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分析

2010-08-15 00:49卢艳
关键词:课程内容导向设置

卢艳

就业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分析

卢艳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对口、课程结构与人才结构一致;课程内容先进及实用性、强化实践和实习环节这几个方面,分析和归纳高等职业院校所独有的特色课程体系。

就业导向;课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实用的模块课程体系,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手段,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整合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就业“五业”要素,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一、课程开发以就业为导向

课程开发是指在一定教育宗旨及课程观指导下,系统完整地规则、编制一个或一类课程的一连串作业过程[1]。而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应直接地反映社会现实及其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而且体现在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中,使课程和就业导向形成紧密的联系。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从宏观上要求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开发专业课程,这种职业能力是由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组成。在中观层面上要求以工作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在微观层面上要求以应用为目的,按照劳动过程的基本程序进行编排,教学内容是关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方法、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具体知识与能力。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以岗位(群)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品格为依据开发课程,课程内容突出适合性和针对性。理论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教学以技能实践和实用训练为主。同时要从人才市场需求、科技发展、社会文化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角度进行课程开发。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忽视了职业能力培养,并且缺乏适应性,表现出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发展脱节等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注意吸纳工商界人士和教育界人士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开发、审核和评价所有专业课程的实施情况。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不只是针对某一阶段或特定阶段的学习者,而是面向所有从业人员的任何阶段。专业和课程的取舍或更新方面,均严格按照职业群或行业、企业的特点与需要来确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对人才的知识、技能以及品质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

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对口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生产岗位第一线的专门技术人才的教育,其所学的专业技术是当前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首先要以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为其根本目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不仅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符合学科的逻辑顺序、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服务。另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还要考虑到其区域性,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经济特色,同时,课程设置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需要来开设专业和制定课程计划以适应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不少忽视实际需求,学校与社会脱节、缺乏自身特色,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弊病,强调学科完整性和系统性,忽视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说,受普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上还未跳出普通教育课程体系的窠臼,从基础课程、公共课到专业课,大部分都刻意维护和追求学科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形成本科课程的压缩型,尤其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着明显不足,难以符合高职教学基本要求。如法律科教材,注重了法理学理论,注重了法律条款,忽视了案例教学,教学过程只注重课堂教学,没有实践操作设计。教材编写工作量大、周期长,教材内容理论性强、难度高,针对性和实用性弱,缺乏职业教育特色。盲目设置的现象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2]。从高等职业院校自身来说,学校办学要对当地市场情况和经济结构作深入的调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开设课程,充分与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发展相结合,贴近行业、企业需要办学,及时培养企业所需的技术应用人才。另外,国家有关职能部门也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订相关财政,税收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来[3]。

三、课程结构与人才结构一致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涉及课程分配课时及这些课程应的顺序排列,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像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的课程整合只停留在选修课的模块化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需求和学习者需求都很多样,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为帮助人人成才,就必须对质量标准做多样化设计,包括多种专业和专业方向、同一个专业方向下的不同选修、各种不同的毕业生出路、多样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4]。

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专业”而不是“课程”为中心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课程结构的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面对培养对象的多样性,通过课程整合,即现有不同课程的结构重组或同一课程的不同课程内容重组来满足不同培养对象的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5]。由传统课程模式转向模块化课程模式就成了高职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要求,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并且力求整体优化,以利于在规定学习期限内产生符合培养目标的最优效果。

四、课程内容先进实用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其课程内容保持先进性、实用性主要有三个因素。首先,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职业构成和劳动技术的改变,对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专业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6]。其次,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直接或间接地、现实和潜在地、长期并稳定地影响着职业技术人才的供需情况,决定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再者,行业所提出的种种职业需求,必须和职业教育课程挂钩。

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往往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轨,无法与时俱进的改革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这正是问题之所在。同时,很多职业院校仍在开设已经过时、不实用的课程,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必须摆脱传统的按学科体系的内容和规律来设置的圈子,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设置相关课程,确定课程的内容和大纲,在基础知识方面,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学生的上岗就业服务。

五、强化实践课程及实习环节

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学生学用结合,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实践课程及实习环节有利于学生在实习期间学习操作知识、在参加实践练习中发现问题,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然后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力争解决问题。学生学以致用,有成就感,对学习产生了很大兴趣,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该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现代企业环境中得到熏陶,缩短校企间的距离,达到就业后既能快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又具备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基础,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但在实际操作中,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着制定教学计划时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联系不够紧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校企合作停留在互访、实习、就业等比较浅的层面,没有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真正融合等问题。大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在前两年以理论教学为主,只是在第三年才集中几个月安排生产实习。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专业课与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相脱节的矛盾,违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理。为了保证课程的成功实施,必须关注校内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给教学创造更多更好的实习实训条件。高等职业院校在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科学进行专业设置,大胆变革办学方式,对课程结构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制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计划,削减针对性不强的理论课,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建立满足专业实训要求的实训中心,真正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指导思想。

[1][6]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卢品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市场,2008(3).

[3]韩培庆.高职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4]杨金土.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价值观[J].教育发展研究,2006(1).

[5]龚蓓.中澳高职课程质量保证的比较研究:反思与重构[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7(4).

G642.3

A

1673-1999(2010)14-0198-02

卢艳(1984-),女,安徽蒙城人,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2008级硕士研究生

2010-04-11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导向设置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偏向”不是好导向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