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田桂
(无锡市行政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8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改变了经济发展主体动力,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背景的创新型经济成为引领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就是摆脱传统工业化阶段的常规增长模式,由投资拉动转向技术带动,由实物资本推动转向智力资本驱动,形成创新驱动为主体的经济发展形态。世界发达国家在后工业化时期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经济和高端人才推动。多年来,无锡经济快速增长令世人瞩目,但经济发展模式整体上仍然属于要素驱动型和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和简单劳动加工,企业发展表现出过高的对外技术依赖,多数企业仍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对无锡而言,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速产业高新化、结构轻型化、资源集约化步伐,才能形成区域竞争的比较优势,加快从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的历史进程。只有充分发挥创新型经济的创造性、整合性和开放性功能,才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合理统筹区域空间布局,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地位、功能和牵引作用,成功实现城市发展转型。
无论是世界率先工业化城市,还是新兴工业化城市,其基本路径无不以创新型经济为主导,以技术革命和创新产业为支撑,形成核心优势和先发优势。创新型经济是指以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具有发现市场、引导需求、资源集约、永续利用的特点。创新型经济本质上是对传统发展方式和传统发展观的革命,是引领当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创新型经济不同于单纯依靠劳动力投入或资本的增加,以严重消耗资源作为代价的“增长型经济”。创新型经济的显著特征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知识的生产、存储、分配和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现在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崭新时代,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财富的增长和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传统的生产要用大量的自然资源、能源,即主要以消耗有形的物质为代价,越用越少。而现代知识的创造和发展大大降低了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附,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本、劳力、土地)已逐渐退居第二位、第三位,知识资源成为创新的首要资源。通过创新可以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从而改变资源产出,提高组织价值。因此,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国家、企业、个人都面临着日益剧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为了应付这些竞争,各类专业知识的价值受到高度重视,它们已被融入生产经营的组织程序和日常工作之中。“大脑”正在取代“体力”而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共同工作的廉价工具,知识的价值正日益上升。与此同时,知识的形态也有了发展,出现了知识商品化和商品知识化。知识商品化是指把知识转化成商品,从而获取利益。商品知识化是指提高商品中的知识、技术含量,以此提高商品的性能、质量和档次,从而获得高附加值。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各国的高科技园区(如美国的硅谷,北京的“中关村”等),数以百计的创新企业聚集在一起,创造的利润很大,依靠的就是头脑、知识,在这里,知识直接转化为价值,转化为效益。
创新型经济不同于单纯依靠引进设备和技术,以照搬外来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模仿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以现代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智力资本为动力、以智慧创意和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经济形态。创新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不同,开放型经济是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来发展自身的经济,隐含的内容是自身的发展层次低于发达国家,因此需要通过开放来获取国际先进要素。而创新型经济是在已有的开放型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不同于照搬外来技术的“模仿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注重培育本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是以自主创新为目标和主要推动力的经济。
创新型经济不仅强调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重视创新带来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本”的发展观,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终极关怀,把人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认为只要提高经济增长率,社会财富就会自然增长,经济就会自然发展起来,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没有看到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忽视了经济的增长质量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经济发展成本的增加,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而创新型经济不仅重视物的增长、不仅强调企业和经济的增长,也重视创新带来的公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克服了传统的“以物为本”发展观的局限性。
无锡提出和发展创新型经济不是偶然的。创新型经济是对无锡新的经济发展现象的概括,创新型经济正在成为无锡历史发展的第三次机遇。无锡作为我国经济大市,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指标分析,处在全国率先发展的前列。近年来,无锡高度重视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但仍然存在创新投入很高、创新产出较低、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两头在外”的模式使无锡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末端,生产附加值偏低,特别是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品牌,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在一定意义上并未实现。虽然世界上许多大的跨国公司落户无锡,但由于自身产业结构层次和产品档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很难在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中抢占有利地位。工业经济目前仍然是无锡经济的主导,工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接近60%,其中重工业占比高达7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1%,其中现代服务业仅占45%左右。这足以说明,“体力经济”仍然是无锡经济的主要特征,对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依赖度较大,而以研发、设计、营销等为主要内容的“脑力经济”则是无锡的“短腿”和“弱项”。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经济发展动力结构,而且使原有的土地少、资源缺、环境承载力低等硬约束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迫切需要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并通过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集聚人才、科技等创新资源,逐步建立创新驱动的城市发展格局,实现经济发展的真正转型。
从现代城市的层面考察,衡量一个现代城市是否具有长期稳定较快发展的潜质和趋势,并不仅仅看城区的延伸,GDP的递增,而主要看能否顺应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确定若干重点领域,抓住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基地,培育大批创新企业,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2009年无锡人均GDP已达12000美元,正处于发展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即从中等发达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变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经济发展过程无不以创新为推动力,由创新低级阶段向创新高级阶段递次演进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无不包含重大战略环节上的先行突破。纵观无锡近代经济发展史,每一次重大的创新突破,都把无锡推向了引领全国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无锡从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到乡镇企业的崛起,再到开放型经济的辉煌,无不是持续创新的过程。当前,无锡正处在工业化后期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高度工业化、区域城市化的历史任务,又担负着经济国际化、体制市场化的重大使命,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经济复杂多变的环境。