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王艳荣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教育是一门关于人类教育生活实践的学科,必然需要用适当的方式去呈现它,由于人类的生活与经验息息相关,叙事自然就成了人类生活经验的最佳表达方式.教育叙事研究是让叙事者自己说话或让历史印记自己显露出它的意义,从事实本身寻找事件内在的“逻辑”,而不过多地用外来的框架有意无意地歪曲或滥用事实,也即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叙事探究的本质在于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1],传统教育叙事研究所具有的封闭性、个人性等局限,严重影响了其生命力.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Blog也称“博客”与传统的教育叙事研究相结合,实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发展.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可以使教育叙事报告数字化,使得叙事研究更容易保存、流通、复制,使叙事研究的传播范围全球化.
叙事(narrative)即叙述故事,或类似讲故事之类的事件或行为,用来描述前后连续发生的系列性事件[2].叙事普遍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是人们表达思想的有力方式,是去揭示实践经验中的意义.叙事研究又称“故事研究”,是一种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它不追求上升为一个普遍的理论,也不是追求规律的东西的.叙事研究是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基础的,是质的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形式.一方面,叙事研究扎根与“教育实践”的土壤,没有教育的滋养,就没有教育事件产生的根由,所叙之事就无从叙起:没有对教育事件质的揭示,叙事本身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叙事研究的可能.另一方面,叙事是为了研究,研究是为了剖析事件的质,解释现象背后的真实.因而,叙事正是在质的研究中展开、分析、描述并完成的.
叙事研究被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是由加拿大的几位课程学者倡导的.他们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生活、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使人们意识到“叙事研究”对教育所具有的突出意义,因而,我国教育理论界开始关注并介绍“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3].教育叙事研究也属于质的研究,所谓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4].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以及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隔阂与分裂的有效方法,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这种研究方法已被逐渐运用于国内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教育叙事已经成为熟悉和理解教师专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多数情况下,教师本人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体验,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了解教育和向别人讲述其所了解的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比较容易被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所掌握和使用,不像量化研究那样需要教师或研究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值得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了解、熟悉和运用.
1.3.1 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关注叙述者的亲身经历,所报告的事件是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而不是教育者的主观想象.教育叙事研究十分重视叙事者的处境和地位,尤其肯定叙事者的个人生活史和个人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叙述者既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故事里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1.3.2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1.3.3 教育叙事研究所叙的事具有情境性,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遇到的特别的人和特别的冲突、问题或使生活变得复杂的任何东西,所以叙事研究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故事.比如:教师在某些教学问题或事件中遭遇困境时,就要思考和谋划解决问题、定出困境的出路,这里面就会涉及很多曲折的情节.
1.3.4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形式就要遵循一定方法论,不仅要有叙而且要有论.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1.3.5 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传统教育叙事研究整个研究过程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很少有外来人员的参与,很少有外来思想的碰撞,整个研究的结果只为个人或者很少的几个人服务.传统的教育叙事研究是静态型的,研究者把研究结果写成教育叙事报告后,一般不会再发生变化,严重影响了其生命力.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叙事研究,实现了叙事研究的新发展,可以使教育叙事报告数字化,使得叙事研究更容易保存、流通、复制,使叙事研究的传播范围全球化.
Blog是 Weblog的简称,是网络上的一种日记形式,也叫“网络日志”,目前国内将Blog翻译为“博客”.Blog是富于人性化的网络交流平台,它简单易用,技术门槛很低,具有积累功能.任何一个老师或学生每天都可以随意写自己的思想,有学者认为“要想做好叙事研究,固然需要培养许多素质,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向伟大的作家学习’”[6].通过Blog回顾自己过去所写的东西,看到他人的评价和反馈,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并在无形中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Blog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小型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它方便个人知识的梳理,关注个人发展的进程.对一个学习的集体而言,它让我们建构了一个深刻思考和交流的平台.Blog几乎可以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以Blog为平台的教育叙事给一线的教师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就是把教育叙事研究架构在Blog平台上,在Blog上进行教育叙事研究.Blog作为一种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将传统的以印刷品为载体的叙事研究通过数字方式把一个个“教学故事”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不仅便于今后的研究和管理,而且可以在线得到来自全国的同行和专家教授的帮助和引导.更为重要的是,群体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往往可以带动一个学校的大多数教师参与,进而影响到更多的学生,从而增强了教育叙事研究的生命力、实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新发展.对于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Blog特别适合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故事,而不必不像量化研究那样需要教师或研究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能够真实、深入地反映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研究方法.
2.2.1 具有共享功能,有利于研究者(教师、学生或专家)的交流 研究者在Blog上发表的文章能够即时发布,互联网上其他教师、学生或专家都能够立即阅读到这篇文章,并且可以进行在线留言、发表评论等.Blog使叙事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者个人的小圈子,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读者与研究者之间可以展开充分的交流,头脑风暴,创造出更多的智慧,促进了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生态环境的形成.研究者还可以通过求助于专家、与他人的交流以及反思,不仅解决了教育中的问题,深化了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还可以按照自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更深入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使教育叙事研究更能体现出教育规律.这种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通过学习Blog叙事的交流共享,推动了整个教育界群体的全面进步.
2.2.2 有利于教学反思,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7].优秀的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适应外部环境,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Blog的快速反馈功能以及得到同行和专家的建议和帮助,经过日积月累的反思会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2.2.3 数字化形式的叙事出版周期短,实现了“个人出版时代”的梦想 无论任何人,只要敲动你的指尖,你的故事便可以传向网络;反之,你可以方便地获得别人的叙事报告资料.叙事报告数字化,使得叙事研究更容易保存、流通、复制,使叙事研究的传播范围全球化.传统形式的叙事报告常以书籍、杂志、报纸为载体,生产和传播的周期很长,而Blog上的叙事报告可以每分每秒刷新.正式出版的叙事报告,需要经过若干“守门人”的过滤,对一般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投稿和发表的门槛很高,Blog实现了“个人出版时代”的梦想,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你的叙事故事,同时与全世界的读者共享你的研究成果.
2.2.4 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管理 Blog聚集了各种零碎的思考,这些思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对教师而言,他可以得到有关学生的心里状况、学习的真实状况以及学习经验;对学生而言,他可以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思路、其他学生的经验和教训,并且经常阅读这些Blog能帮助他建立一个专家咨询系统.
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Blog相结合,恰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对于教师来说,Blog作为络网工具其门槛低的特点最适合于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它为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思考的平台,不仅有利于教师同各地的专家、同事随时交流,提高教师的主体意识,而且有利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对于学生来说,Blog的“零技术”突破了过去那种制作个人叙事网站的技术局限,使其更加“平民化”、“大众化”,每位会打字的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建立自己的博客.基于Blog的学生叙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有帮助学生利于这一平台表达疑惑,有利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联系.总之,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正是“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
∶
[1]丁钢.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6-39.
[2]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3,(9):11-13.
[3]刘良华.论教育“叙事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2,(4):52-55.
[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5-56.
[5]周勇.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追求——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访谈[J].教育发展研究,2004,(9):56-60.
[6]吴卫东,骆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01,(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