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及对策

2010-08-15 00:45韩芳
当代经济 2010年18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信息信息化

○韩芳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二七路证券营业部 湖北武汉 430012)

浅论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及对策

○韩芳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二七路证券营业部 湖北武汉 430012)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着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特征。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际,信息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会计信息化已成为我国会计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对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信息化 内部控制 质量 对策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及应用,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财务信息,从而增强决策有用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产品质量平均提高了200%—500%;劳动生产率提高40%—70%;设备利用率提高200%—300%;综合工作能力提高300%—500%;重复制品减少30%—60%;设计费降低15%—30%;人工费用减少5%—20%;生产周期缩短了30%—50%。所以,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努力来实施包括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在内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20多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会计软件试验阶段(1979—1986年)、商品化核算型会计软件阶段(1987—1995年)、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应用及实施

信息化使海量信息的传递成为可能,一些需要会计完成的工作似乎已被其他手段所取代。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中要注意流程的梳理与优化,要统一基础数据的体系。信息共享是现代信息化的主要议题。借助信息及时平台,通过对组织结构的重新整合、业务流程的设计和重组、内部岗位角色的定义、规范业务处理、设计业绩评价体系,跟踪改进业务处理与企业需求、完善业务处理目标的实施过程,就能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最基本的作用就在于降低成本,同时财务共享服务还可使企业集团取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控制、提高系统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企业敏捷性与灵活性以及强化核心能力等优势。

目前,我国的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分类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中。XBRL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制定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总体框架的指导下,构建企业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主要确定信息系统的公共定义、公共产品和数据、公共构建参考和通用指南,为实现软件重用、数据重用和信息系统间的相互操作提供保障。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及内部控制

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给会计信息处理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使之更为及时、准确和有效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第一,因数据处理集中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所带来的职责集中风险,计算机证账表信息来源于以人机交互方式输入的记账凭证,这样以往由职责分离而形成的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作用已消失,把手工系统的分散职责都汇集到软件中去。会计电算化“省略了会计过程中的信息重组和分类等诸多繁琐细节,并且使程序之间的技术性核对化为乌有”。第二,会计信息磁化所具有的风险。由于磁性存储介质具有易损、易删、易改、易磁化又不留痕迹的特征,使得手工系统的划线更正法所具有的控制和痕迹作用消失。因而应当将磁性存储介质的接触限制和存放环境作为控制重点,同时电算化系统因对恩赫修改都有限制,并留有痕迹。第三,计算机网络风险。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给非善意访问者提供了巧取豪夺之机。黑客、计算机病毒的猖獗使得网络系统危机四伏,网络软件程序自身的缺陷、通信线路不稳定等因素也会影响网络安全。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会计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第一,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软件维护控制。首先,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要对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加以电磁屏蔽以防电磁辐射和干扰。同时,计算机房应加强安全保护。其次,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企业再造的过程,必须把新的会计控制功能全部融入系统中。系统软件维护也是控制中的重点,因为网络系统具有个性化的特征,除了“量身定做”外,还要求各企业在遵守行业协议的前提下,其应用软件可随时加以更新,进行维护。第二,组织机构及职责设置。企业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企业可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划分为数据收集输入、数据处理和会计信息分析等部门;也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会计信息化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第三,操作管理。企业用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计算机必须专用,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该做的事情。企业应制定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发放操作手册等。

四、会计信息化现存的质量问题及对策

从现实状况来看,我国会计信息化质量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会计作用的发挥。由于会计方法的确认具有一定的不严格性,如费用的划分、坏账准备的计提,会计人员可采用技术手段,使财务成果明显向自身利益倾斜,如人为夸大成本、乱摊费用、调整利润,使亏损的企业变成了赢利大户,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第二,企业营业收入失真,企业为避免多交税,而人为地转移和隐瞒收入。第三,虚假发票的泛滥。第四,由于制度有隙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第五,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政策概念模糊,业务技术不精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在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时缺少客观真实的依据,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和构成及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清偿能力和变现能力没有正确认识,使企业的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分析如下。

