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友洋
(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其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江苏省是传统医药产业大省,全省现有药品生产企业447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688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势头不减,2008年,江苏省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含药包材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5.3亿元、销售收入898.3亿元、利税143.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56%、22.15%和28.42%,全省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8年居全国领先地位,医药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009年4月,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意见》(苏政发[2009]69号),明确提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有效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法律规范、行政推动等手段,推进产业高端化和产业优化升级。2009年5月江苏省政府提出的《江苏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将医药产业纳入13项江苏主要产业发展规划,并进一步提出“以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优化升级为主线,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既注重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又着眼长远发展,着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因此,推动江苏医药产业优化发展,实现江苏省医药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狭义的产业创新是指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创新主体之间通过协同作用,实现技术的创造发明和产业化应用,从而实现产业突破性的进步、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从广义来看,产业创新指的是产业创新主体(政府、企业等)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和组合创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能力,培育新兴产业或使得原有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或使其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从而促使产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创新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将医药产业创新看做是产业创新主体:政府或医药企业(本文主要是指后者)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和组合创新,充分利用区域内的各项资源和能力,促进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发散,改造产业原有生产、销售模式,不断提高医药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并使其在一定区域之内处于主导或领先地位,并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从而促使产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一系列创新活动的总和。
产业创新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在产品层次上的创新,即同类型产品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二是在经济活动层次上的创新,包括不断提升的设计、生产和营销能力;三是在部门内层次上的创新,如从最终环节的制造到更高价值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也包括供应链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四是在部门间层次上的创新,即从低价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Geereffi)。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Humphrey,Schmitz的理论将医药产业的创新方法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程创新,通过重组药品生产系统或是引入高级技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二是产品创新,根据单位增加值转向更高端生产线;三是功能创新,即获得价值链上新的、更好的功能,如设计和营销,或放弃现有的低附加值功能而集中致力于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四是部门间创新,把一个从特定环节中获得的能力应用于新的领域或转向一个新的全球价值链,也称链创新。
产业创新体系是指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所建立的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政府、社会的联系网络。它是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业内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达到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产业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子系统,决定产业的知识扩散和技术创新能力,关乎产业和国家的竞争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江苏省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但是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却相对滞后。为此,我省亟须加强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和技能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推动医药产业升级,提高医药产业竞争力。将医药产业由江苏省优势产业向主导产业推进。
医药产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集约化程度高的产业,也是一项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医药产品研发创新一直是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据统计,国外的大型制药公司为了维持一定的技术产出,研发投入强度通常高达10%~25%,而我国整体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偏低,到2000年以后才突破2%,目前徘徊在2.2%~2.5%之间,除个别企业在5%以上外,大部分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由此造成主打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发展后劲不足。长此以往,形成了我国的医药产品在国际医药分工中处于低端领域的境地,国内市场的高端领域也主要被进口或合资产品占据,逐渐演变为发达国家以新药为主,而我国则以仿制药为主的被动发展模式。虽然江苏省已拥有各类药品研究机构200余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1家,另有1家药物安全评价中心,但与发达国家相应研发机构数量、规模相去甚远。
美国学者波特(Porter)于1990年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了零件、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品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共享基础设施、信息和知识的优先扩散、风险的分担、人才的流动与相互学习等等,因此医药产业集群可以进一步整合企业间优势资源,很好地弥补了单个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缺点。江苏区域内医药企业数量众多,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其产品呈现出技术水平低以及市场集中度低的“双低”情况。省内虽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型医药企业,近年也在不断进行行业内企业的兼并与拓展,但基本上都是同质型的合并,聚合效应并不明显。江苏省重视医药板块的打造,近年来先后建立了四大医药产业园区,分别是泰州医药产业园、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园、苏州无锡外向型医药产业园、南京“药谷”等重点医药产业基地。其中以泰州医药产业园最为突出,实现逐年高速成长,是全国知名医药产业的集聚地,但其总体规模相对还不是很大。江苏医药产业集群目前正处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甚至可以说目前江苏区域内尚无严格意义上的医药产业集群。
自从我国提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以来,江苏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和税收优惠的力度,大力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各类科技和创新活动,显著调动了各方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然而,对江苏技术创新开展得较好的企业进行实际调查发现,政府支持自主创新还不够科学,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盲目性,支持自主创新科技政策的主要着力点选择存在盲目性,解决科技和创新中的系统失灵问题存在盲目性。
