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娟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与超越性
徐雯娟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更具开放性、广泛性和多元复杂性。从国际看,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国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逐步推进;从教育对象本身看,纷繁复杂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现实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内容和方法上有所超越,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超越性是辩证统一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超越性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具有开放性、广泛性、多元复杂性,这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停滞不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改进。要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在此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法上的超越。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目前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影响教育对象的环境复杂多变,我们要高度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从国际看,综合国力的日益竞争激烈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一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背景之下,而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教育”[1],即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强大精神力量就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不断发展及发挥出更好更大作用的重要条件。同时,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即人才素质的竞争。在人的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2]。因此,有利于综合国力增强的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二)从国内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逐步推进愈加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复杂的开创性事业。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奋斗目标,需要更深入更广泛地宣传,并为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推进改革和建设的新举措,需要向群众做通俗的、有说服力的解释;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需要总结和推广;建设实践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崇高精神,需要讴歌和传播;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满足;实践中提出的许多课题,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在改革中由于利益关系的调整而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需要疏导和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消极倾向,需要加以克服等等,这些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关系到我们能否保持政治稳定,能否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动力支持,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全面性,一句话,即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而要完成这些任务,离不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
(三)从教育对象本身看,纷繁复杂的环境因素影响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全球化的经济环境、科技化的全球环境、市场化的社会环境、数字化的生活环境、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多样化的家庭环境等都影响着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特点是全球化,对于全球化如何使教育对象头脑清醒地认识到,是一种不公正的国际秩序下的全球化,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怎样使教育对象既有敏锐的国际眼光、世界意识,又有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这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化的全球环境,要求教育对象有更高的道德责任感、自律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和协作精神,这也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市场化的社会环境,致使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如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容易导致不正当竞争,只顾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等,另外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失业、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造成一部分人意志消沉、精神空虚,这也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及时地化解和理顺这些矛盾和情绪;数字化的生活环境使教育对象可以更快、更广、更多地接收到国内国际的各种信息,带来了大量新的信息、科技动态和发达国家的新理念,带来了教育手段的变革,有力地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人们的观念、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更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正确的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超越”是指教育者在对人们思想道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人们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预测人们思想道德的发展趋势,针对不同思想道德特点的人进行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在人们思想道德发展的前面,将错误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防止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超越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性,即思想政治教育要用超前于人们现有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先进思想去教育人们,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帮助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3]。然而随着这个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突飞猛进,思想政治教育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强化教育内容的应变能力。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基础,强化科学、道德、时事政治、生活等教育,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现实需要。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契合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及利益、需求相契合,具有相应的联系。一方面,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相应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都与人们的现实利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与人们的相应需要及利益的实现有明确相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和生动的实践经验,这种实践经验往往是人们观察、思考问题的直接感性依据。其中许多成分,或对于人们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佐证、注解的意义,或经过相应的引导,会升华为其所应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在其身上实现的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脱离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不仅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也容易导致硬说教的嫌疑。因此,这种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往往会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迅速地被教育对象所接受打开便捷通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果我们的教育内容“过高”、“过空”,跟他们生活的现实社会和实际的精神需求反差太大,就会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要深深扎根于现实之中,真正挖掘出体现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东西,创新出既具有超越性又充分体现现实性的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前瞻性。全球化的经济环境、科技化的全球环境、数字化的生活环境等都将改变以往时代知识和信息生产、传播的方式,这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将带来一定的挑战。