1、建立健全法制。修订后的《会计法》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法的强大作用,一定要有配套的法规加以配合,应该相应修订刑法、公司法和证券法,特别是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发现作假要采取果断的惩罚措施。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制定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则以及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为会计监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会计法和相关的法律条文的同时,应该注意既规范外部监督如国家、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又完善内控和奖惩机制,改善会计监督内部环境,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约束机制,它是对权利和责任的约束。会计准则作为会计管制的一部分正是为了均衡信息使用者和提供者的利益而产生的。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准则制定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利益协调过程。因此,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作出规范时,应保持中立、客观、公正的立场,合理确定企业披露足够的相关信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以均衡、协调企业管理当局与使用者双方的利益以及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不同利益,从而使有关各方的正当利益得到维护。

2、培育会计信息主体和信息需求市场。当前我国会计改革在完善会计信息供给机制的同时,应大力培育我国的会计信息需求市场。应尽快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管束,压缩盈余管理空间,减少法律法规中的模糊条款,保证信息披露质量。应不断拓展财务信息披露,充实会计信息形式与内容,揭示更多的分析性信息,更加充分客观地反映由于不确定性引起的信息混淆,报告的形式和数量越来越丰富;更好地满足更多信息使用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会计信息披露应更加灵活,不仅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有关的风险信息。企业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只有做到有章可循而且方法一致,才能保证信息的可比性,从而保证信息市场的有效性。要加强会计信息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建设。会计信息市场中介机构是沟通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枢纽,在会计信息市场上起到联系沟通供需双方的作用,是会计信息商品的检验员,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检验、审核,向广大的会计信息需求方输送质量可靠的、优质的信息,以使得会计信息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由于我国的会计信息的需求方人数众多,结构复杂,而且总体水平不高,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还很不充分,这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中介咨询机构在充分领会会计信息意义的基础上作出有效决策。

3、改变现有会计信息系统计量性,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

现有会计系统之所以没有能对无形资产进行充分反映,主要是历史成本缘故,而历史成本并不能反映这些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随着报价机构的增多,资产的现行价值、公允价值可以随时准确地获得,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烦琐的计算可以由计算机完成,企业报告的编报成本也会大大地降低。从长远看,提供这种信息成本将越来越低于披露信息产生的效益,所以,未来企业报告中,计量属性将趋于多元化,而不只是历史成本一种。

4、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提高会计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应该广泛推行会计电算化,特别是电脑网络、电子货币和日新月异的核算及审核软件的出现,使会计核算更加明晰快捷,更具有透明度,也使会计监督更加直观。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发挥网络传输数据具有的安全、快捷的获取渠道,达到信息使用效益,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经济领域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

5、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胜任能力。首先,会计人员应当“练好内功”,具有广博的知识,如高等数学、计算机基本知识、外语知识、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本国的法律、法规、历史,还应了解其他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等。现代管理方法,如应用系统分析等。这些基础知识的获得将提高会计人员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归纳能力。最根本的,会计人员还应具备扎实深厚的业务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其次,会计人员应特别具有“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并不仅仅只局限在准则的应用上。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深入,会计人员的职能也越来越广,包括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营运资本的管理、风险控制与核算、战略投资、财务报表的分析与预测等,这些方面都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所面临的股份变动、汇率变动、商品价格变动、利率变动等风险,对风险的控制与核算,也将会成为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如果企业不能够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去防范、规避风险,企业的盈利将会被侵蚀殆尽。职业判断能力职能通过持续的、不间断的培养、不断积累所养成。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动态性和长期性。现代信息技术本身日新月异,它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也是层出不穷的。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只要会计信息的处理还主要依赖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就不会结束,最终将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会计信息化呈动态发展。而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和其发展的渐进性又决定了会计信息化必然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

[1]肖斌:论会计信息化得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8(7).

[2]李斐然:我国会计信息化研究的最新进展[J].财务与会计,2010(7).

[3]吴达斌:会计信息系统之我见[J].经济师,2007(12).

[4]谢向阳: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7(11).

[5]任跃萍:关于会计信息化的思考[J].大众标准化,2003(3).

book=106,ebook=221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会计信息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