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的林业思想初探

2010-08-15 00:50:10吴会蓉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董老董必武植树造林

吴会蓉

(西华大学 人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历史学

董必武的林业思想初探

吴会蓉

(西华大学 人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董必武一生的贡献颇多,其思想也极为丰富。目前,学术界对其政法思想、统战思想及教育思想均有不少研究,但对其林业思想还不够重视。有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其林业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一粗浅的评价。

董必武;林业思想;生态环境

董必武先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杰出创始人之一,在我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我国的林业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党史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方城的《为故土撑起一片绿荫——董必武情系湖北林业发展》(见《政策》1998年第3期)和刘振清的《董必武的林业情结》(《党史博览》2008年第8期)。前者侧重于分析董老对湖北林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后者重在记述董老对植树造林的贡献。这些文章或情感色彩较浓,或述多论少,而对董必武先生林业思想的研究尚不够全面和深入。有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董必武的林业思想,以进一步拓展对董必武思想研究的范围,深化人们对其在我国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同时以期为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某些启示。

20世纪60年代,担负党和国家重任的董必武极为关心国家的林业发展情况,为我国林业的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董老的林业思想极为丰富,主要通过各种会议讲话、与有关省区林业负责人的通信以及所撰写的诗文等形式得以体现。归结起来,其林业思想主要体现在提倡大力发展林业以及高度重视植树造林方面。

一 高度重视林业的发展

建国前,我国林业资源就比较有限。建国初期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与发展

林业的措施,但随着1958年大跃进的发动与大炼钢铁运动的开展,林业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使山地丘陵地区1000多万平方米的森林,无偿地作为能源付之一炬,造成了中国森林的第一次大破坏[1]。20世纪60年代前期,经过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形势有一定好转,但我国依然是一个贫林少林国家。当时的林业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极不相符,林业资源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旱等自然灾害较为严重。1959年,全国受灾面积达4371.4万公顷,成灾面积1347.6万公顷,波及豫、鲁、川、皖、鄂、湘、陕、晋、黑等20个省区的旱灾分别占其77.3%(受灾3380.6万公顷)和82.9%(成灾1117.3万公顷),受灾面积之大在50年代是前所未有的。水灾、风雹灾也造成重大损失:受灾农田674.3万公顷,倒塌房屋185.7万间,死亡6722人,毁坏水利工程23.6万座。全国成灾人口达8041万人,(内鲁、鄂、川三省各为1000万人),形成1960年春荒人口12977万。1960年上半年,干旱发生,全国大陆省区除西藏外受灾面积达3812.46万公顷,为建国以来最高的纪录[2]。这些情况表明:迅速发展林业,已经成为当时国家的一件极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作为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响应党的召开,开展林业调查工作,曾以召开会议和撰写诗文等形式,提倡大力发展林业、大办林业,以实现林业现代化,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他在1963年底召开的二届四次全国人大会议上专门就林业问题作了发言,极力主张大办林业。会后又亲自前往各地视察林业,宣传大力林业的重要性并动员群众大办林业。1964年1月8日,董老参加了湖北省委召开的全省林业座谈会,并接见了与会的专员、市长和省直属的有关厅、局的负责领导,在会上专门阐述了发展林业的紧迫性。董老说提到,我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湖北小组上讲过发展林业的意见。在这里再强调一下。我们中国要赶上象芬兰、瑞典这样的林业发达国家,搞成片成块的林子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光这样发展大片的国有林区,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克服我们的困难呢?现在我们每年需要上千万立方米的木材。按照1963年和1964年用量来算,每年要差几百万立方米。还不包括民用材。这就是说有很大缺口。这是根据现在的采伐量算的,如按正常采伐量来说,已经是不少了。今后需要的采伐量不会比现在少。枕木、坑木这两项用材量最大,基本建设也要用,农村建房修房还没有计算进去。估计这样下去,每年缺的这个数量,要在三十多年以后,在逐年增加造林面积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补得起来。每年缺这么多,其重要原因在于林区迹地更新跟不上采伐的步伐。这些情况表明,为了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林业工作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他又说,现在是否可以提大办林业的口号呢?我认为现在完全可以提出这个口号。大办不是说今天干一下算了,而是要一直贯彻下去。我们要急起直追,赶上去,实现林业的现代化,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3]。另外,董老还把林业的发展与农业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阐述了发展林业的重要性。1964年1月9日,董老亲自题诗,其中一首的标题就叫做《农村要大办林业——在湖北省林业座谈会上谈的一个建议》,以此来阐明农村大办林业对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农轻重布局,林业附于农。农村大动员,林业始有功。”[4]此后,董老又给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同志写信,进一步阐述了大办林业的重要性。他认为,林业发展得好的地区,可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旱防涝,固沙防风,对于保证农业丰收,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具有重大意义。

