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幼儿生命成长中的“1+1现象”

2010-08-15 00:46福建省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岳玉阁
当代学前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生命母亲儿童

■ 福建省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岳玉阁

透析幼儿生命成长中的“1+1现象”

■ 福建省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岳玉阁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与父母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成为家长行动的指南。对孩子的教育成为父母最为关心和重视的话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父亲和母亲两者在子女的教育中“争权夺势”;父亲或母亲一方淡出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方来教育孩子等等,这些问题给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后果。父亲和母亲可谓儿童生命成长中的左膀右臂,两者之间的角色、地位会对儿童的生命成长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儿童生命的健康、快乐成长,为了让儿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父亲和母亲必须认清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两者之间要很好的协调起来,以使对孩子的教育达到“1+1>2”的效果。

一、解读“1+1理论”

1+1理论是经济学中常用的一个理论,是企业管理中团队建设的有效方法之一,即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和团队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如果这两个目标完全一致,那最后的结果必定是1+1=11,必然会取得良好的结果,但如果两种目标不一致,最后的结果便成了1+1=1,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建立共同的志向和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是1+1理论的关键。在数学的四则运算中,1+1确实等于2,然而在现实生活中,1+1的结果却是多种多样的,是一个不确实的答案。比如人都长着两只眼睛,这两只眼睛的功能却大大超过了一只眼睛加上另一只眼睛的功能。据有关科学家计算,两只眼睛由于是相互配合组成了一个整体,因此一双眼睛的功能是一只眼睛的6倍。这样1加1就等于6而不是2。

1+1理论强调的是合作精神,为了达到1+1>2的效果,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的利益。个人之间的有机结合是保证集体利益的关键。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之间的作用我们也可以采用这个理论来解析。父亲和母亲都是子女的重要他人,二者对子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但是,要使二者的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经常有 1+1<2、1+1=1等现象发生。这就使儿童生命的健康、自由、快乐的成长成为一个美丽的、遥不可及的梦想。

二、解析幼儿生命成长中的“1+1”现象

(一)“1+1<2”——父亲和母亲争夺幼儿生命教育的主导权

父亲、母亲都是孩子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家庭健全是幼儿生命健康、和谐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幼儿完整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强调人格的统一性,并指出家庭教育是幼儿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强调父母自身的角色定位将对幼儿生活风格的形成及人格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视野看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角色,对当下幼儿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通常这样理解父母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常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孩子的个性成熟和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当中。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做父母的心愿,为了孩子能够成材,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争相使出浑身解数。但是,“在生活中,夫妻之间由于经历、价值观和知识水平不同,对孩子成长的理解也不同,产生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的分歧。”具体表现为,在家庭里面,爸爸禁止的事情妈妈那里可以放行,妈妈提倡的事情爸爸却不赞同;父亲严厉地惩罚,母亲心疼地弥补……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意见不一致,家庭教育成了“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父母之间的互相“拆台”,使得教育效果互相“抵消”,这样做的结果是1+1<2甚至=0。

父母教育观念的不一致,给幼儿的生命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其一是不利于幼儿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其二是容易让幼儿产生投机心理。

家长之间教育观念的不一致是很普遍的现象,是制约教育效果的重大障碍。这种分歧和冲突,往往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1+1=1”——父亲淡出幼儿的生命成长过程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歌使我们认识到妈妈是孩子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儿童生命成长中,如果没有父亲的参与,儿童的生命就是不完整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亲在幼儿生命成长中的作用是比较小的。在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和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影响下,很多父亲“淡出”家庭教育,母亲成为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在亲子关系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实际上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同样起重要的作用,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是母亲不能替代的。德国哲学家E·弗洛姆也说:“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风范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在一个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就是一个天平,孩子处在父母的天平中间,哪头多了,哪头少了,孩子都会坐不稳。”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男子气概,有“女性化”倾向,难道问题出在孩子身上吗?在现代教育中,男孩往往被女性包围着,从母亲、外婆或奶奶、到女老师,家庭中又存在着父亲教育的缺位,男孩自幼在缺乏男性的环境中成长,造成性别认同的混乱,人格构建中缺乏男性化元素也就不足为奇了。家庭是儿童学习角色观念、模仿角色行为的首要场所。父亲往往象征着一种力量,具有威严、勇敢、进取、独立、拼搏等个性特征。只有父亲加入到家庭教育中,与子女加强沟通和互动,男孩才能从父亲那里学习、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逐渐培养男子汉气概,而女孩子也会受到父亲独立、进取、冒险等个性的影响。父亲的参与,将有助于孩子性别角色的顺利形成,并使孩子的个性更全面地发展。“有研究资料表明: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两小时的男孩子,比起那些一星期接触不到6小时者,人际关系更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甚至冒险性,更富于男子气概。

