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继胜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生态大学理念指导下创建节能环保绿色校园的实践
——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个案
章继胜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
基于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及浙江省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对绿色人才和科技的迫切需求,浙江农林大学通过建设生态大学,积极开展绿色主题教育,在全校师生员工中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这种全方位的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全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及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个案,分析了绿色校园建设相关问题,对其他高校建设节能环保绿色校园有一定借鉴意义.
浙江林学院;绿色校园;生态大学;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林学院是目前浙江省唯一的省属本科农林院校,在52年的建设发展中,学校始终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学校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建设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教育教学、人事制度、科学研究、后勤服务等方面改革,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设目标更清晰,办学思路更开阔,办学空间进一步拓展.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根据当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学校的定位及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务实地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并认真贯彻落实,使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和发展.“‘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思想观念转变是先导.’世纪之交的浙林人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用改革的办法扫除制约学校发展的认识和体制障碍,集中力量突破办学‘瓶颈’和发展要素,善于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敢于挑战、发挥优势,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是找准了切入点和突破点口,打破常规思路,敢于超前思维.”[1]实践证明,“谁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思考,谁就有可能在观念上与时俱进,把握大机遇,策划大思路,推动大发展.”[1]在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道路上浙林人在不断探讨.尤其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新校区”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总体要求,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环境,高水平管理,高效率服务,高质量育人”.在此基础上,根据“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新校区规划建设指导思想.
此后,随着新校区——东湖校区的建成,也随着高等教育新一轮快速发展,学校党委、行政审时度势,及时丰富发展思路、不断完善发展规划.2004年4月,学校党委提出“生态大学”建设构想.2005年7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一步提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态大学”.学校党政领导对此理念进行宣讲,学校传媒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还发动全校师生员工进行研讨,生态大学理念逐步渗入到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该理念提出后在高教界引起强烈反响,省内外许多高校领导、专家、学者纷纷来校探讨、交流.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认为:生态大学理念新颖.同年,学校正式确立“生态育人,创新强校”发展战略.
生态大学“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为指导,通过对以学校为核心的内外部系统的调控,求得学校与外部环境、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大学.”[2]从这个意义上,生态大学是浙江农林大学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生态省建设和学校新一轮快速、持续、健康、和谐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放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为生态大学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这个理念的提出,也对创建节能环保绿色校园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农林高校的任务之一是培养生态环境的建设人才,在我国林业由木材产业向生态产业转变后,这一任务更加凸显.浙江农林大学从新校区建设伊始,就认准方向,朝着建设生态大学的目标努力迈进.在生态理念指导下,浙江农林大学新校区已建设成为一个植物园与校园“两园合一”的生态化校园.同时,学校几乎所有的科学研究、学科专业,也都积极围绕生态特色: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生态类课程.如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开设林业信息系统,旅游专业,开设森林旅游,即使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也研究生态文学。此外,学校还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如创建节约型校园、保护母亲河环保宣传、湿地保护、开展循环经济教育……
创建生态大学理念,特别是把校园建设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植物园的设想是一个全新的创意,它不但直接表达了“生态校园”的内涵,同时也提出了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新思路.“学校从学科特点和地域环境出发,将生态文化作为培育和强化校园文化特色的着力点,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和谐、包容的生态精神.生态文化的教育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通过开展‘绿色文明’主题活动、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专业教育和全校性生态伦理必选课的设置等,进一步树立生态理念,培养学生自觉成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3]与此同时,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浙江农林大学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学校利用学科和人才优势成立了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和浙江省循环经济学会,为浙江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从实践和理论上献计献策.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已经初步制订了人力资源科学利用方案、科学用时提高效能方案、师生健身计划、资金合理利用方案等一系列节约资源的制度和方法;号召全校师生节约用水、用电、节约时间、节约生命;管理部门要节约用地、用房、用设备、用书、用校园环境,最重要的是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
理念确立后就要付诸实践,学校成立了创建节约型校园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统筹全校节约工作;通过认真组织调研,编制了《浙江林学院创建节约型校园总体方案》.浙江农林大学还加强了对于大学生的节能、环保的宣传教育.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节能专题网站,宣传国家关于节能的政策方针,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坚强决心和采取的重大举措.
浙江农林大学产业后勤集团公司、各学院(部),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每年搞一次节能宣传月(周)活动,向广大师生员工集中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制度,传授方法.新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节能教育.入学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包括国情和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倡导健康.在日常课程中,学校也大力开展“红绿”主题教育活动,倡导绿色生态理念,使每一个人成为“绿色使者”.
植树种草是美化校园环境,而节电节水则是珍惜爱护人人享有的大环境.学校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制定和完善了《浙江林学院水电管理办法》、《中央空调管理办法》、《公共场所管理办法》和其他节约用水用电规章制度,要求各部门加强节能的具体管理,落实节能措施.成立了水电管理中心,将节能巡查工作作为后勤集团重要的职责和考核指标予以下达,并实施监督.
学校在学生公寓实施预购电和晚间限时供电的管理办法,并控制大功率用电器的使用,在保障学生正常用电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了公寓的用电负荷.学校还严格控制空调、电脑以及大功率用电设备的采购,实行一年两次的申报审批制度.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几年间,空调购置比例逐年下降.在使用方面,学校规定依气温控制使用空调,规定制冷的气温条件为气象预报达到32摄氏度,制热的气温条件为低于0摄氏度.开机实行限时供温,夏季空调温度设定在26摄氏度以上.学校对东湖校区校园路灯和庭院灯系统实施了线路改造,采取晚间九时后隔盏分路照明的办法,有效节约了用电.
在加强技术节能方面,学校新建和改造工程项目从规划和设计时就充分考虑节能,全部换装节能灯、节水龙头和节能变频水泵.学校还投入了41万元专款实施了二级水电表安装工程,实现全校二级单位用电用水量化;投入40余万元实施了第一期节能技术改造,平均节电率达到24.8%,每年可节电21万多度,可节约电费开支约18万余元.
“创建节约型高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积聚地,集培养、教育之重任,更应倡节约能源之风,尽节约能源之责;高校具有人员众多,知识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在节约资源方面有巨大潜力;高校聚集着有文化的年轻人,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崇尚节俭的文明行为最易接受,对“创建节约型社会”的影响最大;高校源源不断的毕业生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最长远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建生态文明校园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淀和提升的过程,我们深信通过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校园活动,广大师生通过参加这项活动,牢固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生态文明观,自觉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1〕〔3〕陈敬佑,宣裕方.浙江林学院发展纪实[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1,219.
〔2〕周国模.普及生态理念 建设生态大学.[EB/OL]2009-10-20.来源:中国教育网 http://www.chinaedunet.com/ xzpd/shownews.asp?id=9868.
〔4〕张佩成,钱潮.浙江林学院:大力推进节能环保绿色校园建设.[EB/OL]2007-9-11(10).http://www.jyb.cn/xwzx/ gdjy/sxkd/t20070911_111703.htm.
G40-052.4
A
1673-260X(2010)09-01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