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要有前瞻性,以解决教育对象在思想上和认识上的困惑。比如,在信息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的界限,如何保持国家和民族以及企业集团的集体意识;当前,黄色信息、恶意的政治信息、文化霸权导致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各种功能网络应用的出现,网络行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个人通讯范畴;在生命科技领域,人工受精问题、安乐死问题、器官移植问题等在具体运作中可能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某些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灾难的研究成果可能会不断出现,高科技完全可能在一些目前未知的领域铸造出“双刃剑”式的成果;在工程技术、核技术、空间科学技术、软科学技术以及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新材料科技产业等领域都将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这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前瞻性,及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调整,这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职责,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以开大会、贴剪报、上大课、写感想、传念文件为主的状况,总体已经改变,但有的地方还是停留在过去粗放单一式的教育方法上。[3]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必须有新的超越。要打破这种局面,首先必须在方法上创新,开辟多种途径,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打破以往的单一模式,灵活多样,积极主动出击,寻找新的突破口。
1.现代网络方法。首先要系统改造陈冗生硬、单向教条的传统方法。人们的思想本身就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发散系统,在现代网络的普及与改革开放正在深化进行的环境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日趋多样,思想观念的自主性、民主性和发散性日益突出。“面对这些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带来的挑战,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跟进网络化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增加对信息传播渠道的可控性,做好学校德育工作”[4]。与此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必须革新那些单纯强调服从乃至政治禁锢的传统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尽快实现由单向注入、说教式方法向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式方法转变。注重开发以现代网络为平台的思想政治网络方法,拓展网络互动、双向沟通等现代途径和手段,为人们提供网络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换位思考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就是通过教学,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恐惧和不信任感,并鼓励学生在评论之前,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感受、需要或利益,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做判断。其目的在于形成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人对己的一般态度,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到教学实际中,可以通过家庭、邻居、社区、学校、朋友等生活环境,来分享共同问题的经验,从了解别人的动机、立场开始,培养每个人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操。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呈现道德情境时,让学生假设自己身处当时的困境中,通过问答法、讨论法或角色演示来达到教学目的。
3.预防教育法。预防教育就是针对人们可能或将要发生的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事先进行教育,防止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发生,或者将思想问题与行为偏向扼制消灭在萌芽状态[5]。换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预先做好准备,采取防范措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中去,认真深入调查研究,就能把握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预测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趋势,预见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倾向,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预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4.社团活动教学法。社团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改革传统的社会课堂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适应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符合青年学生重个性张扬、求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以这些理论型社团及其成员为‘磁场核心’,引导广大学生开展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其他类型的学生社团也可以结合各自社团特点,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社团成员考察学习、结合形势政策开设理论沙龙、学习讲座等进行研究交流;也可通过组织论文评比、演讲辩论赛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促进活跃的学习氛围的形式。”[6]充分发挥社团的组织性,发挥校园文化的群体感染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任务的落实。
5.熏陶感染法。熏陶感染法是指利用社会环境因素和受教育者的身教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思想政治品德并使之得以升华和提高的方法。熏陶感染法有强烈的时代感,在日益个性化和民主化的当代社会,它具有渗透性,更为青少年乐意接受。熏陶感染法很多,可采用人格感化,即通过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对方;也可采用环境陶冶,人们常说环境可以改变人,有目的地选择和利用环境对教育对象进行情感陶冶,良好的环境使人产生健康的情感,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7];还有行为感染,用具体行动产生的成果做示范,有效性更强。熏陶感染法是一种间接教育方法,在使用中也要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结合。
6.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的方法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治疗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面对面谈话、电话、书信等方式,对来访者的心理、认知产生影响,从而解决他们在各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困惑,以增强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学面谈技术》一书中强调的倾听、关注、共情都可以加以运用,因为以往的“我说你听”的谈心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善于启发受教育者,挖掘受教育者自身的潜力,在施教的同时协助他们自己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7]。心理咨询法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我适应和调整心理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塑造出理想的人格,是提高整个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不仅要关注现在,更要关注未来,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理想性、超越性。但是这种理想,这种超越,必须建立在现实之上。现实性与超越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的必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特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下进行,要面对现实,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新政策、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了解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变化情况,掌握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革新和超前与否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的成效,因此,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2]江泽民.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根本宗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78-879.
[3]李图仁.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超越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2(3).
[4]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5.
[6]李涛,黄文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
[7]张钧,姚立丽.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4(3).
〔责任编辑:李尊娟〕
G641
A
1002-2341(2010)06-0141-04
2010-10-20
徐雯娟(1981-),女,江苏江阴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