多在中年。

怀特海是在80多年前提出这一套教育理论的,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心理构建学以及美国科学家对儿童大脑神经元的研究成果,证实怀特海的这套理念是正确的。纵观我们中国人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的教育方式,距离怀特海讲的相差甚远。因此,改变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是我国教育的头等大事。

尼斯贝特通过实验证明,人的思维方式是可以通过培训改变的。鉴于我们中国人逻辑思维能力过于薄弱,在教育中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只要有了基础理论,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就能够熟练掌握需要的知识并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有首创精神。因此,我们学校应该从小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中学时就开设形式逻辑课程。形式逻辑是所有逻辑学说的轴心,没有形式逻辑的基础,辩证法也不可能学好。正如黑格尔所说:“从事这种形式逻辑的研究,无疑有其用处,可以借此使人头脑清楚,有如一般人所常说,也可以教人练习集中思想,练习作抽象的思考。”[2]73又说:“学习的人通过逻辑学所获得的教养,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因为这门科学乃是思维的思维。”[2]64形式逻辑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乃至批判非理性思维的现象和表现,否则逻辑思维的能力照样薄弱,离开书本指定的套路就啥都不会了,也就是说逻辑思维并没有真正被主观意识到。没有逻辑思维,什么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或者别的什么思维,都不可能发挥真正的功效。逻辑思维必须是轴心,是基础。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建立在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上的;没有经典物理学,不可能产生相对论。

当然,改变我们中国人落后的思维模式,不仅仅是上述这一方面,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其中包括文字和语言的改革。所以,这应该是整个教育系统和全民的事情。

[1](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2002.

[2](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责任编辑:杜红琴)

G40-056

A

1008-2603(2010)06-0128-03

2010-11-10

楚渔,男,湖南邵阳人,首都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怀特海纪律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科学与社会(2022年1期)2022-04-19 11:38:42
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探析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莫愁(2019年36期)2019-11-13 20:26:16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 03:04:00
一封“安慰信”
纪律
故事大王(2016年6期)2016-07-21 17:42:08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
哲学评论(2016年2期)2016-03-01 03:42:37
漫画
读书(2015年7期)2015-07-13 20:33:11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24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