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为落叶半灌木,根圆柱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总状花序顶生,花冠蝶形,淡黄白色;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近球形,黑色。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苦参在砂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长,为深根性植物,应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块种植。播种前用40~45℃温水浸10~12 h,或进行沙藏,1∶3混合放在0~10℃左右条件下处理20~30 d,南方3-4月,北方4月播种,穴播,每穴播种8~10粒,覆土2~3 cm。播种量为22.5~37.5 kg/hm2,播后温度在15~19℃,有足够湿度约25 d即出苗。苗高15~6 cm时,匀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当年播种的幼苗多不开花,冬季叶子变黄脱落进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长,6月孕蕾开花,7-8月中旬果实成熟,全年生长期约210 d,种子干粒重49.63 g。及时除草、浇水、培土,每年追肥1~2次,第1次在 5月中、下旬,第2次在 8月间,以粪肥和厩肥为主。苦参由于其体内含有苦参碱等生物碱而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升白细胞、平喘祛痰、抗过敏作用等。