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媛媛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论高师古筝教学的缺失及其路径选择*
陆媛媛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7)
目前,高师古筝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缺失和弊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师古筝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改革高师古筝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高师古筝教学的实际和培养目标,拓宽教学内容,增加文化课程比重,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必须突出古筝演奏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变满堂灌教学为互动式教学;必须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开展模拟教学实践活动,突出师范性。
高师;古筝教学;弊端;对策
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耀眼的光芒不仅温暖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而且还辐射到了以中国文化圈为核心的东亚诸国。古筝,音域宽广,发音清脆洪亮,幽雅古朴,刚劲传情,弹奏起来时若玉珠落盘,时若翻江倒海;可以表现旋律流畅连贯的苍松古柏之韵,又可奏出华丽多姿、娴雅恬静的美妙之音;大气磅礴,跌宕起伏,千变万化,魅力无穷,令人陶醉。古筝适合独奏、重奏、合奏、伴奏。[1]
随着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师范院校开设了古筝选修课,这为学生多掌握几种音乐技能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也为全面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古筝课是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选修的热门课程,如何结合高师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弥补以往古筝教学中存在的缺失与弊端,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课时使学生掌握古筝的基本弹奏技巧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这对培养 “一专多能”的高师艺术师资,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技轻文,重技术美,忽视艺术美
由于受专业很强的音乐学院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我国高师古筝教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技轻文、重单项专项,轻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倾向,对于技术美非常推崇,但忽视艺术美。[2]具体表现在:一是一些高师院校盲目向音乐学院看齐,几乎和音乐学院古筝教学没有什么两样。音乐学院课堂教学的优点、经验和长处,我们可以借鉴,但音乐学院注重的是音乐目标中单一的能力培养,是与其培养舞台表演类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如果这种单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拿来,显然有悖于高师音乐教学目的,对于培养目标来说也是不利的。
二是一些高师院校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技巧的提高上,使得研习古筝的学生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技术训练上,期望通过单一曲目训练来掌握演奏方法。但是他们只是做到了演奏音乐的技术要求,而对于音乐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的风格特点,不能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驾驭和体现演奏技术,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由于缺乏一定的音乐素养,并且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方面知识结构和艺术修养上的缺失,影响了他们对音乐文化内涵的体会,从而也影响了高师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是教学中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缺乏艺术美。[3]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艺术美来源于社会生活,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4](P73)艺术美与艺术家的生活阅历、思想水平、文化素质息息相关。古筝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内涵。在古筝教学中,不深入实践和社会生活,基层艺术实践少,缺乏体验社会生活,民间音乐积累缺失,必然会影响艺术作品的表现和创新,其表演水平缺乏生机和活力,不能反映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
(二)重内容和个体,轻方式和集体,注重教师讲,忽视学生自主性
传统的古筝教学,从内容上看注重于演奏技能和技巧,而演奏技能的唯一来源就是古筝教师,这是传统古筝教学的一大特点。从形式上看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依然是学生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缺乏互动与创新的教学方法,无形之中给学生养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压抑了学生学习古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也就是无法发挥出自己对于古筝的灵感。另一方面,在高师古筝教学中,通常使用的是所谓“小课”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针对性强,效率高的优点。但这种教学方法也有缺点,就是教学成本高,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种 “一对一”的小课教学,使学生之间失去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不能形成 “合力”和“整体效益”,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个性培养与成长。因此,尽管有些学生个人演奏水平比较高,但一旦和其他人合作演奏,配合、协调能力就比较差,适应与磨合时间长,缺乏应有的合作能力和技巧。在合奏中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乐器,并使其符合乐队演奏要求,不能注意声部的和谐和均衡。在演奏中,不能单独担任一个声部的演奏任务,不能与其他声部协调配合,致使出现有的学生宁愿单独演奏,而不愿与他人合作演出。这种 “单打一”的教学形式,尽管有不少优点,但它忽视了集体合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运用。
(三)重视演奏教学,轻舞台实践,缺乏应有的教学实践锻炼,从教能力明显不足
在古筝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忽视学生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少,学生在课堂讲授的时间少,缺乏古筝教学的实际训练。许多学生没有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甚至缺乏课堂语言的组织能力,缺乏古筝教案的编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因此,高师古筝教学应花大力气给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模拟教学训练,增强他们的课堂讲授的锻炼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学生古筝教学水平,适应未来的中学音乐教学。
鉴于目前高师古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在了解学生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改革高师古筝教学,为适应社会文化需要,培养古筝师资人才。高师古筝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上社会担负起传播和普及古筝的重任。
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古筝演奏技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研习和修炼。学习者不仅要了解筝乐的历史文化,而且要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流派和经典曲目。学习者不但要有一定的音乐基本功和欣赏能力,还要有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懂古筝并会教学。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4](P72)因此,高师古筝教师,不仅要善于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还要根据高师艺术学生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运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拓宽教学内容,增加文化课程比重,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艺术类考生质量有所下降。一些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古筝前,对古筝知识知之甚少,往往是为了应付高考,临时学弹几首古筝曲,侥幸过关。不仅对古筝知识缺乏,弹奏能力差,而且知识面也窄,知识修养薄弱,音乐欣赏、鉴别能力也较差。