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多道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校企合作中企业行为特征的研究
周多道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为有效开展校企合作工作,降低办学成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了解和熟悉企业在合作中的渐进性、发展性、有效性等行为特征,并努力克服自身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彼此消耗和有始无终的不当行为。
校企合作;企业发展;人才培养;行为特征
校企合作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必经之路,已成普遍共识,因为这是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期基本办学条件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十多年来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却经历了校企合作工作的尴尬和艰难,并因此阻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平衡发展。
学校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艰难,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企业所从事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工作性质的差别较大,各自缺乏对对方工作的了解和关注。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领导和教职工,难以把握企业行为在双方合作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很难推进双方的深入合作。
校企合作的过程,就是校企双方在合作中自我完善、相互学习、务实工作、共谋发展的过程,主要手段是通过交流增进了解,通过优势互补谋求深度和持久合作,通过共建共享各类资源推动双方工作不断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校和企业多个项目的合作,如学校的师资培养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的教学和企业的生产、学校的教育科学研究和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学校和企业的文化建设等等。
当今企业都在实行目标管理,企业的领导者必然会为自己的企业设定各类目标。企业与学校开展某些项目的合作,往往也被列入企业目标管理。如果与学校合作的前景不被企业管理者看好,或者合作不能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那么合作就会被企业视为可有可无的,企业在处理相应合作事务时,也不会投入很高的热情和精力。如果学校重视企业的管理目标,并主动融入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那么企业对校企合作就会产生兴趣,在这种目标导向下,合作会渐入佳境。
企业的这一行为特征决定了校企合作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的,彼此了解不够、目的不明的合作是脆弱的,容易遭遇挫折。合作初期企业往往仅限于较浅层次、较窄领域的合作。因为在这个阶段,企业对学校的认识还建立在初步印象上,对学校的了解还需要逐步深入,期待通过一定时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情感的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学校更加关注,伴随对学校了解得更加深入和全面,在跟学校的合作上有了新的体会和看法。是进一步深入合作还是放弃合作,企业将会作出抉择。在这个关键时刻,决定性工作尤其是激发企业继续与学校深入合作的工作必须由学校主动去做,学校必须表现出进一步合作的诚意,谋求为企业的发展开展工作,与企业共同探索深入合作的具体方案,否则学校很可能失去一个真正的合作伙伴。
发展是任何组织都期待的良好愿景,企业一旦从与学校的合作中找到发展的动力,或借学校之势为自身发展找到有效手段,就会把与学校的合作列入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并在生产和管理中灵活运用这一手段。基于战略导向而进行的改革与发展设计,对一定时期内缓解企业用人紧迫形势、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引进为我所用的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中的有益措施、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等,都是企业着眼于未来的看问题、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积极行为。企业的这一行为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只有进行了适当定位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的企业,其发展的步伐才会更稳健。而在与学校合作中承担起一定的教育责任,与学校共同发展,无疑是企业的正确选择之一,必将促进其健康发展。这种发展性还表现在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机制、手段及内容方面的探索,并通过探索,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凡是牵手合作的学校和企业,起初无不是拿出诚意的。但如何巩固合作成果,如何进一步通过合作带动双方事业的发展,却同样需要学校方面的积极努力。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正影响着大量企业的管理者,现代企业制度也已经融入企业的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在选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创新管理模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高就成为企业各项工作的指向。在绩效导向下,企业管理者先追求有效,再求高效。在与学校的合作中,企业按照这样的思维模式,期待合作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并取得最大实效。也就是企业和学校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取得双赢或多赢,进而实现各自的工作目标。合作,不是双方的对立和提防,而是挖掘各自资源的潜在优势,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达到双方共生共长的良性发展局面。这一有效性特点,决定了学校方面要主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活动、专业或建筑名称给企业冠名权、支持企业生产、给企业以技术支持、为企业培训员工及企业骨干人员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决策等形式,真正实现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等各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高。
校企合作中,企业对学校的以下几种行为往往不予认同:
(一)急功近利。这一行为是典型的短视浮躁的行为,于合作双方均无益处。而现实合作中,很多学校对校企合作的理解,仅仅是希望企业短时间内在学校建设或实验实训条件方面能提供一定的支持,而忽略了双方必需经历的相互了解和彼此建立信任的过程。
(二)“杀鸡取卵”。即学校请求企业在某一活动或项目中给予资金赞助或人员支持等,而没有给予企业有力支持的具体措施,这是典型的一方付出、单方受益的“一锤子买卖”。合作的这种不平等性,往往使企业在极短时间内就丧失了与学校进一步合作的信心。
(三)彼此消耗。在以民营和外资企业占企业主体地位的今天,企业运转的效率往往很高,而改制或破产前的国有企业的阴影在当前公办学校中依然存在,企业和学校在管理理念、行动效率和追求的目标上存在着矛盾。这也正是当前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工作兴趣不大的原因。“彼此消耗”体现在只做表面文章而不能抓住合作的本质、活动频繁而增大了双方的开支、浅层次维持合作关系而浪费了大量时间,等等。
(四)有始无终。即合作前学校方面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并投入大量精力,旨在争取企业与自己合作的机会,可是一旦签了合作协议,挂了共建基地的牌匾,后续工作就逐渐减少,不久以后甚至就很少联系了。不断地与一些企业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同时又不断放弃或失去已建立合作基础的其他企业,是有些高职院校不当的做法,这往往会使企业难以接受。
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仅要拓宽合作的领域,更要强化合作的内涵。如果只有合作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了合作的本质要求,这种合作就是流于形式的。由些看来,学校方面只有做企业利益的坚定维护者,企业生产的积极参与者,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持者,真正主动融入企业,才能借与企业深入合作之势,大大降低办学成本,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G719.2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0)02-0015-02
2010-05-18
本文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校本课题“产学深度结合的策略研究”(YJY-2009-07)的阶段性成果。
周多道(1969-),男,安徽来安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建设与评估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