父亲在幼儿生命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不可替代的,父亲淡出幼儿教育,只能使幼儿的生命出现缺憾,而这种缺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探析“1+1>2”的教育策略

(一)父母双方坚持教育一致性原则

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基于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对儿童教养的理解。它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及行为,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历来为心理学家,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家所重视。教育观念决定着教育方式。现实生活中,年轻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看法不一致、方法不一致、做法不一致的现象。这太多的不一致,对孩子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了他们是非不清,甚至是非颠倒,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任性、盛气凌人、不懂礼貌、撒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因此,父母双方在教育观、教育措施、教育步调上应一致,不能众说纷纭;只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统一的认识和要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怎样才能有效增进父母双方教育的一致性呢?

首先,实现教育目的统一。父亲和母亲的教育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使孩子在生命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健康的、完整的、各方面和谐发展的儿童。父母必须首先明确这一教育目的并要达成一致,实现统一,因为教育目的是实施教育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父母只有在教育目的上达成统一,才能步调一致地对子女进行教育。

其次,实现教育观念统一。教育观念是支配教育行为的一种思想意识。父母必须实现教育观念的统一,才能步调一致地教育孩子。那么,现代父母应树立什么教育观念呢?概括起来讲就是要正确地对待儿童,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即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要求家长与孩子平等,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父母要把儿童放到生命的高度来认识,这样就避免了权威和专制。同时要认识到儿童是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人。儿童的生命是弱小的,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关心,同时儿童又是不断发展的,儿童按照自己生命的发展规律一步一步地走向完善。家长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还要认识到儿童是终将要独立走向社会的人。儿童生命的发展和完善还要借助于社会这个大的环境,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要让儿童学会生存,学会面对自己生命中的一切。

最后,实现教育方法统一。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我们提倡父母采用全新的教育方法,而不要沿用陈旧的、过时的教育方法,更不要一个采取全新的教育方法,另一个仍采用陈旧的教育方法。

总之,父母要不断地更新家教观念,掌握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科学知识。同时父母还应经常交流自己新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经常沟通思想认识,并做到互相配合,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在儿童的成长中给他们施以积极的影响,儿童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才能不走弯路。

(二)父母双方共同参与幼儿的生命成长

孩子需要爱,这种爱是父母给与的,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养料,就像一棵新生的树苗需要阳光和水一样。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没有爱,一切都是枉费。”孩子尚未成熟,他们的体力、社会性和智力还不足够进行独立的生活,他们需要通过父母的帮助完成他们不可能完成的事;他们的心灵还过于脆弱,缺乏必要的勇气、承受能力和恢复能力,需要父母的鼓励、安慰和保护……因此,父母双方都要参与到幼儿的生命成长中来。

在现实生活中,母亲一直都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陪伴者、指导者。相对来说,父亲的作用略显不足。因此,这里重点就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作探讨。

为了促进孩子的成长,父亲必须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更好地参与到教养孩子的工作中去,以赢得孩子的爱。第一,父亲要担当更重的教育责任。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亲应掌好舵,协调好家庭的各种关系,重在教会孩子自立自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二,父亲要多与孩子接触。“父亲对社会的贡献越显著,儿子越应发出自己的光华。这种光华要由父亲去引燃。”父亲不论工作有多么繁忙,心情是否舒畅,每天都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每周都要利用一段时间和孩子游玩,以拆除架在父子之间的“那一道厚厚的玻璃墙”,亲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心声,捕捉教育的契机,以免使孩子患上“缺乏父爱综合症”。第三,父亲要成为子女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父亲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孩子,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榜样可以使孩子特别是男孩子感受到男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气质风度,体察到男性的阳刚之美,可避免出现男孩性格女性化的现象。另外,父亲要多加表扬女孩。家庭教育专家布朗芬勃里勒的研究表明:孩子要健康成长,仅仅有母亲的赞扬、赏识还是不够的,父亲对孩子的赞赏往往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对女儿的赞赏收效更大。在一个核心家庭中,对于独生女孩来讲,父亲几乎代表了她对整个异性的了解。

父亲和母亲好比是幼儿的左膀右臂,缺少了任何一方,幼儿的生命都是不健全的。因此,父母双方都要参与到幼儿的生命成长中来,这是保证幼儿生命健康、顺利、和谐成长的重要的条件,缺一不可。

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使生命趋于完善和美好。为了使每一个幼儿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都能够按照自己生命发展的规律自由自在地成长,为了使孩子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请父母双方共同进入幼儿的生命中来,并且合理地、科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生命母亲儿童
给母亲的信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