由于人文知识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古筝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为此,必须增加文化课程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是适当增加文化类课程,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对于一个研习古筝多年,又在高师受到专业培养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演奏技术基础是有的,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些同学对于音乐的理解,还缺乏应有的深度,在音乐的情感和表现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提高,这是他们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文化课程的课时,设置必要的人文课程,把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到文化层面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层面来培养。可以开设包括音乐美术鉴赏、戏曲欣赏、文学、哲学、历史学等选修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在教学中经过选择,适当介绍一些关于筝的历史知识,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学习古筝的同时,了解古筝文化的悠久历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除了介绍古筝的历史以外,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民间音乐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很多传统古筝曲目都来自民间音乐,根源于民族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其鲜明的个性。让学生了解并接触一些民间音乐,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人文素质,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演奏水平。
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古筝艺术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有意识地渗透一些乐曲的地方风格、创作背景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让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掌握一些历史知识和风土人情,增加人文修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如:在学习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时,可学到我国历史文化中的许多成语。《渔舟唱晚》引用了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句,描绘了在夕阳西下时渔人愉快的劳作和荡浆归舟,歌唱丰收的景象。根据乐曲的情绪发展可以用以下文字来表达夕阳西下,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碧波万顷,轻舟荡漾;清风徐来,金波闪烁;月色东升,风清月明。
(二)改革原有僵化教学模式,变满堂灌教学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是改变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大包大揽为基本特征的满堂灌教学,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师生互动的实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古筝的学习中去。古筝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通过双方活动,把学生的思维和兴奋点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是改革教学形式,变 “一对一”教学形式为“一对一”和 “一对多”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传统的古筝教学是 “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要改变这种“一对一”教学形式为“一对一”和 “一对多”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因为 “一对一”教学模式,适合于音乐学院培养具有舞台表演特点的专门人才,而对于培养普通中学音乐教师的高师院校来说,则不一定完全适合。因为高师院校音乐系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古筝教学不仅强调专业性,还要突出师范性;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如何学,还要考虑到他的将来如何教。他们不但要学习如何弹奏古筝,还要学会如何教授古筝,懂得古筝教学法。高师古筝小班教学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1)教师一次课可以教数名甚至十数名学生,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培养出更多的古筝教师。(2)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互相取长补短,便于学生在学习中交流与协作。 (3)在课堂上教师对练习的要求、乐曲的内容和容易出现的错误等普遍性问题,可以统一行布置和纠正。即使学生学到了专业技能,又学到了教学的方法。当然,集体课也有不足,主要是对学得快、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出现的现象“吃不饱”,对这些同学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增加练习的数量,增加难度,因材施教。这样促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水平
针对学生课堂讲授能力弱的特点,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课堂教学,开展教学实习活动。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筝演奏技术以后,就可以大胆地让学生模拟教师上课,进行体验。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给某位学生布置讲一堂古筝课的内容。要求符合古筝教学的基本要求、形式。要求写好古筝教案,自己模拟教学。其次,要求某个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模拟教学,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教学评议,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教案和教学过程进行完善和补充。第三,每个学生在全班进行教学演练。通过模拟教学,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好的成功的经验继续坚持,对于存在的不足和弱点,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这样的方法缩短学生的适应期,使学生很快能进入角色,充分体现高师古筝教学的师范性。
在古筝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参与,强调活动、实践,放手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去总结、去提升。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编写教案,自己设计教学过程,自己组织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总之,古筝是感知的艺术,审美的艺术,传情的艺术。作为高师古筝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古筝专业技能,提高演奏水平,又要突出师范性,传授教学的基本经验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会学生既懂演奏,又会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古筝师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古筝艺术更加繁荣发展。
[1]李晓慧 .试谈古筝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5).
[2]徐玉莲 .论高师古筝教学的弊端及基改革之论 [J].成都教育学院,2006,(8).
[3]张维 .浅谈高校古筝专业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2008,(6).
[4]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On the Deficienc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Guzheng Teaching in Teacher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U Yuan-yuan
(College of Fine Arts,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07,China)
At present,Guzheng teaching in teacher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ist some deficiencies and disadvantages,to some extent,which affect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Guzheng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e high quality talents.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s,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reform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paper.
teache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uzheng teaching;disadvantage;countermeasure
J632.336
A
1671-7406(2010)07-0085-04
2010-04-13
陆媛媛 (1978—)女,江苏南通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古筝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陈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