面对挑战的压力和转型的考验,迫切要求无锡紧紧抓住国际产业优化升级的趋势,致力发展创新型经济,进而建设创新型经济城市,对无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产业层次和产业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体现,也是这个地区社会发展的根本依托。什么样的产业状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口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水平。推动科学发展,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归根到底需要靠产业升级。产业不升级,城市就难以转型,发展就不会科学。对一个区域来说,产业的有效升级一般有两条路径:一是沿着产业层次的不断提升,即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从轻工业向重化工业演进,这是众所周知的产业升级路径;二是沿着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价值链提升,即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从生产普通零部件到关键的核心部件的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集群创新升级模式。因此,认真把脉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方向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瞄准引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既借力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又尽力冲出跨国公司的全球垂直分工体系,既紧跟世界经济技术潮流又抓住机遇争取在若干个产业技术方面直接跃居到世界的前沿,是无锡谋划和推动产业跃升的关键之着。无数事实表明,只有抓住发展最迅速、最有潜力的科学技术,培育出新的产业,才能走在世界经济发展前列。我们看到,在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压力下,发达国家率先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为增长极的产业格局,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普遍规律。因此,无锡产业升级的方向,就是大力发展智力、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整体上提升一、二、三次产业的层次,使企业和地方共同获得高额收益,而且能够改善无锡的人口素质和生态环境,并将因此从根本上、整体上大幅度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在强市的同时真正达到富民的目的。近几年,无锡以新兴产业培育为主要抓手,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生物、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软件及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几个超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将无锡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力争到2012年,无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8%;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8%。
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结构状况和增长模式,是其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本身就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从经济结构看,从无锡乃至整个长三角,都是典型的工业主导型结构,这就注定对资源环境的高度依赖性。而现有资源和环境,显然已无力承载像巨人般压在它身上的传统产业和构架。发展创新型经济,既要有科技创新力,又要有结构整合力,以知识产品、技术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创新型经济重要支撑。无锡按照“调高、调新、调轻”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扩张现代服务业,集聚拓展现代高效农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原来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大力拓展研发、销售两大环节,转移、提高生产制造环节的产业结构。实施服务业优先,是结构创新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实施服务业优先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加快金融、资本、旅游、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强化服务业对于生产生活的提升作用;另一个就是加快分离制造业企业里的服务业,即把企业的采购、销售、开发、设计、策划,以及后勤服务、现场管理等,从制造业企业分离出来,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经营。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面广量大的传统企业,全面推进“嫁接”、“增质”、“微笑”三大工程,加强传统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联手合作,加快传统企业通过政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开展科技创新,加速传统企业“中间分离、两端延伸”,使之全面贯彻生态发展理念,实现传统生产方式的脱胎换骨,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形成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体制对于发展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始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无锡过去之所以能够抓住机遇,率先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突破,开辟新路,形成体制的先发性优势,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无锡要牢牢抓住体制机制新这个着力点、支撑点,形成巨大的发展能量。重点是加强政产学研体系建设,深化拓展以“7+1”为主体的政产学研合作联盟。根据美国经验,创新型经济的制度保障一般包括:一是拥有很多具备科研能力的大学,它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实验结果、创新成果和科学突破;二是大学—企业科技中心可能涵盖很多学校和企业,最终将带动新产业的繁育,新产品的生产和新技术的运用;三是新产品和创新很容易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四是社会的开放性,可以吸引众多的外国创新人才;五是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无锡创新资源,特别是大学和国家级研究机构相对匮乏。发展创新型经济,就要求无锡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措施来深入开展政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院校为依托、政府为引导的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解决无锡创新资源不足的问题,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从而在源头上来破解这一瓶颈制约,切实提高无锡承接国内外高新成果的能力,进而不断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2008年无锡已建成政产学研合作平台29个,落实合作项目82项。2005年以来,无锡与各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合作项目累计达1800多个,拉动总投入超过140亿元,研发投入超过54亿元。一大批科研成果正在无锡孵化、成长,极大提高了无锡集成重大技术创新源的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
一个区域的创新文化是一个区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具有本土化特点的、以人文精神为内核的文化力,构成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无锡过去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得益于长期形成的尊师重教、尚本务实的文化传统。现在无锡与先进地区在科技创新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创新文化上的差距。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创新的文化,无锡地处吴文化腹地,在吴文化的浸润养育下,创造了千年文明、百年繁华,成为人文荟萃的江南名城、风光秀丽的吴中胜地、经济繁荣的现代都市。底蕴深厚的吴文化在无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催生了近代工商文化、“尚德务实、和谐奋进”城市精神以及“四千四万”“四尊四创”等创新文化硕果,成为推动无锡发展的不竭动力。城市文化与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向创新型经济转型,要把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高品质人居环境作为主要抓手,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营造开放包容、和谐务实的创新文化氛围,培育勇于创新、善于创业的城市文化,使人们以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开明的风尚,去接受和吸收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变文化自觉为行动自觉、创新自觉。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全社会投身科技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提高无锡对创造性人才、创意产业和创新型产业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把无锡真正建设成为科技创业家的摇篮。
[1]王立人:2008年无锡市经济社会报告书[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陈全生:吴地飞跃[M].凤凰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