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与路径

2010-08-15 00:52彭海燕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素质职业

彭海燕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与路径

彭海燕

(安徽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高等教育职业性倾向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共同要求,决定了高校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必要性。要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遵循主体性、实践性、层次性、协作性、连贯性等原则。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改善理论课程教学、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社会职业实践等途径来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原则;路径

“职业道德,简言之,指的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及与此相适应的个人品德的总称”[1],是每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人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对其职业生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构建和谐的经济运行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具有重要影响。

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这种教育的专业化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倾向特征,即高等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职业教育。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任务,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知识、高素质群体,是未来的社会从业人员的重要输送源,他们在走上社会从业后,体现出来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不仅是检验高等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也会对社会整体职业道德素质状况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这一群体的整体职业道德素质,自然也是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

1 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职业道德水平的关注与要求渐高,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大学毕业生们在成为职业工作者后,表现出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如:毕业生择业时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对工资高、大城市的工作岗位趋之若鹜,对待西部和基层就业机会态度明显冷淡,没有奉献社会的意识;把现在的工作单位看做积累经验的“跳板”,频繁跳槽,缺乏基本的诚实守信和敬业精神等等,都体现出大学生整体职业道德素质令人堪忧的现状。

这一实际状况也凸显出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正呈现边缘化的趋势。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规定,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高校德育的一部分,但现在却是其中相当薄弱的一个环节。高校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注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培养,轻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除医学、师范类专业以外,大多数专业没有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简单涉及职业道德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中对职业道德培养的关注也几乎为零。由此,对属于高校德育内容一部分的职业道德教育而言,其弱化程度可想而知。

2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既是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多方面的共同诉求下,高校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构筑起科学、合理、可行的职业道德教育机制。

2.1 高等教育职业倾向性特征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这种专业化性质,决定了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倾向特征,即高等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职业教育。相应地在实施专业(或职业)教育的同时,教育的实施者也必须关注对教育对象未来从业时的职业道德的灌输,使学生走上职业岗位后,成为既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又具备高尚的职业伦理道德的合格职业人。

2.2 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现今经济社会全球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社会职业分化呈现出更加细化的趋势,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不仅要求从业者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求从业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就业过程中,良好的道德素质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不少企业认为,应该加强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建设”[3]。如果对大学生的教育只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职业道德的养成,长此以往将远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2.3 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的竞争形势和严峻挑战,要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迅速成长、稳步发展,必须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而职业道德素质在各种综合能力中居于基础地位,是其他素质发展的起点和保障。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和社会适应性,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理想,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透过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严重缺乏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的领导和师生重新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必须要明确教育原则。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有着与其他德育内容共同的特点;另一方面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职业道德教育或行业性职业道德教育相比,又存在明显的不同。高校作为承担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机构,在教育过程中既要遵循德育的基本原则,也要体现其独特性。

3.1 主体性原则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在实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主体性和互动作用。道德教育手段既重言传,更重身教,就职业道德教育的一方主体——从事教育职业的高校领导、教师或管理人员而言,其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准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形成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暗示意义和仿效作用,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品质;另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还要兼顾其受体——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可接受性,只有外在的职业道德要求在主观上被大学生所接受并自觉转化为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成为其自身内在的道德需要,再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才真正达到了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效果。

3.2 实践性原则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大学生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实践,同样,实践尤其是职业工作实践,也是检验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唯一标准和推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动力。但是,由于大学生并没有正式从事职业工作的机会,使得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客观上存在着实践环节严重欠缺的问题,这也要求高校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开拓思路,千方百计为大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勤工助学、学生干部工作、专业实习、职业实践等,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践中形成有效的职业道德养成。

3.3 层次性原则

在教育内容上,应根据职业道德教育的规律性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重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既要加强职业道德理论教育,又要搞好具体职业的道德规范教育。首先,要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育的重点;其次,加强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五项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最后才是进行与各专业相联系的具体职业的道德规范教育。

3.4 协作性原则

职业道德源自于社会分工,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个未来职业工作者个体的职业道德形成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协作。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关起校门来进行,要坚持与社会共同协作的原则,把大学生职业道德融入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主流中去,把老师请进来,把学生带出去,做到与社会道德建设息息相通。积极引入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成果,关注社会职业道德建设的最新发展信息,丰富并及时更新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互动,全方位实现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3.5 连贯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主要是基于道德培养的渐进性,一是指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这项事业要长期进行,不止于学校教育,要伴随其职业生涯的发展而持续不断;二是指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自始至终重视和加强,不可断断续续,更不能急功近利,毕其功于一役。要将新生进校时的基础性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二、三年级的专业化职业道德教育连贯起来,在毕业阶段进行强化性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贯穿其整个大学阶段。

4 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

4.1 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课程教学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课程教学,在内容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道德的客观要求,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在形式上力求丰富多样,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侧重实践养成,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1.1 加大职业道德教育课堂理论教学的力度

高校应当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甚至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理论课程。从理论途径加强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了解职业道德产生、发展的规律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进而对职业道德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对大学生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和自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无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1.2 把专业课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将职业道德教育向专业课程教学渗透

职业道德教育本身是一种专业素质教育,而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又与相应的专业实践紧密联系,对应着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专业课教师应当把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融入日常专业课教学及实践环节之中,从而融入到整个专业素质的培养中去。

4.1.3 改进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

通过开展情景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式,营造准职业道德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4.2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特殊的、重要的载体,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推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大学生自我教育,如:通过开展主题研讨、学术讲座等相互交流、学习,深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促进职业道德内化;对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学生干部进行岗位职责教育,开展道德评价活动,鼓励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开展普遍性的职业生涯设计与实施活动,与新生入学教育、就业指导课程相结合,通过职业生涯设计,让大学生在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确立实事求是的职业理想,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养成职业生涯发展所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积极创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可使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在情感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升华;把企业文化追求创新、崇尚敬业、提倡协作的理念融入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突破高校陈旧的教学理念;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入教学之中,优化大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认知结构,充分考虑大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对改革和竞争的适应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使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为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搭建一个平台,实现大学生从 “校园人”向“企业人”的顺利转变。

4.3 利用社会职业实践体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专业实习、社区服务、勤工助学、自主创业等社会职业实践,是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短暂而宝贵的、承担一定社会职业工作的机会,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是培育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强化职业道德行为实践的有效途径。

通过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社会实践方式,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基础。

通过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安排聘请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可以使学生逐渐把本专业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勤工助学、假期的公司实习和在校期间的自主创业等实践方式,使大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行为的锻炼和养成。

经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出大学生敬业、乐业、守业、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职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按职业的需要塑造自己的形象,履行角色义务,将职业道德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职业要求与精神力量。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以及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对高校德育工作而言,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理论创新性和实践开拓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全面地把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努力解决这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做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1]钱广荣.中国道德建设通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2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邓长青,等.大学生就业指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9.

责任编辑 周丁力

The Principles and Approche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PENG Haiya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s,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3,China)

Those commom demands,the characteristic of occupation inclines in higher education,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llege students’self-development,have decided the necessity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inforc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education,we should abide by some principles,such as the main body,practicality,arrangement of ideas,collaboration and continuity.At the same time,we should insist to combine practice education with theory education,and attain education objective by various approaches such as theory course teaching,campus culture and social occupation practice.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principles;approaches

G410

A

1674-5787(2010)03-0086-03

2010-01-31

彭海燕(1978—),女,安徽舒城人,安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素质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职业写作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爱的职业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