江苏省是我国最重要的教育省份之一,拥有的医学、中医学、药学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居全国前列,在医药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实际调查发现,由于政府科技政策导向、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既导致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其在创新中的责任把握不准;也导致其在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上脱离其本原和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我省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多方面几乎无所作为。具体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多种服务水平低以及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多种服务的体系不完善。因此,如何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加快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江苏省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发展的情况,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可以从“点、线、面”三个维度进行建构。第一,以医药企业为点,特别是区域内核心企业为创新体系的节点,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医药产业内部新技术的产生和新产品的开发。第二,以产业链为线,通过核心医药企业将区域内具有相关业务和互补业务的其他医药企业节点组成水平创新链,同时,将产业中的上游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中游药品制造企业、下游医药流通企业组成垂直创新链,推动产业内新技术的转移和扩散。第三,以区域内社会资源为面,将产业创新链与外围的相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共同形成产业创新网络,发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重要功能,推动产业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
国家的竞争力来源于产业的竞争力,产业的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技术创新能力。要保证技术创新能获得成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具有及时和准确了解目标用户需求并开拓市场的能力、快速地进行多种技术集成创新的能力、运用资本市场融资和分担创新风险的能力、高水平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合作协调能力、以及综合运用上述各种能力的能力,显然要同时具备这些能力,最合适的就是企业。
研发投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产业技术创新的能力。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医药产业1996年研发投入12.65亿元,销售收入1043.34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151.1亿元,时至2006年研发投入101.30亿元,销售收入4718.8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5 018.94亿元,可见,研发投入与工业产值之间有高度的正向线性关系。据分析,研发投入每增加1亿元,医药产业产值增加42.251亿元。医药产业技术创新可以促进医药产业成长,而且促进作用明显。因此,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开发创新药物或改进药物的功效,既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将明显增加医药产业成长能力。技术创新成为产业成长的核心,不断加大医药研发投入必将成为医药产业主要提升手段。
医药产业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创新始终是医药企业的战略发展重点,但是,医药产品的研发特点是研发周期长、技术环节多、投入资金大、风险性强,中小型医药企业不愿或不能实施大规模的研发。因此,我们把医药企业的外部价值链与内部价值链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集成化价值链,把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及其流程看作是一个整体过程,形成一体化的价值链管理体系。集成化价值链运营机制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润分享”,正是这种以“协作”为核心的机制,形成了链条中每一个医药企业在企业发展战略和价值观的融合。在集成价值链中,由于核心节点企业是医药产业中的大型企业,拥有强大战略资源,因此,为了企业的长期利益,它们注重技术创新,研发资金的投入比重大,从而带动整条产业链优化发展。价值链中企业的集中和协作将发挥出增值效应、加速效应、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
产业集群是区域内相关产业的聚集,以便于通过地域性合作获取绩效优势。OECD将产业集群分为三个层次:国家层次——联系经济结构的产业集团;部门或产业层次——产业间和产业内生产链的不同阶段的联系;企业层次——围绕一个或几个核心企业形成的专业化供应商。由于不同层次的集群所需的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可以认为国家层次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多数是来源于政府意志下的制度安排,即组织设计模式,而产业和企业层次的集群可看作是自发生成的类型。医药产业链上的企业是相互联系的经济实体,它们会主动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资源,以便更有效地在全球市场上进行竞争。因此,依托集群发展是医药企业创新成长的有效途径。
在医药创新系统中,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方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都必须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即使其他各方都很好地发挥了作用,但其中某一方的职责不能得到有效履行,创新系统的构建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医药企业是医药创新系统的主体,因此承担着技术开发以及技术创新等一系列艰巨任务。通过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等方式积极投入产品创新,在产品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并由此带动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公共技术和两用技术开发、公共产品创新的主力军。在科技资源的供给上,发挥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的收集管理和应用、科学仪器设备研制等方面主导作用;在科技服务的提供上,发挥培训服务、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开发服务、技术转移和推广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方面支撑作用。
政府弥补市场失灵承担的责任。首先必须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开展各类科技和创新活动;其次要大力支持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和创新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还要为科技和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市场环境和鼓励创新的法规政策环境。
政府弥补系统失灵承担的责任。首先要保证各类科技和创新活动之间相互配套和紧密联系。其次要保证科技和创新活动开展与其需要的资源、服务和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套。最后要保证人才和资金等各类核心科技资源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有合理的分布。
据IMS预测,我国医药市场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在2011年,将有望跃居全球医药市场的第6位。到2020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095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中国将占全球医药总份额的8%。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以良好的创新系统为依托。江苏省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总额快速增加,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医药产业的研发投入还远远不足。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总体上水平较低,追赶发达国家仍将是一个非常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作为我国排名靠前的医药经济强省江苏,势必会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未来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立足之地,快速构建和谐、健康的创新系统将是江苏省医药产业升级的核心必由之路。
[1]邹鲜红、罗承友:我国医药产业成长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34).
[2]董莉、王红宝:基于产业集群的河北省医药企业创新成长研究[J].商业研究,2009(3).
[3]许超:基于产业集群的东北跨行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
[4]李庆东:产业创新系统协同演化理论与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
[5]曹阳丽:论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J].上海医药,2008,29(9).
[6]王丽君、申俊龙:泰州市医药产业发展与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