董必武先生联系当时的实际,适时地提出了大力发展林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一思想对于当时解决林木资源短缺问题与发展国民经济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均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当今林业的发展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启示。

二 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董老的林业思想不仅体现在大力提倡发展林业上,更体现于如何发展林业方面。关于如何发展林业,他主张应该重视植树造林,解决好植树造林的思想认识问题、规章制度与规划问题,并提出了植树造林的范围和依靠力量问题。

首先,阐述了植树造林应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

针对过去对植树造林不够重视的问题,董老在给湖北省省长张学体同志的信函中提出,植树造林首先应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让大家明确植树造林不单纯是一个解决国家木材缺乏、人民需要的问题,也不只是林业部门的专门职业问题,而是以保证农业为基础的总方针实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为保证实现以农业为基础的总方针,各个方面都应该从自己的角度,重视植树造林问题。为此,他主张各人民公社生产队、铁路公路部门、军队和学生都应该重视植树造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其次,主张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并作出规划,确保实施。

董老认为,在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之后,植树造林还应该建立各种制度。首先应该确定林权,以提高全国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其次,提倡书记或省长挂帅,分管林业。省、地、县、公社各级党委应有一个书记或副书记分工管林业,省、专、县、公社应有一省长或副省长、专员或副专员、县长或副县长、公社主任或副主任分工管林业。各地方行政机构中应设林业厅、局专管林业。再者,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的检查工作,并组织专业队伍对所植树木进行保护,建立保护林业的条例与公约,在此基础上奖功罚过。对保护林业有功的,给予奖励,对破坏林木有罪的,给予处罚。

董老还主张制订一个关于植树造林的规划。全国应该有全国的规划,省区应该有省区的规划,专、县应有专、县的规划。为了使规划切合实际,必须从调查研究入手,首先从一个县做起,县林业局应调查本县宜林荒山、河流、铁路、公路、水库、渠道的情况,明确植树的面积。还得弄清可参加植树的人力总数,这样就可以定出一年绿化面积,也可以作出几年可以绿化全县的规划。若各省区也这样作,便可制定出全国的规划。

再次,提倡各单位各部门全民动手。

关于植树的范围问题,董老在1964年初的湖北省委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了几点建议。其一是在铁路、公路两旁植树造林,两路部门应该把植树作为其业务即路政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谈到,当时我国铁路与公路共约有55万公里,除去山洞、桥梁、隧道、险径和复线部分不能植树以外,作1/3或者2/5计算,应该不低于十七、八万公里,每公里植树800—1000株,养三十年成材,就有1.3亿至1.7株树可用,可得木材650万至850万立方米[3]。这是大可挖掘的一项潜在木材资源。其二是在水利干渠旁边绿化。董老认为,绿化的观点要贯彻到生产队,栽树的干渠地点与树种,由群众商定,且栽树除公家得益之外,也要有利于群众。其三是提倡四旁植树。董老建议湖北省委相关负责人与县、公社商量,让农户在村子周围植树即四旁植树,由公社供给他们树苗,动员每个农户一年植十棵树,湖北有680万户农户,如以400万户算,就有4000万棵,十年就是四亿棵。这种方式造林,国家花费不多,还有不怕火与虫的好处。

