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玄晋 张海明(中北大学武装部 山西太原 030051)
对 当 前 高 校 毕业生征兵工作的调查分析
——以太原地区高校为例
○蔺玄晋 张海明(中北大学武装部 山西太原 030051)
征召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作出的重大部署。这一战略决策,不仅将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将使部队兵员素质、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太原地区高校毕业生征兵工作的调查,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征兵工作的几点建议。
高校 毕业生 征兵 调查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士兵文化程度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军队的发展,影响到新军事变革的顺利进行。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国民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军队征召高素质兵员打下了基础。从2001年冬季开始,我国开始在部分高校开展新兵征集试点工作,一批大学生应征入伍,携笔从戎,实践证明大学生参军入伍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优化兵员结构、提高部队信息化水平和战斗力的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做出了从2009届高校毕业生中征召13万大学生的重大部署。这一战略决策,不仅将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将使部队兵员素质、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当前应届毕业大学生参军入伍情况到底如何呢?近日,笔者走访了太原市有关区(县)人武部及部分高等学校,对应届毕业大学生征兵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总体感觉到,在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下,一批大学生毕业生自愿应征入伍,携笔从戎,到部队建功立业,形势喜人。但是,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少数青年学生依法服兵役的观念淡薄,参军积极性不高。
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发布的教育公报,2009年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总人数为15.9万人。太原地区各类高等院校13所,毕业生总人数约为7万人,其中报名参军人数为113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6‰,比例较低。今年太原市共征召各类士兵1624人,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512人,占兵员总数的31.5%;士兵中210人在山西本省服役,大学生48人,占23%,1414人在外省服役,其中290人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役,大学生53人,占18.3%。此外,大学毕业生的身体素质偏低。某高校报名应征进站参加体检人数为130人,身体合格人数为58人,合格率仅为44%。主要表现在视力较差、听力偏低、体重不合格、骨关节疾病等。
毕业大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报名不积极,身体素质以及吃苦精神较差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经过和工作人员交流以及对大学生的访谈,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有所淡化,在长期的和平环境及市场经济利益观念的作用下,一些青年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义务观念有所淡化。当兵尽义务与找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体现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有很多毕业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这一关系,未能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个人利益考虑太多,对当兵尽义务顾虑重重,主要表现为“四怕”:一怕到部队当兵吃不了苦,二怕到部队当兵浪费自己的时间,三怕到部队后报考军校、入党提干难以实现,四怕从部队退伍后的各项优惠政策兑不了现。二是传统就业理念作怪,认为“大学毕业去当兵有点‘丢份’”。尽管国家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但部分毕业生认为,虽然就业压力很大,可自己还是希望多跑一些招聘会、多联系一些用人单位,争取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但如果去当兵,似乎是件“在父母和朋友那里没有面子”的事情。由于就业期望值较高,不少高校毕业生对预征入伍不大“感冒”。三是高校对征兵工作不重视,宣传不到位,预征政策未能“人人领会”。在高校走访中了解到,之所以报名人数未达到预期效果,也与个别高校不重视,宣传工作不到位有关。与媒体上大张旗鼓的宣传相比,个别高校对毕业生征兵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甚至于整个征兵工作只有一人负责,宣传工作也基本上没有开展,只是被动的等着学生报名。其间,有的学校将入伍预征工作混同于士官选拔来汇报,甚至认为服义务兵役不如士官待遇好,对毕业生来讲去不去无所谓;有的还担心毕业生被确定为预征对象后会影响就业,报名后就要马上入伍不能再找工作了;还有的高校把今年入伍预征混同于往年的征兵,认为今年的大规模预征与往年的征兵性质一样等等。
此外,军队兵役机关和高校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没有定期的联合办公制度,导致信息渠道不畅通,政策解答不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征兵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对2009年太原地区大学毕业生征兵工作全面的调查分析,在以后的高校毕业生征兵工作中,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
1、切实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的气节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通过国防教育,能极大的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高质量完成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首先,高校要抓好军训工作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接受国防教育,强化国防意识,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其次,学校的国防教育机构(武装部、国防教育中心等)要注重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通过讲座、知识竞赛以及特殊纪念日等形式,使国防教育深入人心。此外,国防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军事理论实习、军营参观、演习观摩等实践活动,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让大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服兵役,参军对国家、对个人的重大意义。
2、加强领导,不断完善兵役工作运行机制。高校要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部署本校征兵工作;制定牵头部门,明确各部门分工,确保每件事情、每个环节有要求、有落实。同时,各级兵役机关,要和高校征兵工作小组加强沟通协调,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搞好征兵工作的通盘筹划,确保征兵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3、高校要加大征兵工作宣传力度。在征兵动员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要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以及宣传板、专题讲座等宣传教育手段,广泛宣传国家的优惠政策,宣传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历史、建设成就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贡献,打牢毕业生参军入伍的思想基础;同时,要把征兵宣传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毕业生招聘会等时机,开设各类宣传咨询站,帮助大学生答疑解惑、早下决心;有条件的学校还应通过举办军队建设成就展、开展国防知识问答、设立军人服务项目、慰问烈军属活动,在适龄大学生的心里造成军人光荣、当兵光荣的价值取向。
4、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各项优惠政策。
政府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消除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后顾之忧,提高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和家庭对适龄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支持度。
做好高校毕业生征兵工作,是国家的一项既定国策,高校和兵役部门应该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积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参军入伍工作,吸引更多高学历、有特长的大学生携笔从戎,报效祖国。
(蔺玄晋为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解放军出版社,1991.
[2]张进喜、陶劲松:中外国防教育比较[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