在植树造林依靠力量方面,董老在《关于植树造林的几点设想》中指出:除了国家的大林区搞成片林以外,更主要的是要动员农民、职工、学生、军队等各行各业参与其中,大搞群众运动,这是迅速发展我国林业的基本立足点。他设想,首先应动员农户植树,即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领导农户大办林业。他主张,由社队负责出育苗费,农户负责种植,可在四旁、水渠边和住宅周围植树,以消灭荒山荒地。这样,农民费时费工不多,三五年后还能获得收益,国家在林业资源上也储备了较大数量的木材,从而可保木材永不匮乏。其次,植树还可依靠路工。铁路与公路部门应该把植树作为其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依靠两路职工栽树,委托班道管理,这样路局经营植树的经费增加不大,这是可挖掘的一项木材资源。再者,各省(区)利用驻屯军队造林。董老根据以往人民解放军在其驻地植树的经验以及驻军植树的有利条件(有交通工具可到离驻地远的地方植树;伙食以连为单位,可以随军出发;有行军帐篷,可以随地宿营;有挖战壕用的铣和镐,可以作为植树工具),主张各省、区从驻军中抽出一部分为群众服务的力量来造林。假设各省驻军每年调动驻军100万人,每人每年植树100棵树,一年可增植一亿株树,按30年计就是30亿株树。这样利用驻军植树,不仅可以消灭大片荒山荒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而且可以储备大量的可用木材,为经济建设服务。最后,重视学生在植树中的作用。他认为,学生也是植树造林的一支宏大的集体力量。当地政府划出土地,包给学校,由学生负责植树,将来有了收入归学校。他说如果单列出学生植树造林为一项,每年各、省、区、市人委核定人数,明确任务,列入考绩,学生在植树造林中的作用,一二年后,便可显现出来。全国学生当时有8000万人,若除去不参加植树者外,可供劳役的有1000万人以上。若这1000万以上的学生,每人每年植20株树,即可得二亿株树以上,按三十年算,可得60亿株以上的成材树。而且学生每年每人植20株树,费工不过三五日,此工期可算在参加劳动的时间内,而不会与其学习时间相冲突。

董老的林业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其大力发展林业与积极倡导植树造林的思想促进了当时林业的发展。在董老林业思想的指导下,各地皆重视林业的发展,大力发动群众积极植树,在促进林业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如第26军遵照董老指示,组织部队参加烟台地区的植树造林,1964年冬到1965年春期间,共植树859000余株,播种树种三十多亩,在烟台北海岸修筑了一条1500米长的防护坝,并在上栽上了树,成绩显著[6]。陆军某部期间植树991000余株[7]。1962年湖北省的森林覆盖率为12.4%,到了70年代中期上升为23.5%[8]。此外全国林业人工迹地面积更新由1962年的129万亩上升到1966年的340. 5万亩[9];全国育苗面积由1962年的52.2万亩升到1966年的332.5万亩[10]另一方面,其大力发展林业与提倡植树造林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11]由此可见,我们当代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两个方面: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林业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关于这一点,2005年3月1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会见第二届关注森林奖获奖代表时强调,“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林业建设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关注森林活动在推进林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12]这一思想的形成无疑是吸收了前人包括董必武先生林业思想的结果。董老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认识到林业发展,对于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旱防涝,固沙防风以及促进农业的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当今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依然有着现实指导作用。

[1]董志勇.论中国林业的经营思想[J].林业经济,1997,(4):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灾情报告(1949-1995)[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378-379.

[3][4][5][6][7]董必武.董必武林业文选[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17、2、8、90、99.

[8]袁传武等.湖北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4):78-82.

[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全国林业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7)[Z].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53、54

[11]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N].人民日报,2005-02-20(1).

[12]贾庆林.重视林业建设促进构建和谐社会[N].中国经济导报,2005-03-03(3).

An Analysis of Dong Biwu’s Thoughts of Forestry

WU Hui-rong
(School of Humanity,Xihua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39,China)

In addition to his great contributions in many other fields,Dong Biwu contributed greatly to the field of thought.The academic world has done a lot of researches on his thoughts about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about united front and about education,but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his thought of forestry.In the light of this problem,the writer of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ajor points of Dong Biwu’s thought of forestry and makes a tentative assessment of its role in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Dong Biwu;forestry thought;ecological environment

K25

A

1674-3652(2010)01-0131-04

2009-12-07

四川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研究中心资助课题(项目编号:DFWH6001)。

吴会蓉(1975- ),女,四川乐至人,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史研究。

[责任编辑:何 来]

猜你喜欢
董老董必武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品牌研究(2023年9期)2023-03-28 09:44:16
植树造林
品牌研究(2023年7期)2023-03-24 16:16:00
植树造林
品牌研究(2023年8期)2023-03-23 15:08:54
董必武严律教子
中外文摘(2022年20期)2022-12-17 13:01:44
董必武清廉为政
新长征(2019年10期)2019-09-10 07:22:44
植树造林共参与
浙江林业(2016年3期)2016-04-20 08:47:21
董必武家训:跑龙套的人生也很精彩
人生十六七(2015年7期)2015-02-28 13:08:46
董必武视察时罢宴
党史纵览(2013年8期)2013-04-29 15:40:10
善于养生的董寿平
中老年健康(2013年8期)2013-04-29 01:49:40
垂垂老矣 念念联之
对联(2011年11期)2011-07-11 03: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